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胜利之夜回溯

时间:2022-10-26 05:03:49

2008年8月8日夜,是一个新的胜利之夜,北京把她最美的一夜骄傲地展现在全球40多亿人面前。

由胜利之夜回溯,是7年艰苦的筹办,是国人整整100年的奥运梦、强国梦,也是个人成长的一条青葱的小路。1999年9月6日,北京奥申委成立,地址在崇文门的新侨饭店。1999年11月,我被调往奥申委新闻宣传部工作,从此与奥运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以下是我在奥申委时部分工作笔记内容,重点摘录了北京申办奥运成功前夕的许多侧面。

2001年5月15日 瑞士洛桑

北京申办报告获好评

洛桑当地时间下午1:00,各申办城市代表领到了用白色信封包裹的英法文评估报告。北京、巴黎、多伦多三个城市的“申办”被评估团评定为出色。

晚上,我们举起酒杯,庆祝这个阶段性胜利,也为今天会和各项准备工作顺利而干杯。今天是我34岁生日。敬民副市长拿起酒杯:郭坦,好好庆祝这个生日,很有意义。

2001年6月7日

莫斯科分工敲定

部例会研究去莫斯科的分工,我们新闻宣传部准备成立4个中心:新闻中心、资料编译中心、活动联络中心、公关和展台协调中心。工作任务重,责任重大是显而易见的。

2001年6月25日

申奥旋律让我激动

下午,北京新侨饭店B座539房间,老高(北京电视台驻奥申委摄像记者高国华)的影视工作间,当那熟悉的旋律回响起来时,我确信北京必将赢得胜利。

去年早些时候,我第一次听到这旋律,是会晤张艺谋导演前的一次观摩会议上,播映由格林斯潘导演的申奥宣传片第一版,也是这支旋律在片中响起,当时我几乎掉下眼泪。我不得不承认格林斯潘是一位大师,他用层次丰厚、特效到位的影片有节制地展现了一个伟大国家的梦想和不断的努力。他的影片并不满足于画面的精美和表面的生动,他在挖掘画面背后的东西,运动员们为什么在拼搏,为什么即使输掉比赛仍然获得尊重,为什么运动员和他生长的国度有密切的关系?总之,他在挖掘画面后的人性。

2001年6月27日

张艺谋申奥影片过关

张艺谋的影片拍出来了,没有旁白,头一段用的是谭盾的音乐,后一段用的是三大男高音《今夜无人入睡》,画面精美,气势庞大,与格林斯潘风格迥异。审片会的领导和专家认为,这部影片经过修改后,可以配合何振梁先生的娓娓道来的语调,形成一个反差,把下午有可能有些睡意的委员们振作起来。格林斯潘的放在第一部比较好,有助于人们比较深刻地了解中国的历史,了解中国渴望举办奥运会的心路历程,比较自然,不突兀。况且,张艺谋的影片中有两支动人的旋律。

2001年7月8日

大部队抵达莫斯科

7日晚上8点,大部队到达莫斯科,在机场我们像会师一样拥抱在一起。艰苦的申办过程形成了团队的凝聚力,这最后的冲刺更是把每个人的心紧紧拴在一起。

专机停在1号机场,由于行李出口小,运送我们展台的大件行李一时取不出来,直到深夜1点,行李才从机场旁门运出,到达饭店已经是凌晨近3点了。

下午在莫斯科乌克兰饭店召开碰头会,最后阶段的工作已全面启动。高大的树木和庭院,这里今天下了一场太阳雨。

2001年7月9日

北京展台是最棒的

连续的闷热天气在今天终结,当地人说,这才是莫斯科的夏天。

北京的展台今天上午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二层搭建起来。奥运五环色灯柱支撑着58英寸超薄大屏幕显示屏,把普通桌子换成有机玻璃台子,在灯光照射下晶莹剔透,充满动感和艺术气息,大屏幕外,我们还使用了3个小屏幕和一个笔记本电脑,分别播放申奥宣传片和一个多媒体软件。展台上有精心设计的中国结、纪念章、T恤衫等纪念品,还有特意准备的北京糖果。我很骄傲,我们的展台是最棒的。

展台虽小,充满了精心策划和彼此的揣摩。各个申办候选城市相互学习和借鉴,取长补短,使展台越做越出色,展台的竞争过程也体现了申办的阶段特点。

从悉尼奥运会开始,5个申办城市开始了展台的较量。开始阶段大家主要在平面设计上下工夫,北京突出了人文优势,精心设计画面,达到展台对观众的冲击力。那时,北京展台的最大特点是画面丰富,基本上是每天换一幅画面。

