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6-24 11:16:19

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农民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重要途径,培训教材是实施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农民教育教材建设存在着内容陈旧、技术滞后、理论性过强、配套的辅助资料少、更新速度慢等问题。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应采取建立发展体系、健全机制、提高编写队伍水平、制定建设的纲要及标准、建立多元化的教材评价机制等对策。

关键词: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3-0056-03

建设现代农业关键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切实将农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1]。农民素质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越来越紧迫的大问题。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事关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影响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培训教材是实施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知识和技术载体,是开展培训工作的基础[2~3]。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教材的建设与管理、编写和选用高质量的培训教材是进一步提高农民教育培训质量,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的基础和保障。教材的编写水平、涵盖内容、结构布局、传授知识和技术的形式,以及设计印刷质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培训效果和质量[4]。因此,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应根据农民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且普遍较低,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等特点[5],要重点突出先进实用技术和最新科技成果相结合,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强调集实用性、可操作性、配套性和先进性于一体[6]。同时,要注重教材编写人员的学术造诣和技术水平,不仅要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而且要有丰富的农民教育经验,否则难以编出符合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教材[7]。笔者对当前农民教育教材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促进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新时期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提供参考和帮助,也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发挥一定作用。

一、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教材内容陈旧、技术滞后,缺乏实用性

农民教育培训的任务是提高农民素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新技术,其要务是要提高农民掌握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因此,一部高质量的教材需要编著者投入较大的精力,既要对教学成果进行认真细致的理论总结,又要结合本学科最新的科研和生产成果,才能满足农民对新技术、新成果应用的需求。然而,现在有些承担农民培训的机构,对农民培训或是存在应付的心理,或是准备不充分,在培训前临时组织人员编写培训教材,或者随机凑合一些资料,对所编教材要求标准不高,甚至没有标准。编成的教材往往观念陈旧、缺乏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应用,教材内容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求。有些教材存在互相抄、袭拼凑的情况,质量低劣、内容错误,农民使用这种教材,不能真正地把新技术、新成果应用于生产和经营实践。在培训中,教师和农民朋友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产生误导,给农民的生产经营带来损失。例如,为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部明文规定一些剧毒、高残留的农药种类不再使用于蔬菜、瓜果和部分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但一些培训教材中,在防治病害虫时还介绍使用呋喃丹、甲拌膦、久效磷等禁用农药。再如,随着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粮食作物生产中整地、播种、收获等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是有些教材还在介绍低水平的适于人力或畜力操作的技术,这种教材显然对受训农民没有吸引力,也没什么实用性。

(二)教材理论性过强,缺乏可操作性

农民教育培训教材使用的对象是文化水平不高,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学习能力普遍较弱的农民,因此这种教材不宜有过多、过深的理论内容,也不宜过多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编写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应针对农民的需求,根据农民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不强的特点,把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急需的技术和方法,采用直观、生动、易掌握、能操作的形式展现出来,把抽象的理论贯穿于可操作的技能环节和步骤之中。然而,现在一些农民教育培训教材,编写者按照在校学生学习系统专业知识或学术论著的标准去编写,忽视了农民文化水平高低不一、接受能力参差不齐的实际现状,理论内容过多、系统性过强,可操作的技术内容少,编出的教材,农民学不会、看不懂,按照教材内容无法操作。内容与生产实践不能有效结合,不能较好地提高农民的操作技能,直接影响了农民培训的效果,也难以达到实现新技术和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的培训目的。

(三)教材配套的辅助资料少,缺乏完整性

农民的文化程度偏低且参差不齐,要求培训教材要根据农民接受能力和学习特点,开发形式多样的教材。如以文本资料为主,辅以光盘、视频、图册、模型、标本等资料,能够满足不同学习能力的农民学习使用,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高。然而,目前多数教材文字内容偏多,辅助资料及配套的录音带、录像带和多媒体课件等音像教材较少,当农民学习时对文字教材不易掌握时,无法靠其他信息形式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还有的地方政府及培训部门在进行农民教育培训过程中流于形式,对短期单项实用技术培训,只发放明白纸或操作说明书;对有些长期培训,临时找来其他类型的教材充数,缺乏对教材的组成、形式的结构进行科学的规划,教材不能有效地配合培训活动,只求任务的完成,不求农民培训效果的落实。

