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创业文化 推动创业投资发展

时间:2022-06-24 12:59:47

建设创业文化 推动创业投资发展

摘要:目前,对于推动创业投资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大多集中在从改善制度、政策和法律等硬环境因素着手,但仍难突破发展的瓶颈。本文旨在从创业文化这一软因素着手,寻求解决之道,并从传统文化角度分析了中国创业文化缺失的现状,据此提炼出适于我国创业投资发展地积极创业文化地内容和要素,并提出了建设创业文化的设想。

关键词:创业投资;中华传统文化;创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2

创业文化是指与创业有关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氛围,其中包括人们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心理意识,主导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创业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开放的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创业革命历程中,积累了十分丰厚的创业文化的内容和因素。目前,大多以硅谷为榜样概括、总结创业文化,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鼓励创新、开拓进取、勇于冒险的勇气和激情、容许失败和面对失败等。经多项研究表明,创业文化活跃程度与创业投资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

一、创业文化是推动创业投资发展的内在动力

创业投资作为一种全面创新的投资机制,其发展离不开一个适宜的文化环境。美国硅谷的巨大成功,日本的止步不前,我国的发展瓶颈,就是充分的证明。积极的创业文化是改善创业投资环境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推动创业投资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创业文化是创业投资金融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创业投资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其运行机制设计合理,另一方面也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撑和推动。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通过不断完善金融生态环境来推动创业投资发展,可能具有更为根本的意义。适合于创业投资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政策环境、法律环境以及当地的文化及区域政治、经济环境等。其中,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和政治经济环境构成了创业投资发展的硬环境,包含创业文化的区域文化环境构成了创业投资发展的软环境。当前创业投资发展状况决定了我们分析的重点应当置于能够影响改变创业投资主体的观念及行为的、能够优化创业投资金融生态环境水平的创业文化。创业投资之所以起源于美国并得以顺利发展,除了因为连续的科学成果、技术发明外,还因其具有促进创业投资的支撑环境:自由的创业精神、资本、技术导向的知识(Kortum和Lerner,1998)。从世界范围来看,创业投资产生、正常运行的前提之一是具备一定的人文环境,包括创新意识和观念、风险意识和观念、敢于和善于冒风险、驾驭风险的智慧和勇气等。这里提及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等其实质就是创业文化(侯开照,1999)。由此可知,要改善创业投资发展的环境,创业文化软环境要素同政策法律等硬环境要素一样不可或缺。创业投资要获得实质性的发展,绝不能忽视创业文化的建设。

(二)创业文化为创业投资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创业文化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内在于人的心里、观念和行为中,是创业投资发展的后盾和精神支柱(毛腾飞,2002),激发和营造了风险投资的发展动力和空间(李雪灵,2005)。根据创业投资发展和传统文化、经济发展等情况,建设积极的创业文化,创业投资的发展才会有不竭的内在动力和持久的生命力。对创业投资的发展来说,积极的创业文化在其中具有无法替代的核心作用。具体而言,创业文化敢干精神的建设,既有利于激活创业投资主体,又有利于营造全民创业激情的氛围,从而突破目前我国创业资本来源单一、专业人才匮乏的发展瓶颈,最终作用于创业投资的内生机制,并形成创业投资发展的内源动力。而且,创业投资是高风险的行业,创业文化的诚信合作精神的提倡,是创业投资正常运作的道德文化保障。另外,任何设计精巧和完善的市场机制及法律制度都不可能完全保证创业投资长足发展,复杂的机制和法律制度还会导致交易成本的大幅增加。在政策引导和机制激励之外,创业文化正是一种推动创业投资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我国创业文化缺失的现状

我国自1985年第一家创业投资公司成立以来,创业投资在我国经历亦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发展过程,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然而,创业投资人才、创业群体不够多,创业投资发展的内生机制不够活的问题仍然存在。从深层次上分析,除因受到政策法律、金融市场和人力资源等外部环境因素外,则是因为创业文化的缺失。

越来越的研究发现,导致中国及国内各地的创业投资发展程度不同的最根本因素,是创业投资金融生态环境特别是包括创业文化的软环境上的差距。一组统计数据显示:中关村的技术人员超过五十万人,数量上远远高出美国硅谷和台湾新竹。硅谷的技术人员大概只有三十万人,新竹加上在校生也不过八万人,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关村的人力资源是在数量上是绝不逊于硅谷的,但其创业投资的发展情况与硅谷的比较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这种情况的存在,不是因为人才稀缺,而是因为创业文化缺失。由此可知,创业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创业投资金融生态环境中的短板。美国学者Rafiq Dossani和Martin Kenney(2002)研究了创业投资制度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出阻碍创业投资制度在美国以外国家移植(transplantation)的因素包括文化因素、法律体系、不易改变的制度、人才缺乏等。所以,在美国产生的创业投资离开了她的生存环境,都面临着水土不服的问题。减少环境对其发展的阻碍,仅仅从硬环境因素着手是远远不够的。鉴于我国创业投资发展遇到的问题,重视并加强适合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创业文化环境建设已是势在必行。

我们知道,创业投资是代表了西方文化的新投资方式,那么推动创业投资发展的创业文化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差距也是必然的。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劣根性文化因素与积极地创业文化要素发生的冲突,正是我国创业文化的缺失的具体表现。

表现一:缺乏创新精神。我国求稳怕冒、固步自封、小富即安、守业守旧、守家恋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我国地域广博,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大部分地区风调雨顺,自然灾害少,在传统农业社会人们获取生活资料相对容易,生活方式比较悠闲,温饱则安的心态比较突出,社会惰性也比较强,安于现状、风险意识淡薄,缺乏敢于创新、敢冒风险的精神,这成为了我国创业投资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

