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渔耕海民俗风

时间:2022-06-23 10:41:25

牧渔耕海,千变万化的是星云;

山情海韵,亘古不灭的是民风。

几天来,我行走在渔港、码头,漫步在海滩、巷口,出于职业本能,我刻意留心,发现了别一道风景:渔民。

充满变数的大海,宽广深邃而神秘。作为大海之子,世代渔民勤于耕海犁浪,向大海采撷,捕捞,每天都怀揣一腔希望出海,带着满怀期冀撒网,闪着几多惊喜收网,或盆满钵满,或三虾两鱼,或满仓满船,快乐归航。星夜出海,弄潮、搏击、驾风、驭浪,久经历练,盈不骄,亏不馁,一身大气,两袖海风,浑身古铜色,满眼大海蓝,活得通透,敞亮,侠义,豪爽,包容,坦荡,个个真爷儿们,人人渔家傲。这,就是我见到的渔民兄弟,这就是我见到的荣成人。

走进赤山山腰处的荣成民俗馆大院,别有一番天地。尘封了百十年的荣成历史,在这里转瞬间复苏、再现,渐行渐远的胶东社会百象,庄稼院里的十八般营生、器具栩栩如生,扑面而来。待嫁新娘在镜前刮脸,拉二胡卖唱的,耍猴,磨刀,卖茶,卖干果的,街边的剃头挑子,老虎钳拔牙,老奶奶在石磨前碾磨粮食……井台、煤油灯、蓑衣、驮篓子、量米斗、石磨、碾子、风箱、船舵、铁锚、鱼篓……在荣成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传统民俗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涵盖了生活的各个侧面,既有人生礼仪,行为规范,也有生活禁忌,岁时习俗,山海耕牧一应俱全,城乡情韵余味无穷,劳逸人生五味杂陈。真可谓市井民风一页页泛黄而新鲜,沧海桑田一山一石淳朴而久远。

荣成渔岛:捕捞“大文化”

早听说有“神州第一渔村”的大鱼岛是个远近闻名的“文艺岛”,能慕名而至也算个开心事。岛上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渔家文化,一直以来吸引着国内外许多的艺术界大师、名流和艺术家,到这里采风、下生活,体验渔家风情,滋养艺术创作。大鱼岛是个影视拍摄基地,我小时候看过的《怒海轻骑》和后来看过的《渔岛怒潮》、《海上明珠》、《海霞》》等都曾来这里取外景,就连荷兰著名导演伊文思、英国著名记者马克斯卫尔也专程到大鱼岛村拍电影、写文章。

大海赋予渔民淳朴豪爽、能歌善舞的天性,也陶冶出大鱼岛独特的海韵民风。这里响遍海疆的渔民号子、与波涛对擂的石岛渔家大鼓、谷雨时节的祭海仪式,都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58年大鱼岛渔民自编自创的舞蹈《海带丰收舞》,曾到中南海怀仁堂汇报演出。荣成剪纸巧手方桂凤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艺术家”称号。

大鱼岛村民战天斗海,艰苦创业,曾被誉为“海上大寨”,受到国务院嘉奖。昔日的先进渔村一直冲在改革的潮头。现在,荣成千家万户海之骄子,下海是搏风击浪的弄潮儿,上岸是旅游产业的描春手,他们恢复了海草房、石头房等传统民居,把大海送上的奇珍异宝加以精心烹饪,款待八方游客,把海岛渔村建成了休闲、养生、度假的旅游福地。荣成作为胶东滨海民俗旅游胜地,每年都举办国际渔民节,即每年谷雨时节的祭海仪式,渔民祈求神灵保佑,免灾除难,鱼虾满仓。时代变了,现代渔民则将渔民节注入新理念,赋予了经贸交流、扬帆出海、喜庆丰收等新的节庆文化内涵,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共同分享大海带给渔民的欢乐时光。

