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刍议:以江华瑶族自治县N村为例

时间:2022-06-26 05:47:4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刍议:以江华瑶族自治县N村为例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利用在江华瑶族自治县N村的调查资料,浅析当前留守儿童自身发展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点建议和对策,调查结论为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研究以及留守儿童之家的建立提供重要信息。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D66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被迫成长,形成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这就是留守儿童的生活写照。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这个特殊群体在不断壮大,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得到父母足够的关注与正确的管理,缺少父母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价值观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异常,留守青少年越轨现象严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如何保护好、教育好这一弱势群体,是全社会的责任。

一、调查对象

为了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笔者选取了江华瑶族自治县的N村作为调查地点,N村位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最南部的姑婆山脚下,毗邻广东,当地资源丰富,农业发达。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农民涌向广东地区打工,仅N村就有留守儿童89名,最小的才0.5周岁,最大的18岁,超过60%的儿童在4―13岁之间。这些留守儿童大多数由爷爷奶奶监护,与父母极少联系,跟父母感情较为淡薄,在调查中得知,由于文化水平较低,爷爷奶奶已然不能胜任“家长”的职责,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越轨现象严重。

二、农村留守儿童发展中的问题

在调查中,笔者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介入留守儿童的生活,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手段,深入了解留守儿童各方面的表现,发现留守生活对留守儿童自身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

1、 “家长”失职,家庭教育和管理缺失。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健康与否;而家庭管理是家长最重要的家庭技能之一,一对成功的父母,必须要懂得管理你的家庭,言传身教。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卫生,不讲礼貌;在学校,他们行为散漫,缺乏约束,抽烟、沉溺网络。笔者在调查中就曾遇到多次无理索取财物的情况,其中有8名青少年曾经因为偷窃同学、邻居财物,恐吓低年级同学勒索钱财被遣送回家教育,但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电话教训、呵斥早已失去威慑力,而爷爷奶奶作为家长早已失职,一味的宠溺和补偿。留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认知能力不足,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

2、 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引导,异往障碍。

通过观察,笔者发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日常交往中,由于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误导、人际交往的缺乏,导致了留守儿童异往的障碍。在生活中,男女界限划分得很清楚,相互排斥,相互独立于各自的小团体中,这在女生群体里反应比较强烈,连拉个手都不愿意。原因很简单,因为父母说跟男孩子在一起玩不安全,会怀孕,电视上和新闻都有这样的例子,所以她们都不敢随便跟男生在一起玩游戏或者学习。其实导致这种人际交往不畅,直接原因主要是留守儿童自身方面,表现在:留守儿童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主要包括自卑心理、猜疑心理、羞怯心理和孤独心理等;还有留守儿童不良的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而家长和学校要负担更多的一部分责任,家长在外打工,不能对子女循循善诱,为了省时省力,直接告诉女孩子说男生都是坏人,不能跟男生说话、牵手、拥抱,不能一起玩耍,一旦怎么样,就怎么样;而学校方面,教师的关心教育不够以及学生的错误认知。家庭和学校作为儿童社会化的主要承担者,对儿童的生活技能、道德品质、社会规范、社会认知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不健康的人际交往方式应该引起重视,并给予正确引导。

3、 情感缺失,性格冷漠。

调查显示,与父母长期分居的生活对留守儿童情感、心理影响最为明显和复杂。父母外出打工,经济富裕了,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但是,长期分居,留守儿童不仅生活得不到照料,情感上也得不到抚慰,跟父母的感情冷淡,没有安全感,导致留守儿童对周围环境缺乏感悟,缺乏热心,性格冷漠,自卑、喜欢独处。这种冷漠在笔者离开N村,孩子们毫无反应时体会最深。

4、 学习情况堪忧。

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早期学习的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较好,但到了初中阶段,由于缺少家长的监督,极少的留守儿童能保持良好,学习的主动性差,厌学弃学的情况不在少数,学习情况堪忧。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我们可以从家庭、社区、政府等几方面努力,构建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体系。

1、 家庭

家庭是社会关系的最初经历,是儿童最主要的社会化场所。因而,无论是父母或者是监护人,都应当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在循循善诱、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同时,家长要改善与子女的沟通方式,多方面增进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感情。

2、 学校

老师,无疑是留守儿童人生中的导师,对他们自身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是非曲直的判断和认知直接来源于他的老师,所以,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教师应该更尽心,更加注重方法,不能一概而论。可以建立家校共有的社会化教育模式,增进家长与教师的互动,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3、政府

政府应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多方位保护留守儿童的各项权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减少劳动力外出;利用其他社会资源;大力支持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建立,引进社会工作服务专业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切实帮助。

4、社会工作介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房子漂亮了,村民口袋胀了,农村生活提高了,但是我们的孩子还在留守,社会工作介入是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为指导,应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技巧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工作。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在遇到困难时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这时社会工作者就可以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专业方法,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其问题。因此,发展农村社会工作,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迫在眉睫,政府应该完善政策,着力注重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建立专业的农村社会工作机构,立足促进农村的人文关怀、人文素质提高,而且这也是新农村建设下的必然趋势。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构建多种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29-36.

[2]段成荣,吕利丹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J].人口学刊,2013:38-48.

[3]叶敬钟,潘璐等.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

上一篇:浅析十种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下一篇:论我国环境行政的现状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