多伦多则突出其奥运会场地设计理念和运动员概念,他们使用模型的思路被北京借鉴过来,在蒙特卡洛展台中北京反而突出使用这一概念,充分宣传了我们的奥运构想。

巴黎的设计很有艺术气息,大阪和伊斯坦布尔也经常有新思路。总的来说,北京和多伦多的展台竞争是最激烈的。

从悉尼奥运会到洛桑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会议,多伦多的展台以立体展架和场地模型赢得观众的驻足,北京展台则以出人意料的设计和精美的画面给人以新意。

如果有下一次展台,竞争肯定出现在屋顶上,因为平面的竞争已经使出所有解数了。竞争虽然激烈,其实我们展台人员相互已经很熟,并且建立了友谊,彼此常开玩笑,临别时还要相互道别。

但是,我们没有下一次了。莫斯科是申办行程的终点。我的内心很矛盾,一方面希望早出结果,一方面又渴望有更多较量的机会。

2001年7月10日

展台一切顺利,上午刘淇、袁伟民等同志都到展台前“站台”,接待到访的人们。下午2:00到2:30,记者们被允许采访展台,记者们一拥而上,将北京展台包围起来,蒋效愚、王伟等领导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2001年7月11日

天又热了起来。王治郅等运动员今天到展台前站台,他们和记者们沟通得很好。

2001年7月12日

成功的新闻会

今天,国际奥委会允许每个申办候选城市举办专场新闻会,这是一场硬仗,今明两天的媒体环境直接关系到投票,我们只能打赢。

上午,宣传部所有的人都神情严肃,办证件的小姑娘于蕾跑得满脸通红,监控室内正播放其他城市新闻会的闭路电视,我们紧张地关注着现场的情况。大阪、巴黎、多伦多。该北京了。

我们在场外准备背景板的时候,立刻就围上许多摄像记者拍摄,当多伦多新闻会一结束,我们去布置会场时,台下的记者已经冲上主席台。

北京的新闻会出奇的好,一位西班牙女记者甚至什么都没有问,而是阐述了一番北京应该举办奥运会的理由,其他记者也没有恶意的问题,台上台下气氛很好。播了一部格林斯潘的影片,现场有人落下了眼泪。这是一个好的征兆。

北京,明天,你能因欢乐而醉,绽放出你最灿烂的笑容吗?

2001年7月13日

北京赢了……

北京笑了。

北京赢了。

莫斯科是傍晚的万丈霞光,遥远的北京已经汇成欢腾的胜利之夜。

在我驻俄使馆内,中方举行了简朴的庆祝仪式,我们经常用来布景的中国结图案再次派上用途。大家说得最多的是“太高兴了”,大家做得最多的是合影留念。有意思的是奥申委体育部副部长张秋平带来一瓶1993年买自蒙特卡洛的红酒――那本来要庆祝第一次申奥的,他招呼参加第一次申奥的“老”同志去分享。

新闻宣传部总是最忙碌的。我们直到当天午夜才算踏实下来,整个部门在一家华人开的餐馆里欢庆胜利。庆功酒当然是北京二锅头,那一夜大家似乎格外善饮,喝了那么多竟然没有醉倒的――尽管都有些踉跄。是胜利和欢乐让酒神在我们身边欢舞。

那一夜,似乎没有人考虑未来的七年。当我们在莫斯科静静的夏夜中沉沉睡去,北京已经迎来了新的一天。

后记:

从莫斯科回北京后,我在奥申委继续留守了一段时间,主要工作是总结、编书,为报告团提供材料。之后回到北京青年报继续担任副总编辑工作。

2004年,北京要创办一份迎接奥运会的报纸新奥运报(后改名为竞报),我很荣幸参加了这份报纸的创办,近距离地见证和记录了北京筹办奥运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去年,我调到北京晨报工作,奥运并没有离我远去。我和我的同事们仍然在为宣传奥运孜孜不倦地工作,火炬型海报以及后来获得奥运会官方海报独家发行权,似乎都在表明,我们与奥运有缘。

(作者为北京晨报社社长)

上一篇:汪文斌:4000小时奥运比赛首次全程直播 下一篇:奥运新闻竞技场中的BTV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