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闻电台主持人播出形态探析

时间:2022-06-25 04:44:18

全新闻电台主持人播出形态探析

在信息潮爆、信息传播多媒体争锋的背景下,受众对信息的接受、选择、判断倾向于更加简洁、高效的渠道方式,类型化电台的出现成为广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前进的必然产物。比如全新闻电台,它能够契合新闻传播的广普、及时,能够应对新闻受众的多元心理,在媒介传播中越来越显现出它独特的魅力,全新闻电台的节目主持人的播报方式、主持风格也随之拥有了新的内涵。

上海东广新闻台是国内第一家格式化全新闻电台,全天9点至24点15小时直播,以20分钟为一档不断刷新,凸显新闻的连续、滚动、叠加等传播的新方式,很受听众的喜欢。通常情况下每天需9个主持人,平分为三段,每段3个主持人,5小时内主持人的直播量达120分钟。主持人在5小时工作时间内需要精力高度集中,脑力、体力全力支配。每一档20分钟的节目都由“新闻快报”、“前方连线”、“体坛快报”、“路况报告”、“资讯快报”等小板块组成,内容涉及面广,主持样式多。

作为新闻电台的主持人,不同于单色栏目的主持人,整体的播出状态、播出风格都需具有独自的特点。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全新闻电台的主持播报形式进行探析。

一、掌握好岗位角色

在现今信息快速全球通联的时代,民众的听说渠道丰富多元,人们的视野日益开阔,思维日益活跃,节目的主持样态和风格也争奇斗艳。作为全新闻电台节目主持人,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传播角色,这就要更加注重政治意识的培养和强化,宣传的政治性永远要摆放在第一位,全新闻的电台更要及时准确地传达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把握时代潮流的大趋势,与百姓心心相系。

(一)注重政治宣传意识的养成

主持人的政治意识不仅是对大政方针的知晓,更重在领会、融通,并付诸实践。东广新闻台作为全新闻电台,滚动播出的消息量是非常大的,进行滚动播出的主持人的工作量也相当大,而且稿件的类别丰富、更新速度快。在这种式高密度信息覆盖下,主持人必须时刻调整好自己的播出状态。比如,在完成2011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闭幕、温总理答记者问的实况转播后,东广新闻台紧接着的一档滚动新闻的“新闻快报”中,播出一条消息:“今天上午10点,国务院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的提问。说,刚刚结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十分艰巨,国内外形势也非常复杂,做好各项工作,完成预期目标,需要付出极大努力。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又要树立信心,信心就像太阳一样,充满光明和希望。”因为刚刚实况转播了记者会的全过程,这看似一条不是重磅、不是突发、甚至也不是新鲜的新闻。其实不然,每年的两会是国家政治生活中非常重要、吸引全世界目光的事情,总理答记者问以及总理的表态,万众瞩目。一条简短的消息涵盖了总理对国家现状、面临问题的总括,包含了接下来的工作方向和工作态度。这样的新闻能不能播出它的内涵、能不能播出它的精气神,让听众在平实的新闻节目中也能受到莫大的鼓舞,这不仅要求主持人具有过硬的播报水准,更重要的是主持人要具有胸怀大局、关心国事,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担当,要具有对两会的全面了解和对会议精神的整体理解,有了这样的政治意识,从主持人口中说出的才不会是流于平淡的“流水新闻”,播出基调才会自然鲜明,沉稳中蕴含鼓舞、庄重中不失亲切。

(二)注重民生服务态度的养成

主持人的政治宣传意识在于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于一切为了听众的职业境界。2011年4月22日东广新闻台播出一条关于“市教委负责人做客‘民生访谈’:上海面临学前教育高峰,五年内新建400所幼儿园”的新闻,主持人在播出这条消息时,脑海中有“入托难、入园难”的新闻背景,心中有对国家领导人和政府给予学前教育的重视的认识,就会自觉站在国家重视教育发展和关切民生的高度,从字面上挖掘出应该重点处理和表现的地方。如在播报“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表示,预计到2013年上海市入园幼儿人数将突破50万,而从2008年到2010年,政府部门每年都把新建50所幼儿园作为市政府办实事,以期达到供需平衡”时,重点突出两个“50”,以及“2013”与“2008到2012”的时间对比,既让受众了解真实的现实情况,又让受众知道政府部门已经并正在进行的积极行动。然后感同身受地讲述“由于入园高峰压力,今年沪上大部分公办幼儿园纷纷取消托班,这使得不少双职工家庭为孩子入托问题伤透脑筋”,进而再循循善诱地告诉听众“尹后庆介绍,为保证三年学前教育,托班缩水是无奈之举。为此,他呼吁全社会共谋对策”。在重音对比和基调的选择把握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分寸感是检验主持人宣传服务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此表达,既可使受众感受到解决困难的希望,更让受众感受到政府为改善民生而作的切实努力,也号召社会各界群策群力,从而达到稳定民心的目的。

