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媒体:展现不同的视角和优势

时间:2022-06-25 05:59:06

广播媒体:展现不同的视角和优势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东道主中国期盼已久的大事,全国上下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全国广播业界也摩拳擦掌全力投入。广播在当下电子传媒环境中的现实吸引力难匹电视,广播在奥运期间仍是补充性或次选性媒体,这是客观的事实。根据央视市场研究公司的电话抽样调查显示,在我国15个大中城市,奥运开幕式直播所有媒体受众的综合接触率高达98.1%;使用直播媒体观看开幕式者,电视观众达到97.7%,网络用户达到13.7%,广播电台听众约占11.4%①。

然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报道过程中,广播人也有上佳表演,充分发挥了广播的优势,把奥运报道和赛事实况带到每位听众耳边。在北京地区,广播的主要运行者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三家电台。它们通过众多调频和中波频率以优质、全面和丰富的奥运报道,凸现出广播的魅力和影响力,成为听众及时了解奥运新闻、赛事实况以及丰富的相关内容的贴身媒体,其中许多做法、特点和经验非常值得总结。

充分的前期准备

做好第29届奥运会的新闻报道是各家广播电台2008年的核心任务。作为主办城市的所在地广播电台,他们都以奥林匹克精神统领,立足北京,放眼全球,突出主办城市地方特色,发挥广播和多媒体手段优势,力争全面报道奥运赛场内外、北京、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有关奥运的新闻和活动。为此,各家电台都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和整体布置。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专门成立了台长直接担任组长的奥运报道领导小组,下设赛事、综合、文化和保障部,全面调动人员和资源,保证奥运报道过程的高效准确地运行。为了适应奥运报道的需要,北京体育广播节目自2008年1月1日起改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体育广播――奥运之声”呼号,全时段报道奥运。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通过调频广播在北京市场拥有相当份额和影响力。由于国际台本身是奥运会持权转播商,因此具有信息资源的主动优势。国际台提前制定了《国际台2008奥运报道方案》,奥运报道不但着眼于国内,还要面对世界广大听众。因此,国际台首先确定了全台统一采访、联合制作、共同挂牌推出的通稿新闻和专题、专栏节目的机制;其次是各地区广播中心根据区域受众特点和要求,策划采制播出具有地区针对性的节目;第三是各语言部门根据对象国受众关注焦点、收听习惯等,采制播出的特色节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北京奥运会的持权转播商之一。在这次奥运报道中创建了很多个第一,包括:牵头建立起有140家国内电台组成的全国奥运广播联盟;从3月份开始每天10小时的火炬全程直播;联合全国的广播电台奥运新闻;作为唯一的广播运营商承担起火炬传递官方广播信号的制作团队;第一次在IBC建立工作间;第一次在6大场馆建立评论席;第一次在台内建立全国奥运报道中心并引入40路公共信号。在这其中,最具有战略发展意义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2007年开始就着手动员和组建的全国奥运广播联盟,并于8月8日奥运开幕之时正式启动。

全面的赛事覆盖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环球资讯广播(FM90.省略/china/20080810/100737.shtml

② 来源:国家广电总局网站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系系主任、教授)

上一篇:品优质高 舍我其谁 下一篇:有效性·人文性·专业性·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