(四)教材更新速度慢,缺乏先进性

农民教育培训教材所包含的内容应选择农民迫切需要的知识和技术,要使农民能学有所用、学了能用,学了会用,通过培训真正使新技术、新成果在生产中转化成生产力,使农民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知识。同时,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农产品生产标准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和农业经营活动受国际因素的影响,要求农民教育培训教材也必须与国际接轨。一方面农民教育教材要跟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把国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理念编写教材中去,吸收国外优秀成果。另一方面也要在某些技术领域或生产操作规程等方面着力引进和翻译外国优秀教材,促使农民学习他国先进知识和技能,参与国际合作交流及国际市场竞争。例如,2011年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围绕这一核心内容,河南的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就要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成果,更新传统的小农生产观念,以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规划教材内容,以国际产品和技术标准规范农业生产过程,注重生态和环境的保护观念的培养,以培养新时期高水准的新型农民的标准设计培训教材。然而,当前多数农民教育培训教材,更多的内容仍是注重国内生产技术和成果,面对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培训教材的更新速度和力度略显力不从心。因此,即使应用这些教材培训了农民,农民新掌握的技术和知识也与当前的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存在差距,无法体现出培训内容的先进和指导性,培育新型农民的速度和质量都将受到影响。

二、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1.针对培训对象,突出适用性原则。受训农民对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需求迫切,且农民的文化水平不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编写培训教材时就要针对农民的特点和需求,精选培训内容,真正将农村经济生产技术、社会生活科学常识等领域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语言以较小的篇幅表达出来。充分考虑大多数农民的实际文化水平,尽可能地深入浅出,用农民易接受的方式和语言进行表述。力求做到不识字的农民能够听得懂、识字的农民能够看得懂,适宜于农民应用。

2.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可操作性原则。农民教育培训教材重点是向农民普及和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及经营技巧,特别是一些新技术、新成果在形成时就是在理论上和技术有新突破、新应用[8]。要把这些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传授给农民,就要把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操作环节,尤其是要注重操作程序的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切忌晦涩难懂。使农民能依照培训教材自行模仿操作、反复练习、巩固加强。

3.完善配套资料,突出能力培养原则。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必须围绕农民教育培训的目标,突出理论应用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要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培训对象,形成配套的教材体系。既要有文化基础知识的教材,又要有科学技术培训教材和经营管理知识教材;既要有讲授理论知识的教材,又要有实践操作方面的教材;既应有文字教材,又要有声像、图解等教材。

4.结合国内外科技发展新成果,突出先进性原则。农民教育教材的编写应紧跟国内外新技术新成果的发展趋势,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和技术让农民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和应用。教材内容不仅要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社会动态,而且要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不断调整教材结构和内容。要优化教材体系的总体结构设计,突出重点和难点,精选基础和技能培养的核心内容,注重用先进的、科学的观点提高农民素质,不断满足培养新时期新型农民的需要,从而体现其先进性和指导性。

(二)农民教育培训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1.以技能操作和培养为主线。教材的编写不要求知识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能力教育为本位,着重培养农民的操作技能、实践创新能力,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使农民掌握一项或多项农村实用技术。

2.教材内容要不断更新。教材内容要吐故纳新,不断地修订和完善。要随着经济发展,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而及更新和完善教材内容。

3.语言文字要简练。教材的语言文字要直截了当、言简意赅,既能把意思明确表达出来,又能让农民明白、接受,符合农民的语言特点和用语习惯。

4.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抽象的理论内容,要通实际操作场景和环节展现出来,复杂的技术环节要结合图文(表),音像资料去展现。结合实例,分步介绍各项操作技能,力求能模仿操作,便于学习和掌握。

三、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应采取的措施与对策

(一)合理规划,建立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发展体系

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教材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要坚持面向现代农村、面向现代农民、面向现代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9]。教材建设要深入调查研调,科学规划,教材设计和编写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需要,贴近农村生活实际,注重农民潜能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各级各类培训部门要重视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工作,上下联动、相互配合构建利于提高培训教材质量和水平的发展体系。通过体系化发展,充分调动相关部门积极性,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编写队伍水平,实现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可持续、有序化、高质量、快速的发展。