荣成除了像大鱼岛、河口胶东渔村等百余个星罗棋布的渔村外,还有烟墩角天鹅摄影民俗村, “渔家民俗度假村”桃园,“花村”车脚河,“画村”牧云庵,“长寿村”西火塘寨等一批民俗文化特色旅游村。单听它们的名字就很美,实际上这些特色村都有各自的奇妙之处,吸引着不同心理需求的游客们,让他们不再是“看几个景点就走”的匆匆过客,而是来到荣成不游不逛不知道,一游一逛就想住下来,看上去美得养眼,吃下去馋得养生,住下来睡得养神,玩起来乐得养身,呆起来静得养心,退了回程的票,再多住些日子不想走。

当年,演唱过《父老乡亲》、《白发亲娘》和《树高千丈也忘不了根》的著名歌唱家,曾来到赤山风景区拍摄“中华根”的MTV,她和游客们的合影在景区陈列着,南来北往的游客纷纷驻足观看,也是一个景。

著名军旅作曲家吕远先生,曾在大鱼岛采风,2009年老音乐家故地重游,欣然为大鱼岛谱写出村歌《大鱼岛美》,荣获第二届全国村歌大赛十大金曲。国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魅智、李胜素,奥运冠军和参赛的环球小姐们及许多知名人士也来荣成做客,并在山海间留下了他们的优美唱腔和快乐足迹。

鸡鸣岛上“东岛主”

小岛在全国一夜成名的要算鸡鸣岛了。

鸡鸣岛属港西村,南距陆地1.8公里,植物覆盖率达到80%,海岛四周拥有滩涂3千余亩,现有居民80户,200余岛民,大多从事渔业生产,盛产海产品,是理想的避暑胜地。近年来,鸡鸣岛滨海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剧组来岛上取景拍摄的节目播出后,鸡鸣岛名声远播,各地来的游客越来越多。

走在小岛上,见一队由沈阳来此旅游的小学生打着夏令营队旗刚要离岛上岸。村中的渔舍有不少海草房,不仅外表整洁,还可以招待游客住宿,提供渔家饭菜,赶海,海中垂钓,环岛游。单看渔家门前的各式招牌有“八仙居”、“无敌海景房”、“一帆扬歌”来看,小岛主人可是用了心思的,至于能不能留你住下来,多住几天,还欢迎你亲自来体验。

临离岛时,正遇上一对中年夫妇在整理蟹篓准备下海撒篓,男子热情豪爽,主动相邀我们再来岛上住几天,说海上怎么玩全成,就是别提钱,什么多点少点,只要开心快乐就好。我问他尊姓大名,当过小学教师的媳妇说:“他名字里有个‘东’字,我家饭店叫东岛主,意思就是东道主,一打听都知道。”得,碰上东道主了,再来就找他!

金石湾:“洋范儿”海天画廊

著名书画家陈叔亮、张仃、韩美林、高泉、刘大为等多次携同好或学子来大鱼岛体验生活和搞艺术创作,使大鱼岛、烟墩角、金石湾等成为多家高等美院、学府的写生基地,引来无数的艺术游子倾情大海,为大海写真,为荣成造像。来到好运角度假区东北部的金石湾艺术园区,依山面海而建的一组新派建筑群格外醒目,和传统的红顶砖墙的渔村新屋比,它更时尚,更现代,也更前卫。不对称的几何架构,欧式的大坡屋顶,呈三维空间的整片墙通体是落地玻璃,外墙面涂成垩白色,内部空间高挑空阔,有复式平台,迂回曲折的楼梯将室内巧妙连接,玩起了“洋范儿”。

这还不够,在更高的山坡上,有更多的已建好和正在兴建的建筑物,翘首以待地面向大海,其中有艺术家工作室、美术馆、书画艺术写生基地、艺术主题旅游度假基地、艺术教育培训基地、艺术品交易基地以及供租、售的艺术家住所、别墅和会馆。2013年,文化部批准设立金石湾艺术论坛,论坛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画院、国家美术馆和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主办,每年一届,固定在该园区举行。这里将是海内外艺术家汇集的大雅殿堂,艺术家审美创作的海畔画室,也是艺术家放飞心灵遨游大海的港湾……可以想见有一天,你住进金石湾艺术园区,你的邻居没准就是你朝思暮想的艺术家呢!

