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注重语言素养的培养

时间:2022-06-23 04:50:42

教师要注重语言素养的培养

摘要: 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语言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才会真正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师 语言素养

人们在评价一个优秀的教师时,往往注重的是他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创新的思想和教法,而对教育教学中一些细节的失误却认为瑕不掩瑜,不足为道。比如,一个教师语言素养的高低,看起来是一个小问题,好像在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中不足以构成硬伤,但其实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

何谓教师的语言素养?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准确规范地运用本民族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观点见解等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一般包括专业语言、态势语言、情感语言等几种素养。教师无论教授何种学科,都必须具备娴熟的专业语言、丰富的态势语言和情感语言,在传道、授业、解惑中要做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和课堂的教学效率。这是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的要求,更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素养在不同历史时期要求是不一样的。在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以私塾教育为主,私塾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教师能辨别句读、能解读文意即可;在近代的教育教学中,学校教学融入了教师自己的声音,但受“师道尊严”的影响,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现象十分严重,学生的创新思想被教师的唾沫淹没了,于是课堂显得沉闷,学生身心疲惫;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技术又抢占了课堂市场,教师的声音被声光电取而代之,传统的“读”、“说”、“诵”、“背”能力退出了课堂,课堂教学缺乏一种亲和力、一种人文性,学生也自然少了几分兴趣和激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纯洁自己的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就更为迫切、更为重要了。

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教师的语言素养具体说来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语言的纯洁性

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

二、教师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睛、惟妙惟肖、神形兼备,见解独到深刻、入木三分、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三、教师语言的激励性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

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

四、教师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趣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教师的语言素养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校大力推广普通话,营造一个文明用语的大环境。

普通话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无论课堂教学还是日常生活,师生之间、同事之间都要尽量用普通话交流。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对教师教学大有裨益。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滋润学生心灵的甘霖,是教师教学魅力的外化,更是教师形象的象征。

2.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语言。

一节课是否成功,关键看课堂的起、承、转、合设计是否合理。譬如,怎样导入新课,怎样设置问题,怎样评价学生回答问题,怎样结束教学等等。每个细节教师都要了然于心,精心设计,必要时要在教案中反映出来。这样教师讲课时才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才不会出现语言贫乏或语言嗦甚至语无伦次的现象。在备好知识的同时,教师还要认真备学生,揣测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上课时的心理状况,以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意外。这样有备无患,教师上课对来自学生的质疑、争辩以及出现的意外情况都能够沉着应对,才不会因此惊慌失措。备好课,备好学生,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堂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3.要加强教学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日常教学中,教师之间相互听评课,加强学习交流,有助于教师取长补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教师的听评课不应仅限于同行教师之间,还可以跨学科听课,从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借鉴学习别人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语言、教学机智等教学艺术。听评课要真诚相待,在学习对方优点的同时,还要帮助对方成长成熟,这样学习借鉴才能高效。绝不能华而不实,更不能搞文人相轻。教学教研是我们进行学科建设的主题,也是培养学科组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学科组成员志同道合,教育教学才能事半功倍。因为团结和谐是我们成熟的前提,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4.教师要深入学生中,与学生畅谈交流,征询教学改进建议。

当然,语言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才会真正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

[2]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教师素质理论丛书・语言行为卷.

上一篇:浅议新时期辅导员助理队伍建设 下一篇: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