现今主持人节目类型多,主持人的文化水准参差不齐,主持人的播出状态各有不同。因此全新闻台直播节目的主持人看似简单的一味播报,其实每一条新闻资讯、每一句话语都有着极广泛的新闻价值、极广大的传播范围,主持人的播报状态和语言分量都是极具岗位角色性的。因而新闻节目主持人尤其是全新闻台的主持人不能放松自己的政治素养要求,个人政治境界的显露、个人政治情感的把握,对于新闻传播效果和新闻台品牌的树立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把握心理调适

(一)心理角色的定位

广播新闻台的及时性、伴随性特点要求主持人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想受众所想、问受众所问,时刻想方设法满足受众的探究心理。所以,新闻主持人的心理角色定位不是“本我”,而是基于“本我”之上的“媒介我”。主持人必须跟着节目走,主持人要全力为突出新闻亮点服务,为广大受众的新闻心理需求服务。

全新闻电台的优势之一是遇到突发事件、重要活动时,可以随时打破原有固定格局或者在固定环节内插播,抢发最新、最快的消息以及连线前方记者报道事态最新发展的相关情况。每当这时,面对各种各样的新闻素材,主持人首先是充溢职业的激情,随后迅速做出内在心理调适,主持人要把握好心理角色,既要积极、活跃、稳定,又要以“媒介我”面对受众,不慌不乱、冷静从容、不懈不怠、紧驰有度。尤其当主持人面对突发事件,诸如地震海啸、煤矿抢险、儿童溺水,交通肇事等等情形时,这种调适显得尤为重要。

日本3・11大地震后,由于核泄漏引起部分民众恐慌。上海的食盐抢购3月16日晚到17日白天比较突出,消除制止谣言造成的恐慌心理和抢购行为,主流媒体的权威信息是一个重要途径。主持人在自身心理上确信政府部门的权威信息的同时,也要知道平息谣言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一定时间。因而在17号上午播出“市商委负责人表示,广大市民无需恐慌抢购”的新闻时,就要在头脑中构造事态可能的发展框架,知道这件事情还没有结束,势必会有接下去持续要关注、澄清、引导受众的新闻。紧接着在中午12点档“新闻快报”中,又有关于防核辐射和海产品销售的消息。这时,“真相是消灭谣言的最有力武器”是主持人的心理基础,主持人既要以权威、肯定的语气告诉听众“目前上海市食盐等商品库存储备十分充足,调运也有充分保障,完全有能力确保市场供应。广大市民无需恐慌抢购。” 又要以关注、关切、引导、科学介绍的语气向听众传达“从医学角度看,核辐射对人体威胁最大的是血液病和甲状腺病,海带、紫菜等含有丰富碘的食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甲状腺损害” 。并且通过平实、贴近、讲述式地介绍“供应都比较充足,价格与之前相比也没变化”,传达出虽有部分市民轻信谣言急于购买食盐,但是经过近几天的积极宣传,市民对于防辐射的认识、对于政府透明信息的信任还是日益增强的,市场秩序的正常是现实、更是一种必然的正常。这些有声语言的恰切转换与心理角色的调适都密不可分。

(二)团队意识的定位

全新闻电台节目的播出,每天都像一场战役,战场由许多阵地组成,各阵地不能各自为政,必须协同作战,才能坚守阵地、赢得胜利。主持人虽在不同的时段主持节目,内容不一而同,个性风格也具有差异性,但是在思考问题和具体节目把握上要具有全局视野。全新闻电台的节目不像其他节目,是可以个体完成的,它是一个连片的整体,需要全台几十个人通力协作,共同策划、共同操作、共同完成。例如连线报道时,直播间的主持人与新闻现场记者的合作看似简单,实则就是单位时间内的一种搭档的合作。

如世博会期间的一档前方连线,主持人与现场记者连线介绍关于园内“智能垃圾桶”的原理和使用情况,由于当时开园初期智能垃圾桶的知晓率和使用率还不太高,所以主持人首先问:“智能垃圾桶和普通垃圾桶外型上有什么不一样吗?”记者说:“是的,的确有很大不同,它是一个绿色嫩芽状造型的装置……”主持人说:“听了你的介绍,我的确想起在园内是看到过这个造型的装置,但是没想到它是垃圾桶,更不知道它是一个‘智能’垃圾桶,那是不是会有一些参观者也会像我一样没有注意或发现这个新鲜事物呢?”记者说:“我们现在就可以测试一下……”接着记者马上随机拦下两名参观者,问他们是否知道这是垃圾桶,均表示不知道、没注意。主持人说:“看来像我这样手拿垃圾,路过垃圾桶而不识的游客还不是少数呢,下次去得好好补补这一课!”记者随即说:“是啊,世博会的绿色、科技其实不仅在展馆里,在园内各处都有体现,就像这个可爱造型的智能垃圾桶。只要大家放松心情,让眼睛带着好奇心去搜索,就能发现身边的科技、身边的创新。”

