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性的方法探索

时间:2022-06-26 10:22:15

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性的方法探索

摘 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各种状态,养成良好的课堂教学行为。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具体形象物理概念,抓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积极调动学生情感因素,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效率;行为;调控;情感因素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起来有三大主题,近100个认知、操作、探究、理解的知识点。相比课改前,物理课程标准降低了不少,而学习物理的课时量没有减少,有的地方甚至还变相地加多了一些,但我们总有一些时候感觉到学生的物理成绩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或与教学的理想状态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仔细思考起来,我们有的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很低。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呢?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充分了解学生的各种状态

课前要备好课,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们的备课不能只是备教材、备教法和学法,更要备学生:在课前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各种心理、身体状态及学生的学习实际等。相同的内容,可能在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教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法指导。如《运动的快慢》一节,如果面对的是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或小学时就没能明白的速度是怎么回事的同学,可能就要花多一些力气来讲、练、甚至让他们去操场先亲身体验运动的快慢,再学习、掌握这一知识点;而基础好的同学就完全没有这样的必要了,根据公式就能很好地掌握。再如同样的内容,在相同基础的班级,所上课的时间不同,如上午上和下午的第一节上,学生的精神状态不同,下午第一节时可能要多考虑增加一些能活跃课堂气氛的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课堂45分钟中,学生所能接受的信息量是有限度的,他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很多知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学的重点知识来组织教学,要用多种方式方法来突破难点。如在实验课中,我们改进相关的实验,使学生能更好地观察:如有些课堂演示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的,我们可想法增强实验透明度(如在实物展示台上观察磁现象的有关实验现象;自制一些大的器材模型如滑动变阻器模型、弹簧测力计模型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器材实物等),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观察到现象,提高课堂的效率。

再如良好、适当采用多媒体,将抽象的东西变为具体的形式呈现出来:

德国一则童话故事: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有一天青蛙出去后回来告诉鱼,牛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只弯弯的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块,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这时鱼在脑海中出现它心目中牛的形象——在一条大鱼的身上长着两只弯弯的犄角,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块,还有四只粗壮的腿,嘴里衔着青草……这样的构建对鱼来说是合理的,它是根据从青蛙那里得到关于牛的信息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构建出了“鱼牛”的形象。在我们物理学上很多抽象的理论、概念,当我们讲解时,学生可能由于自身缺乏实践、没有亲身的体验或经历,往往老师在讲解时表现出不明白或与实际有出入,可能经常在头脑中构建出了一个个“鱼牛”的形象。此时如果借助多媒体,可使抽象的知识、现象变得具体、明确。如讲解右手螺旋定则时,“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弯曲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指向的是北极”,我们可做一个课件,将电流的流向动画,同时动画强调四指弯曲的方向,多次闪现N极的指示,就可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该定则;再如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等平时生活中看不见或无具体感知的内容,我们用课件展示出来,清晰、明了,可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我们课堂的效率。

三、物理课堂教学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回来

实验探究要学生有发散思维,如对一个问题有多种多样的猜想,多种实验方案与方法;解题时要能一题多解,对开放式题目思维要开阔,联想要丰富;回答问题时要踊跃发言,允许出现错误,允许讨论后再回答,充分解开对学生的束缚等等,这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能够放得开;但放开之后,一定要能收得回来:科学探究要把握时间,多种猜想、实验设计、方案最后都应有正确的科学的结论;一题多解答案要正确;开放式题目答案可多种多样,但要符合题意,遵循规律。课堂45分钟,全部用来讨论?或某个原则性的问题也让其随意违背去追寻课堂的开放?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是不可取的,是低效的、无效的。所以充满生机的物理课堂要有张有弛,既要严肃,又要活泼。

四、调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主导情绪状态。如果教师忽视自身情感投入,缺乏激情,主导情绪状态平淡、低落,表现贫乏无力,不能充分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显得干涩、枯燥、表面化,教学内容中原有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得不到良好的展现。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的,能够感染学生的。当教师自始至终板着脸讲课,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造成心理闭锁,阻碍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教学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思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信息输入。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善于用情景来烘托教学中的情感气氛,要善于赋于某些表面上不含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以适当的情感色彩。有一次,一个星期一的晨会,德育处公布了上周“创文明班”奖扣分情况,笔者教学的一个班由于上周五早操期间课室没有关灯,被扣了2分,全班同学听到这个消息时,情绪非常低落,因为如果没有这次扣分这个班就可以成为全校的标兵班了。晨会结束后接下来的课刚好是笔者的物理课,我灵机一动:按教学计划今天学习“电功的测量与计算”,原来准备的例题不要了,直接改为课间15分钟时间我们课室关灯后能节约多少电,一方面提高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事实为依据,加深同学们的认识,应该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的效果的。结果课堂的教学效果很好,从每天每班可节约0.18度电到一度电的作用,从全校全年可节约近千元的电费到希望工程,使这节课收到了双重效果: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书本知识,印象深刻;思想上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知道了节约用电的价值和意义。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的教学要求。

“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进社会。”知识源于生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的乐趣,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让我们的学生在物理课堂的学习中兴趣盎然,主动投入就需要我们能更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充分了解学生的各种状态,养成良好的教学行为,调动积极的情感因素来组织教学,运用教师自身的魅力和情感充分感染学生等,都是提高物理课堂效率的良好方法。

[参 考 文 献]

[1]邹茂全.创设问题情景的实践与探索[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2(3).

[2]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挖掘数学课堂促进自主学习 下一篇:慢拢快捻轻叩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