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 有序课堂

时间:2022-06-25 04:01:13

师生互动 有序课堂

【摘要】 师生互动对数学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研究了数学课堂交流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思维能力及学习效果的影响,阐述了如何创设一种师生平等、合作交流的和谐课堂气氛,使课堂成为师生的共同舞台.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

师生互动是师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宗旨,只有互动了,学生才会在一节课中得到最大的收获. 我们应坚持以师生互动为重点研究方向,积极探索,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互动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

新课程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 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学中既有教师因素对学生心理(智力和人格等)和行为的影响,也有学生对教师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以往人们多注意和重视教师对学生智力和人格发展及行为影响. 从师生互动而言,由于课堂情境中通常是一名教师和众多学生的各种活动,所以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即个性差异为教师提供了广泛的影响源,而教师的“因材施教”也恰恰反映了学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

课堂上教师不能演“独角戏”,有效的课堂也不是学生说“群口相声”,没有了探索交流,学生很难找到目标,没了规范,也没了方向. 学生在课堂上关注教师,依赖、模仿教师的同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影响教师,师生对话的方式、场景、质和量是衡量互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尽管课堂上的互动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但是由于教育教学目的和任务的限定,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社会角色分工不同,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成熟度和经历丰富度的差异等因素,使得教师在外显的行为互动中居于主导者的地位,教师的主导性一方面表现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发学生行为总量要比学生引发教师变化的行为总量多,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往往是主动者或互动链条的发动者. 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从双向影响的发动者而言,教师占有绝对优势,教师往往先行向学生提出,或关注某名学生,或走到学生旁边,或指示学生活动,这些都充分表现了教师在课堂师生互动角色中的主导性. 在当前倡导“主体教育理论”的同时,人们仍然承认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师主导在于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与活动,主动帮助学生发展,主动给学生以反馈,这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实际场景,也应是教师主导的实质表现.

二、培养兴趣,自主学习,有序课堂

要让学生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

1.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友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主动学习,产生愉快的求知欲望,毫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所以教师要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架设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把微笑带进课堂,用和蔼可亲的教态,热情关怀的语言,亲切鼓励的目光,关注每一名学生,肯定每一名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活泼、进取、向上的心境,使之产生强有力的“磁场”,引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另外,教师在处理课堂违纪事件时要机智、灵活,给学生留有余地,让他们有时间去思考,要相信学生有一定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并且也能自觉地改正错误. 如一次讨论想想做做的第一题,一名同学答非所问,回答了第二题,当时教师没有批评他,而是说:“答得不错,不过刚才老师应该问第二题就对了!”一句话,活跃了课堂气氛,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师生一道共同努力去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2. 活泼的课堂情境是学好一堂课的基础

快乐是智慧的化身,教学中师生的心情是影响课堂气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只能正襟危坐,不敢越雷池半步,哪还有兴趣有心情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主动发现问题,自主性、探索性、合作性的学习方式更是无从构建. “新课标”倡导“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实践探究的欲望. 因此,教师应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为立足点创设课堂情境. 适当的课堂情境应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

二年级“可能性”一课,学生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时可能会出现困难,这时教师要设计好在看不见里面物体的袋子里摸不同颜色球的游戏,千万不要吝啬课堂上的时间,让学生不断地去摸球,真正地感受、体验,然后拓展到教科书中的情形,再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交流,体验数学活动中探索与创造的乐趣,进一步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三年级“求平均数”一课,教师要备好足够的教具,三个笔筒、铅笔若干,由不同学生按自己的方法亲自上前操作,其他学生也在观察思考中深刻体会平均数中“移多补少”“先合再分”的重要数学思想. 时间、场地允许的话也可组织几名男女生套圈的游戏,把数学书中的场景现实化,把课本中的知识点生活化,学生一定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自然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学生能力发展的保障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 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与启发. 教师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 法国著名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曾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是具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将数学科学史渗透教学中,可拓宽学生视野,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 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适当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比如圆周率π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 为解答这个比值,一代代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中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取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 为使学生了解这一成就的意义,得到启迪,根据这段教材的特点,适当选配数学史料,采用读后小结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人类对圆周率的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也使学生深受感染,兴趣盎然,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师生互动,还应该建立在师生间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一种双边(或多边)交往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指点,学生思考;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共同探讨问题,互相交流,互相倾听、感悟、期待. 这些活动的实质,是师生间相互的沟通,要实现这种沟通,理解是基础.

有人把理解称为交往沟通的“生态条件”.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的. 研究表明,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 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以重大影响. 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难以持久. 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超过智力因素的作用. 因此,新课程实施中,情感因素和过程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 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可以说增进相互理解的过程,也是丰富、发展交往双方情感因素的过程.

教学实践显示,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间的关系.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是建立在互相切磋、相互帮助的基础之上的.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并有一定深度的课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在师生互相切磋、共同研究中增进师生、同学之间的情谊,培养积极的情感. 我们看到,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与学生建立起了一种非常融洽的关系,相互理解,彼此信任,情感相通,配合默契. 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合作学习,真诚沟通. 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一丝微笑,学生都心领神会. 而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面部表情的些许变化,老师也能心明如镜,知之甚深,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里的灵犀就是我们的老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起来的相互理解.

如果说新课标是一场伟大的革命,那么将新课标的思想内化为自身的教育观念会是一场更大的革命. 在教育改革大潮中,教师应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挑战自我,从学生实际出发,将学生带入广阔的数学天地,做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布鲁纳.教学过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上一篇:数学教学实践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下一篇:以体验引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