在这档平常的连线中,主持人带着自己的观展经历与记者进行问答,自觉拉近与听众的距离,不仅使听众能够知晓智能垃圾桶的样子、位置,形象地了解智能垃圾桶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更加使连线仿若一个直播室主持人和一个前方主持人共同完成的短节目。好的节目主持人就是要善于与合作者建立有切入点、沟通点、发挥点的联系,将每个连线的单一主题与当时整个大事件、大活动的整体主旨宣传相融合,激发合作者讲述、发挥的愿望,使听众产生听觉和心灵的亲切感、满足感。

主持人与现场记者在节目中相互依存度很高,主持人与编辑在节目中也必须具备高度的默契。因而,主持人的团队意识要格外强,执行配合快速、果断,才能保证新闻团队的战斗力,确保节目有亮点但又不脱离整体。

三、加强审美提升

在主持人传播活动中,节目主持人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性成为一个审美客体,为大众带来审美愉悦感受。同时,他又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着受众的审美情感。从本质上说,节目主持过程是一种交流,是与受众进行现实的或潜性的审美对话,是在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对象化的过程中的一种互动。全新闻电台的节目主持人在主持播报中,虽看似简单枯燥的新闻消息,但其审美内涵更是深刻,在信息传播过程的互动中,主持人个人的审美倾向和理想,更能提升信息传播中的美感,给听众更多的收听愉悦感。可见,主持人的审美的提升是不可忽视的,这种提升会让新闻节目拥有更加好的传播效果。

(一)强化新闻传播之美感

美不光是音乐、文艺、体育、戏曲等等带给人的视听享受,还包括新闻所带来的客观、现实的一种叙述和震撼。新闻真实力量的美,在平时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似的涓涓细流,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就是“石破天惊”的BB钟鼓。直播间的主持人看到新闻稿件或了解新闻事件后,凭借新闻敏感产生本能的新闻直觉,凭借以往的经验和新闻嗅觉感知、判断新闻的价值和可能的后续事态发展,并且与听众交流,这种交流不是生硬的传递,它需要美感,这就是新闻报道的连续、完整、和谐的美感,在传播中使听众产生听觉愉悦。

(二)强化大局之审美观

提升接受者,首先必须提升传播者自身。引导接受者的过程,是不断用更高层次的美感陶冶接受者的过程,而这种陶冶又必须是实实在在的、潜移默化的。主持人审美意识差或缺失将给节目带来审美整体的不和谐。在全新闻电台,主持人和新闻节目构成听众的审美整体。新闻节目的整体风格下需要主持人个性特征的彰显,记住、喜爱主持人能够更好地拉近听众和主持人的距离,主持人的个性色彩可以添色新闻的力量。但是主持人的个体特色要符合整体节目的格调和定位,个性审美不能突兀于整体审美。

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民生意识都会折射在主持人的审美意识上,在宏观的思想精神层面和深度去树立和培养心系天下、心系大众的审美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心去发掘美的存在和美的价值,才能将新闻的广博、广知更好地通过广播这个渠道撒播出去,这对于主流媒体的形象和主持人个人的职业魅力必是和谐的双赢。

(三)挖掘新闻播报之美

捕捉到美、感受到美,才能在自己的字字句句中流淌最自然、朴拙的感情。全新闻电台快速滚动的新闻都是最新鲜、最及时、最快速、最引人关注的消息,汶川地震、上海世博会,全国两会,火灾……主持人伴随一个个大事件、大活动激涌起伏,新闻事件的新鲜刺激、受众的巨大关注都使主持人在关注新闻事态发展的过程中乐于铺开发现的视角。尽管主持人不是最先看到新闻现场、直击新闻事件的记者,但是也必须以新闻直觉去寻求新闻事件中的美,仔细倾听,找到突破点,追问新闻细节,问听众想知,寻根溯源,去发现客观事物背后的美、细节的美。喜庆、庄重、沉痛、鞭挞、质疑……都含有美的特质,有大局观、责任意识、审美追求的新闻电台的主持人,就是要力争在满足人们新闻信息需要的同时,唤起受众理性与情感的审美共鸣。

全新闻电台的主持人要有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精神,以内在的力量在新闻信息传递中给听众以审美愉悦和向真、向善、向美的引导。作为节目最直接的体现者,节目内容的美与不美,很大程度是由主持人表现和烘托出来的,在信息传播的同时,如果能坚持以真善美的标准传播文化,必然会使传播效果更上一层楼。

(作者单位:上海广播电视台)

上一篇:论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节目内容创新和品牌化建... 下一篇:网络媒体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