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适合的才是有效的

时间:2022-05-11 05:27:23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引领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所学书本知识的价值,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怎样达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预期目标,使课堂教学有效。需要教师组织适合教材、学生的课堂教学。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实录

[教学重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的手段。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学生观看数字图片(多媒体播放)感受其中的变化。

师:这十年来,我国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我们一同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展开新课:

师:什么是市场经济?

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是市场经济?

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师: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情境一

小王是我校江海晚报记者团成员,他了解到《财富》2012年世界500强中国部分内地企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通信。

问题:(1)这些上榜企业有哪些共同特点?(从企业的性质和涉及的行业分析)

(2)这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特征?

生:(1)这些上榜企业都是国有或国家控股企业,从所有制来看,都是公有制企业。这些上榜企业涉及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情境二

背景:全国启动19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已实施1627个项目,投资153亿。

我市与新疆伊宁县结对合作:选派援疆干部,提供资金、物资、技术和智力支援。

(多媒体播放小王采访我校援疆干部某校长的视频)

问题:(1)结合背景材料和视频,分析伊宁地区经济社会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2)我国为什么能够展开如此巨大的对口援疆?

(3)通过结对合作支援新疆地区的发展,这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哪些特征?

生:(1)伊宁地区经济社会发生变化离不开国家的共同富裕政策的支持。

(2)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发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先富)和长远利益(共富)、局部利益(新疆)和整体利益(全国)结合起来。因此,我国能够展开如此巨大的对口援疆。

(3)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师生共同小结三个基本特征。

问题:近几年,房价持续上涨。国家及时进行调控,为什么?

生1:由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的弊端,不调节势必影响百姓的生活,

生2:如果房价疯狂上涨,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建房材料、装修材料、人工费等)费用的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师:看来,要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就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也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师:小王还想知道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该运用哪些手段来加强宏观调控呢?

多媒体展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问题:你能从中概括出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吗?

生: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师:小王还收集到国家部分调控房价的政策措施。让我们结合这些政策措施一同体会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情境三

国家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统一按销售收入全额征税;央行上调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按照“十二五”规划,我国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

问题:(1)这些措施体现了宏观调控的什么手段?

(2)国家是如何利用这一手段进行调控的?

生:(1)经济手段。

(2)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国家运用经济计划,调整经济利益,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

情境四

为了规范房地产行业,我国已制定了《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法律,相关执法部门依据法律,加强执法检查力度。

问题:上述措施体现了宏观调控的什么手段?国家是如何运用这一手段进行调控的?

生:法律手段。即国家通过经济立法、经济司法来调节经济活动。

情境五

政府对房价过高城市实施“限购令”;对于情节严重的捂盘惜售等违法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问题:以上措施体现了宏观调控的什么手段?国家是如何运用这一手段进行调控的?

生:行政手段。即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

师:记者团的其他成员在了解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后,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情境六

记者甲:政府只要实施合理经济政策就可以管好房价。

记者乙:我觉得调控房价法律手段最重要。

记者丙:只需要用限购令来调控房价。

问题: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观点?小组合作探究。

生1:记者甲只强调了运用经济手段中的经济政策来调节房价。是片面的。

生2:记者乙只强调了法律手段在调控房价中的重要性,也是片面的。

生3:记者丙只看到了行政手段的直接、迅速。但是,忽视了过多地运用行政手段容易导致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恶性循环

生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各手段不能单独使用,应该使用“组合拳”,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师:让我们一起帮小王总结一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内容。

生:本课主要讲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加强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二是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三是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针对宏观调控,课本主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加以阐释。

二、教后点评

(一)适合教材、学生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情境

本课中关于宏观调控的手段这一处教学内容,教者在充分解读教材的基础上,选取了能够为教学服务的“国家调控房价的部分政策措施”来说明。由于经济手段强调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来调节经济活动,因此,教者采用了“国家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统一按销售收入全额征税;央行上调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按照“十二五”规划,我国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这三个政策来说明。三个政策中既涵盖了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又把常用的经济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突显出来。可见,在研究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基础上的情境才是有效情境。

本课中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二个基本特征——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这一知识点,教者开发利用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设置了这样的情境:教者首先介绍了我们南通市与新疆伊宁县结对合作:选派援疆干部,提供资金、物资、技术和智力支援这样的大背景。其次结合我校援疆干部某校长的亲生经历,将学生采访援疆干部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耳聆听国家先富帮助后富的举措。这样的情境来自于学生的校园生活,是学生可以理解的身边的东西,自然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适合学生的问题才是有效的问题

本课在处理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这一教学内容时,教者按照教材思路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结合材料说明国家为什么要对房价进行调控?”可是,在试讲中,我们发现学生要么脱离材料直接回答课本原话,要么只谈材料偏离课本。于是,教者作出适当调整,给问题添加了限定条件:“请从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和房价疯狂上涨不利影响角度”。学生回答问题时有了明确的方向。改动后,学生能够结合生活中房地产市场投机气氛浓说出市场调节的局限性需要宏观调控来弥补,同时,学生能够感受到房价疯狂上涨只是让少数人获益,而绝大多数人的住房需求受到影响,这与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这样的设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切中教学中心,势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者在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从原先直接问“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整为下列问题:①“什么是市场经济?”此问将新旧知识串联在一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是市场经济?”此问问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性。③“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此时设计这样的问题,是在前面两问的基础上突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教者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提问,设计了符合不同学生认知经验、水平、能力的问题,是合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有效的问题。

上一篇:浅议政治试卷讲评课中的“双主”互动 下一篇:平安转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