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探究

时间:2022-06-26 08:12:41

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241-01

我校属于课程改革的先进学校,课改的重点就是大力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此,我就对关于"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与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相结合做以下阐述。

此处的合作探究,是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课堂实验探索获取物理新知识。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基本可以划分为"建立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评估" 三个阶段进行。下面就关于这三个阶段,具体讨论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第一阶段 建立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对小组成员的科学组合是非常重要。每一个合作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所谓"组内异质",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2~8名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这样既可以实现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又可以增强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比如:谁是记录员?谁是中心发言员?谁是检查员?谁是纠错员?谁是总结报告员?谁是联络员等。因为有的实验中的现象可能会一闪即逝,这就需要有专门的同学负责观察,其他的记录;还有的实验可能需要一个同学调节仪器,一个同学记录数据,另外的同学观察实验现象,以提高实验的效率。所以,在实验开始时,就要事先协调好,组内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这样,实验教学才能进行得有条不紊。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注意通过角色、资源等的分配来明确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使他们相互依赖;另外也可以依照教学内容或资料的不同部分为小组成员分配角色。小组各成员应形成一个利益同体和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群体,确保每一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质量。

第二阶段 合作探究

本阶段包含三个环节――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索。

1.提出假设 为了节约宝贵的教学时间,提出的假设必须相对合理,从而少走弯路,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四个步骤

1.1独立思考。探究强调动手去做(hands-on),但也更强调动脑想(minds-on)。针对课题所提出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开动脑筋,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写出简要的书面说明,阐述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或对该现象原理的猜想,提出解决方法以及它们的因果关系。这一步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思考,同时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2组内讨论。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对问题的可能解释并提出推测和假设。组员发表各自的观点,倾听别人看法,并对其他同学的意见批判地学习。在小组负责人的领导下,经过充分探讨,形成小组意见,并由记录员作好记录。

1.3组际评价。在教师的主持下,各小组报告人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对研究课题提出的猜想和假设。在一个小组陈述猜想和假设后,教师与其他组的评价员分别对其陈述进行评价和质疑。

1.4达成共识。在各学习小组展示其猜想和假设之后,教师引导大家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挑选出相对合理的假说,并以此作为全班下一步进行实验探究的假说。这时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灵活把握,展现其机智,达到收放自如。

2.把握课堂,发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作用,增强教学效果

把握课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热情。因为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合理问题的情景,对调动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重要意义。如教学《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时,学生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存在许多模糊认识。仅凭教材中的一个实验,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为此,将此实验由演示变为学生分组探索。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猜想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接下去的环节是验证猜想。由于猜想浮力大小与六个因素有关(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物体密度、物体的体积、物体没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状),要逐个进行研究需要很长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根本无法完成上述任务,此时就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有重点地完成其中的某两项任务。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进行思维加工,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共同归纳结论: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即F■=ρ■gV■。在小组合作的进程中,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科学设想能力、在猜想与实验验证间建立联系的思维能力,真正发挥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作用,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3.实验探究

Carn,A.A.&Bass J.E.认为:实验探究阶段"给学生提供了确认.发展当前的概念、过程以及技巧的经验基础"。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互动、动手动脑积累直接经验,并了解了事物间的联系,明确影响事件的变量,从而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具体的讲,在合作实验探究阶段的教学,可以遵循以下的教学程序:(1)实验分工。针对不同的实验项目要求、组员人数及各组员的能力优项,进行角色分工。一般来说,可与学习小组内的分工相结合,并考虑到探究实验的需要,让学生分别担任协调员、操作员、观察员、记录员、报告员等不同角色。(2)实验操作:在协调员的指挥下,各组员分工合作,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安装调试仪器,进行实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协调员负责全面的指挥和督促工作,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有序。操作员按照实验程序进行操作,既要保证实验质量,又要注意实验安全。观察员负责现象观察和读取数据,要能敏锐的发现实验中发生的细微变化。记录员的任务是记录实验中的现象(包括可能发生的异常现象)和实验获取的数据,要做到条理清晰和实事求是。(3)得出结论。在实验的基础上,协调员带领本组成员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取得的数据资料,进行集体分析和讨论,从中得出结论。并通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比较和推理,从中归纳出科学规律,用自己的语言对探究的结果进行书面描述和解释。

"合作――探究" 的教学模式与物理实验探究相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的做到了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思想,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原理、方法及操作的理解,达到真正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帮助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催化剂,又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物理知识激情的兴奋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运用"小组合作 探究学习"的形式进行交流,努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

上一篇:Feel it, taste it, love it! 下一篇:实施“写长法”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