蓝色产业根植于悠久的渔家文化,渔家文化因产业经济的蓬勃发展愈加绚烂,历久弥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荣成的一片海,化作画布上的一片蓝;荣成的一幅画,幻变成海天大画廊,以巧妙的布局,鲜丽的色彩,磅礴的气韵,泼洒半岛,折射神州,辉耀世界。

海草房:海洋民居交响乐

驱车来到大鱼岛村头,只见海岸处有一片错落有致的海草房,名为“养心苑”,接待散客食宿,格外别致,醒目,远衬着青山脚下的大海湾,依山逶迤而建的红顶渔舍,颇有几分童话的味道。同样新建的海草房群落在华星宾馆也有一处,四、五间海草房为一组,共有七八组,专供团体、会议、中小型餐饮、娱乐、住宿之用。漫步其间,享受着都市居民楼群里做梦也想不到的蓝色情调。

著名美术大师吴冠中先生也曾到大鱼岛写生,充满爱意,画过这里的海草房,他在自传《我负丹青》中写道:“那松软的草质感,调和了坚硬的石头,又令房顶略具缓缓的弧线身段。有这样的原始建筑形式极大方,寓美于朴,谱出了方、圆、横、斜、大、小、曲、直石头的交响乐……”透过大师赞许的目光,可以折射出他对海草房独有的钟情。其实,海草房几乎遍布荣成的海岛乡,成为一道独有的风景。

荣成的海草房发展于秦汉至宋金时代,繁荣于元明清时代,是胶东沿海最具特色的生态民居,被学术界称为中国的稀世民居。海草房以海草做屋顶材料,以石头为墙体材料,以黄泥、贝草为辅料,整个建制过程有70多道工序,全部采用民间手工技术制作而成,具有冬暖夏凉、抗风耐腐等特点。寓美于朴、百年清新的海草房,承载着渔民世代生存的安宁与希冀,诠释了靠海守海的风土人情,具有重要的史料和审美价值,其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好运角度假区港西镇的巍巍村,有大量保存完好的海草房,是著名的海草房民居古村落。村里有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制作工匠,其中村民刘玉启被文化部门确定为海草房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海草房入选邮电部发行的以各地特色民居为主题的系列邮票,发行跨度历时15年,共计发行4套21枚,海草房与北京四合院、内蒙古毡包、云南竹楼等并列为中国21种传统特色民居。

一路前行,来到了以海草房现存集中、量大驰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东楮岛渔村,村外临海一侧,错落耸立着无数高大的风力发电机,巨大的叶片随海风旋转,成为城市少见的景色。这里聚居的渔民大多还住在海草房里,成为石岛独特民居一大景致。

来早不如来巧,刚下车,就看见大海风卷潮涌,大浪排空。又听见村旁临海的坝桥,被汹涌滚而来的巨大排浪撞击得砰然作响,水柱达数米之高,惊涛拍岸,闷雷似的,一声声在海天间回响,久久激荡。海中冲天而起的雪浪,狂奔着,打着横,激溅着,爆裂着,似万箭穿空,惊心动魄,真是难得一见的海景。如果此时能乘直升飞机俯瞰此景此情,海上雪浪排空汹涌拍岸,镌刻有“听涛观海”的礁石似中流砥柱,而岸上的近百间尖坡屋顶的海草房安之若素,默默地为千百户渔家遮风避雨,驱腐抗寒,屹立如山。你不觉得,这就是大自然幻化的精彩蒙太奇吗?是的,这分明是一曲对海草房礼赞的交响乐。

宜居荣成,我爱海草房。海草房不光是童话世界里海螺姑娘的闺房,也是造物主赐予人类在海角天涯繁衍生息的温柔乡。

上一篇:萨伏伊别墅的建筑漫步 下一篇:“古堡”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