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提高探究合作能力

时间:2022-06-26 09:32:24

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提高探究合作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组织教学《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一般是教师先讲解“文件名的相关概念”,演示“文件夹的基本操作”,介绍“复制”、“剪切”操作的异同,“回收站的相关操作”,接着让学生也试一遍,再做几个练习强化一下,学生非常被动。下面我想以本课的教学为例谈一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创设情境就是提供综合反映学习内容或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现实材料或真实情况,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的过程。创设好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的想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学生的需求、社会热点、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名人典故等创设情境。

例如在学习《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投影同学们都很感兴趣的动画片《成龙历险记》的图片,简单介绍故事梗概,赞扬成龙、小玉的社会责任感,不畏困难积极想办法克服的勇敢的精神;激发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设问]如果今天成龙、小玉正在完成一项危险的任务,我们是否要帮助他们?于是有同学问“任务在电脑上吗?”“什么任务呀?”“怎么帮助他?”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出现在孩子们的脑中。他们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同学们的正义感膨胀,参与行动的积极主动性高。真实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触发了学生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为让学生自己提出任务作好了准备。

二、学生主体,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轻松自如

(一)提出任务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出任务是学生提出自己的实践内容或学习目标,即我要做什么或学会什么。这些任务往往是学生在情境的熏陶下树立的奋斗目标或在情境教学中发现的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具有很强的驱动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通过刚才的情境展示,有的同学说:“老师,只要你告诉我这些任务放在什么地方,我一定能把它们找到。”有的同学说:“老师,只要你告诉我用什么工具可以找,我一定能把它们找到。”也有同学说:“老师,只要你给我一点时间,让我试一试,我一定能把它们找到。”这些都是学生自主提出的学习目标,他们的设想不仅各具特色,更体现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我想这就是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吧。提出学习任务是学生转向学习的转折点,从此学生就进入了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学习过程。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

任务驱动,以完成一个任务为线索,通常教师可以把一个任务巧妙分解成几个支任务,把教学内容融于任务中去,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经过自主探索和老师的提示,或小组合作自行或共同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自主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任务去实践、探索和学习的过程。它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的重点环节。建构主义强调,当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如:等学生提出自己的学习任务后,这时我只告诉学生们:“这次行动的名称叫‘正义行动’”,至于文件夹在哪里,如何找到它,如何执行它,这些都让学生独自探索去了。再如在找到正义行动文件夹后,执行任务时,学生就问:“老师,我们如何同时选择多个文件?”我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提示。对于“复制与剪切”效果不同,“回收站的相关操作”允许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

(三)合理设置情景“误区”,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常规的办法当然有很多,或采用多种形式的启发式教学,或采用“任务驱动法”,精讲多练等等,有的时候恰当地采用一些反面引导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快乐大闯关”任务中我设置了4个关卡分别是:①搜索《我最棒》文件夹;②删除《我最棒》;③搜索《成功的秘诀》;④复制到桌面打开阅读。其中任务②用了点小心思是一小陷阱,因为删除《我最棒》,《成功的秘诀》将无法搜到。设计目的:搜到《我最棒》文件夹后,出于好奇,同学应该会打开从而看到,第三关将要用到的《成功的秘诀》文件,将其复制出来,从而成功的完成任务。而我们有些同学他们求胜心切,往往会丢掉自己的好奇心,不打开文件夹,直接删除,从而落入“预设的陷阱”。本关目的有二:一、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情感教育:①告诉学生无论何时好奇心是不可丢掉的财富。②落入陷阱后应及时想到脱困方法即还原文件,而不应纠结于搜索。目的:提醒学生,换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你将得到一个出乎意料的惊喜。

三、关注差异,多种评价,教学过程优化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学习中,教师应及时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机制开展有效的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充分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评价特点。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差异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利用课堂的评价系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的相关情况,能在第一时间从学生那里反馈的信息中调节自己的上课进程,以使相关目标能更好地得到落实。教师应用优秀学生的操作演示让学生扮演小教师角色的教学方法使优秀带动后进,缩小学生间水平差异,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我在信息学习小组的划分上采用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划分方式,将优秀学生与学困生混编在一起,要求在小组讨论前同学先自己独立思考,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再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避免了学困生学习积极性受挫。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市第五十六中学)

上一篇: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校建设的实践总结报告 下一篇:浅谈初中语文单元专题探究活动的方案设计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