表现二:缺乏竞争意识。在中国封建史中,占我国传统文化主导的农耕型文化把人际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作为理想目标。“礼之用,和为贵”(孔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国人在人际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上,不强调其对立的一面,而强调其同一的一面。作为农耕经济社会中主要的谋生手段,小农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市场需要而是为了自给自足,所追求的是满足自身需要的使用价值,而不是经商赢利的交换价值。因此,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不患贫而患不均”(儒家)的“平均”思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惰性思维,整个社会竞争精神不强,时间观念和进取意识淡漠。

表现三:缺乏开拓精神。我国信奉的儒家、道家、佛教(禅)等主流思想都讲求“仁”、“圣”等个人修养之道,在价值取向上,特别重视道德的培养。对“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的推崇,导致社会重义轻利,这种文化观念发展的结果,就是片面强调道德的培育,而忽视知识的研讨与功利的追求。另一方面,以儒学为中心的伦理型文化一味向内追求却自我封闭,而无心于向外探索,其消极结果是社会缺乏开拓进取、敢为人先、敢破常规的勇气和激情。

另外,我国诚信缺失的问题在交往日趋频繁的当今社会日益凸显;社会不能正确对待挫折、不能容忍失败……。这都与积极的创业文化要素相冲突,并阻碍创业投资的发展。

三、培育我国推动创业投资发展的积极创业文化的思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机体中,虽有与积极地创业文化相冲突的劣根因素,但其实从来就不缺乏创业的积极因素。例如,虽说儒家“士、农、工、商”中的“士”居于首位,又推崇“学而优则仕”之道,但也不乏“三十而立”,“不破不立”、“穷则思变”等意识,这实际就是对创业文化的倡导。徽商、晋商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提出了义、利并重等体现中华传统商业文化的口号,并成长为儒商、官商,而且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创业实践,实质上在人口流动地已形成了一种隐性的创业文化。只是迄今为止,我国的创业文化尚未成为一种稳定、主导的文化元素。因此,创业文化是完全可以融入到兼收并蓄的中华文化中,并推动创业投资的发展。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照搬西方文化。因为创业文化建设同其他任何文化创造一样都离不开既有的文化基础,离不开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拓和传承,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建设当代中国的创业文化需要首先找到自我文化的根,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继承中吸收外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的基础上,提炼和总结适合我国国情和创业投资发展的积极创业文化要素和内容,寻求我国创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创业文化的要素和内容

鉴于创业文化对创业投资发展的推动作用和我国创业文化的缺失的事实,本研究认为,中国所需要建设的创业文化应该包括以下的要素:提倡创新创业精神、宽容失败的观念、敢于冒险、敢为人先、诚实守信。

(二)建设创业文化的设想

创业文化建设应该从精神文化建设、制度行为文化建设、物质环境文化建设三个层面同时着手。

1.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培育创业精神

从创业文化发展的历史看,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能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培育创业精神。创业教育可引导每个公民形成崇尚科学创业的社会主体价值观念。从根本上讲,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是构建创业文化的基础和前提,是创业文化发展的动力,也就是说,创业文化是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文化积淀。所以,创业文化的培育应将创业教育、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推进创业实践的过程中加强创业教育,在创业教育的前提下开展创业实践,在创业实践中总结形成创业文化。要把三者看作一个整体,相互推动。

目前,我国日益意识到创业教育是创业文化建设最有效的手段。一些高等学校开始注入创业教育理念,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并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但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完整科学的创业教育体系,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在大校园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更不应仅仅依靠创业培训,而应将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具体说来,可以根据小学、中学、大学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培养方案,加强对青少年的创业文化教育。通过相关的课程体系(而不能只是作为课外活动),培养具有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个人。与此同时,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具体操作,给学生通过课外活动形式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掌握创业运作的基本方法、汲取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2.创建创业制度体系——催生创业制度文化

“制度环境是影响人的理的决定因素”(科斯、威廉姆斯),文化的构建需要制度的保障。分析创业投资的产生和发展不难发现,政府的支持政策也催生着创业文化。制度规范、政策措施能够对中层的制度文化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改变或影响。所以,我国应本着“坚决清除一切束缚人们手脚、束缚创业投资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阻碍创业、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和机制障碍”的宗旨创建良好的创业制度体系,为创业文化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各国、各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及创业基金的设立,关于创业投资的专门立法科技孵化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政策制度体系催生下的创业文化,在很多国家并没有以显性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却由于其客观存在,值得我国创业文化建设值得借鉴并推广。

3.提供创业交流平台——完善物质环境文化

物质环境文化是指社会生产、生活、文化娱乐诸方面的环境、条件、设施等物质要素的总和。它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有形的物质财富,是文化的物质躯壳或称物质载体,也称为‘硬文化’。通过创业交流俱乐部、咖啡馆等场所的建设,创业文化节活动(宿迁)的展开,能够为创业提供交流平台、使创业在全社会范围内引起关注,最终推动创业文化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杨荣.论风险投资与中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20).

[2]毛腾飞.从文化视角看风险投资.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2.

[3]庆建奎,陈玉峰.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文化环境分析.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03).

[4]郑玉超.充分发挥创业文化作用.领导科学,2007(02).

作者简介:尹海英,女,吉林省金融文化研究中心,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史慧玉,女,吉林吉报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主任记者。

张晓晖,女,吉林省金融文化研究中心,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金融系主任,教授。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支持项目2012321;吉林省科技厅软科学支持项目20100633;“吉林省金融文化重点研究基地”重点招标项目2012574号。

上一篇: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东北地区土特产产业的规模化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