(二)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编写队伍素质和水平

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存在着地域性、专业性、学科性等差异,类别多、数量大、变化快。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相关部门在教材规划和编写环节中缺乏长远规划,临时突击、东拼西凑应付培训。这种教材大多数是你抄我、我抄你,内容陈旧、脱离农业生产及经济发展需求,甚至在教材中出现技术性和科学性的错误,误导农业生产,耽误农民的时间。因此,农民教育培训教材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教材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对农民教育培训教材的编写、审查、出版、印刷、发行、选用等成立专门机构,严格制度管理,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又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机制。由国家或有关部门在确定农民教育培训大纲或标准的前提下,公开、公正地向社会,招标编写、出版农民教育培训教材,由使用教材的部门选择使用国家或部门认可其质量的教材,从而形成有序、规范的农民教育培训教材编写出版的竞争机制,把好教材“出口”关,杜绝低劣教材进入培训环节。同时,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教材质量,还必须组建高素质、有水平、有能力的教材编写队伍,重点选择既了解生产一线需求,又掌握了先进技术和方法的专家或技术人员。相关部门要制定有经验的专家学者或优秀工作者参与编写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工作的激励政策,鼓励、支持、帮助编著出版确实有特色、有水平、适于新型农民学习的好教材。

(三)制定教材建设的纲要及标准、实现规范化、多样化发展

为了推动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教材的规范化、多样化发展,农民教育主管部门不但要联合通过推荐、招标及筛选,组建由农民教育专家、农业科技专家和长期坚持在农村科技一线的优秀工作者组成的教材编写队伍,还要结合行业制定全面的农民教育培训的纲要(或教学大纲)、标准和教材分类目录,为农民教育培训教材编写和出版的提供依据,同时也对农民教育培训应达到的质量标准作出规定。减少由于编写者、出版者对于农民教育培训的行业的规范、标准掌握的尺度不同,认识的水平不一,造成对教材质量的影响。有了农民教育培训纲要或标准、教材分类目录,相关管理部门和组织编写部门就可以按培训需求,分级、分批地实施教材编写规划;编者们就可以在纲要或标准的统一规范下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完成教材内容的编写。在强调教材必须统一规范的前提下,又可以根据行业、地域、经济条件等不同,开发形式和内容多样的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实现规范化与多样化的统一。

(四)借鉴先进经验,建立多元化的教材评价机制

建立农民教育培训教材质量评价机制,健全评价机构和组织,开展教材评价活动,是促进农民教育培训教材质量提高,规范化、多样化发展的必要途径和方法。评价农民教育培训教材评价的核心是教材的质量问题[10]。过去一直是由一部分人或一个组织机构来评价,呈现为“一元化”的局面。评价时行政权力的作用大于学术权力,行政权力起主导作用,造成教材质量评价出现急功近利、泡沫化和以盈利为目的的学术作假、欺骗等不良现象。随着农民教育的快速发展,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评价机制,逐步实行多元化的社会评价。如可委托高等院校、社会中介机构对农民教育培训教材质量进行评价。在评价时要改变长期以来把专家评价作为唯一标准的做法,要多听取高等院校教师、农业科技专家、农民及农民教育培训部门的意见。除了教材编写者、审稿专家、出版者、培训教师的评价外,还应征求使用者、社会等多元的科学评价。通过多元化的评价,筛选高质量、高水平、农民乐于接受的培训教材,打造精品、树立品牌,促进中国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参考文献:

[1] 魏玉栋.着眼现代农业发展,强化农民教育培训[J].农村工作通讯,2012,(2):16.

[2] 张红萍,仵占慧,南彩霞.对中国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7):61.

[3] 黄体允,李英艳,云秀珍.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0,(22):39.

[4] 张大鹏.新时期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现论见地,2012,(6):6-7.

[5] 李红敏,张金才,冯艳芳,王洪喜.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J].吉林农业,2011,(8):12.

[6] 赵居礼,王艳芳.完善高职教材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3,(10):42-45.

[7] 张乃新.加入WTO后高等学校教材建设的发展趋势[J].科技与出版,2003,(5):28-29.

[8] 刘荣才,周丽.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评价与教材建设问题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3,(19):43-46.

[9] 赵秋棉.高校教材改革要适应时代需要[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高教教育版),2003,(12):138.

[10] 邹林斌,李新民.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原则及途径探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5,(1):131-132.

上一篇:关于机构类客户营销的经济学思考 下一篇:邵阳旅游业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