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

时间:2022-06-25 10:18:25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

摘 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尤其是农村初中的历史学科,学生长期形成了一种事事依赖教师的习惯,致使部分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感到课堂难以操纵,教学流程不畅,效果不佳。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有必要认真探索学生的"学",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做到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从而在根本上解决课改中遇到的这个实际问题。那么,应让学生怎样学习历史呢?

关键词:学会阅读 纵横交错 敢于质疑

一、让学生学会阅读历史资料

学生现在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教科书等文字资料。如何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把握文字资料,是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为此,必须把握好“读”这一关,提高学生读的能力和效率。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做到:拿到教科书时,先阅读目录和说明部分,了解本册书的主要内容,分清单元,宏观把握教材,建立粗略的知识框架。对于课文,则要求学生做到“三步走”:首先,全面浏览课文,搞清有几目内容,有哪些专栏,有哪些图片、史料和表格;其次,细读每段课文,概括出主要内容,找出基本的历史知识要点,并向全班介绍;再次,精读重要段落,结合小字、图片、史料、表格、注释,加深理解,解答疑问。经过一学期的培养,学生能比较迅速地统揽教材,把握到知识要点,从而为课堂节约了大量时间,使师生可以充分地进行其他的教学活动。

二、让学生学会记忆历史知识

历史新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知识与能力”。有些教师认为现在根本就不需要学生去记忆历史知识,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新课程摒弃的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并不反对知识的记忆。试想,如果学生连新中国于何时成立都说不上来,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吗?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博闻强记,在脑海里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储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就是教会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和技巧,坚决避免死记硬背。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供学生借鉴,如我们熟知的谐音法、图表法、形象记忆法、理解记忆法、比较记忆法等。例如在教《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这一课时,记忆方法是把年代、人物、事件列出来简化,教学生这样记:三三三即三个历史年代、三个历史人物、三件历史大事。三个历史年代:1207年、1271年、1276年;三个历史人物: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三件历史大事:蒙古国建立、元朝建立、行省制设立。这些做法都短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使学生不再为记忆而苦恼。

三、让学生学会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

历史学科的每一部分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不彼此孤立。教师要注意教会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横”的线索,可寻找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或不同方面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并进一步归纳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如学习唐朝,应注意把握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各大专题,在大专题下又可分为若干个小专题,如经济专题下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在小专题下再进一步细分,如手工业下的纺织、陶瓷、冶铸等;二是掌握“纵”的历史线索,可寻找同一大专题或小专题下的各时期中外历史相关内容进行联系综合,分析其相互关系,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异同的原因、影响,并尝试将各部分知识迁移重组,形成“纵”的专题线索,如一个朝代的兴亡(建立、巩固、发展、衰落、灭亡),一个国家的历史进程和演变,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等。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纵”“横”交错。如果学生能像教师那样把教材分析透彻,既做到宏观把握,又做到微观细研,那么教学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

四、让学生学会联系现实和“学以致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在现实与历史之间建起一座桥梁,拉近二者的距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大大得到激发,使学习效率大幅提升。为此,在教学中作了以下方面探索:备课时,先到网上去浏览相关的网页,搜寻最新的考古发现、时事热点、历史评论、精美的图片等等,然后整理筛选,做成电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如学习三星堆文化时,笔者就下载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最新图片和考古推测,学生学习时兴趣十足;学习郑成功时,注意联系了台湾的有关时事,让学生认识到台湾自古就是中国固有的领土,处在大陆中央政权的管辖下,从而有力地批驳了论;对于电视台新上演的历史剧,则让学生根据真实的历史情况进行评点;利用学校组织春游的机会,对参观地点进行历史知识的讲述等等。以上做法,充分拓展和利用了网络、古迹遗址、影视等课程资源,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结合现实学习历史,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让学生敢于质疑

随着历史学科研究的不断突破创新,一些历史观点和结论,已经明显的过时,甚至被证明是错误。因此,教学中必须教育学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历史事件、判断历史结论、评价历史人物,大胆地对教材的某些观点、有关参考资料、练习题、教师的结论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和主张,并有理有据地加以论证或驳斥,不能盲从“权威”。对教材中没有下结论或结论模糊的历史问题,则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同时,注意向学生介绍当前学术界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等。通过这些做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发散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面对着素质教育的兴起和新课程不断改革和深化的今天。各地相应对原来的课堂模式进行改革,新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但是,作为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应该看到农村里的学生生源差、学校设备差,城市里学校的教学模式不能照搬。因此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本校学生的情况,以学生为主体,努力钻研教材,认真设计教案,上好每一节历史课,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创新,努力提高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上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信任值计算下的安全路由... 下一篇:商品混凝土早期裂纹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