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学校研训活动平台建设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06-23 04:22:20

共同体学校研训活动平台建设的实践研究

教育共同体的建设是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江苏省宜兴外国语学校依托自身的教育优势先后与宜兴市万石中学、范道中学、东坡中学组建了城乡教育共同体。几年来,宜兴外国语学校基于宜兴教育的现实,为实现城乡教育的公平,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找到了具有宜兴外国语学校特色的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着力点——抓好共同体学校研训活动平台的建设。

我们认为共同体建设须从各个学校的校情实际出发,整合已有的和潜在的教育资源,帮扶引领,使其从借力发展走上自主发展之路。其中,关键是做优教师队伍,因为学校教育的落脚点是聚焦课堂;构建高效课堂提升质量,应在教育的源头——教师队伍专业成长上进行思考。为此,宜兴外国语学校通过搭建各种研训平台,开辟多种研训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研训活动,来激活被帮扶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积淀教师专业成长的底蕴,加速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帮助每个教师自信地行走在“合格教师——优秀教师——特色教师——品牌教师”的专业旅程中,进而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为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提供强大的软实力支撑。

一、健全教师专业研训组织体系

由于教育共同体是一种松散型组织,要真正发挥共同体学校研训活动的作用,关键要靠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以引导教育共同体的建设向制度化、规范化迈进。为此,宜兴外国语学校牵头三所农村学校,建立了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由四校校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相应项目负责人担任组员。通过校际交流、专题讨论、典型解剖、经验提升等,对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问题,进行了多轮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研究与论证,形成了加强学术领导、严密组织管理、注重周密规划、切实提高实效的共识。在此基础上,宜兴外国语学校与三所学校签订了共同体建设责任状,明确成员学校的责任和义务,设立共同体学校教育工作督导室和学科教研员,严格遵照章程实施共同体建设活动。督导室依据成员学校的校情,以学期为周期,规划共同体学校教师研训的阶段目标和实施要求,部署阶段研训活动;各学校教务处和教科室依据督导室对教师研训工作的部署及本校对教师发展的整体要求,制定本校教师研训的阶段目标和实施要求。学科教研员按照期初制定的教师研训规划,组织共同体学校的每次教师研训活动,直接策划研训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活动的准备和活动的实施,做好学科内教学研究活动的通讯报道工作等,将现代教学的信息传递、经验推介、理论点化、实践提高等穿插其中,渗透其中,主动走近教师,走向课堂,“贴地而行”,进行基于草根、关注实时、着眼现场、聚焦细节的本色指导和本真对话,使研训切实有效,让教师切实得益。

二、完善教师专业研训运行机制

在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中,形成稳定的运行机制,亦即成熟并高度固化的工作方式、工作思路、工作序列,对教师专业研训和专业成长而言,是一种卓有成效的保障,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外力依托。因此,我们在完善组织的同时,进行组织的运行机制研究,强化其职能,实化其效果。其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元素上着力:

1.通过举行专题例会统率教师研训。专题例会分两个层面、两个时段进行,共同体学校教育工作督导室为一个层面,分学科由共同体学校学科教研员召集,各校相关学科的分管行政人员和学科教研组长参与。期初由共同体学校教学工作督导室提出关于共同体学校教师研训的意向,了解各校教师研训的需求及校本研训设想,进行双向探讨,选取最佳思路,形成上下两级相互匹配、相互支撑的教师研训方案;期末总结交流各校教师研训的经验与成效,从中发现共性,揭示规律,以便形成具有发展和指导价值的材料。另一层面为各个学校,专题例会由学科分管教导各自召集,相关教研组长和学科骨干参与。期初按照共同体学校教育工作督导室组织的例会所形成的研训方案,具体设计本校的教师研训实施计划,确定全学期的研训时间、研训对象、研训主题、研训方式等;期末总结交流教师自身参与研训的具体成绩及目标达成情况、存在问题及主要原因,相互碰撞,取长补短,为本学期学校研训举措的改进和教师研训效果的提高总结实践依据和经验借鉴。

2.通过组织专题评赛促进教师研训。专题评赛,即指向教师专业发展、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反映教师专业发展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考核评比和竞赛活动,内容涉及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科背景知识,教学理论素养,学术研究水平,课题研究状况,课堂教学能力,语言、书写、课件制作与操作等基本技能。以学年为周期,在共同体学校中积极开展“六A骨干教师考核评选”活动,即结合教学实际以测评形式进行“1A合格型教师、2A优秀型教师、3A骨干型教师、4A名师型教师、5A专家型教师、6A首席型教师”评选活动,积极运用评价激励机制促进成员学校教师的不断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让教师活力释放得更彻底。其次是积极开展校本化特色的“参与杯”教学能力类评比竞赛,每年组织一次覆盖所有学段所有学科的以“参与式教学”为主题的经验论文评比和课堂教学比赛,共同体学校的学科专家代表与学科教研员组成联合评审组,对经验论文和课堂教学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然后将结果公布于校务公开栏,大力宣传表彰,营造舆论氛围,从而感染到每一位教师。

3.通过实施专题考核激励教师研训。专题考核,主要指向骨干教师,根据共同体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确定了师德表现、教育(学)工作、教师带培、教育(学)研究等六个板块的考核内容,囊括了热爱教育、坚守岗位、履行职责、改革教学、关心学生、培养教师、参与课题、撰写论文等诸多方面的具体工作,每个板块、每个方面都对具备不同层级骨干称号的教师提出了不同要求的定性定量有机结合的评定指标。每年年底由共同体学校成立的教师综合考评小组在共同体学校教育工作督导室指导下单独进行骨干教师发展业绩的专项考核,对照标准依次先由骨干教师自评打分,再由考评小组核查打分,确定最终得分,达合格和优秀档次的骨干教师,在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中实施相应的奖励,对不合格者则由校长室进行诫勉谈话并取消其下年度参与考核的资格。

运行机制的健全,做到了计划、过程和效果三管齐下,使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努力有方向,表现有舞台,成效有肯定,不仅迅速地提升了骨干队伍的专业素养,而且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共同体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进步。近三年来,共同体学校的研训成果斐然:两人被评为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十多名教师被评为无锡市学科带头人和宜兴市学科带头人,二十多人被评为无锡市和宜兴市教学能手,六位教师在江苏省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三十多位教师在宜兴市、无锡市级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几十位优秀教师应邀在本市其他学校或到外地上示范课,七百多篇教研论文、案例发表或获奖,学校教学质量连年稳居全市前列……

三、丰富教师专业研训实践方式

健全的组织体系,完善的运行机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构筑了制度平台,形成了管理保障,使教师专业研训活动的开展有了固定的实现空间。以这种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为有力依托和有利条件,我们精心筹划,积极引导,着力探索学校层面教师专业研训的实践方式,帮助共同体成员学校多方挖掘有益的研训资源,充分激发教师的潜能。在探究、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归纳,典型的教师研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个体独立研训。这是教师个人针对教育教学进行自我思索、自我省察、自我行动的一种研训方式,它是真正能体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强烈内需和高度自觉的研训,因而是最终能实现成效的研训。这种研训是其他研训的起点和前提,对其他方式的研训具有奠基性和生成性价值;同时,这种研训,不限时间,不限空间,也不拘形式,十分自由,十分便捷。有鉴于此,我们提出“教师研训,从自己开始,向四周辐射”的理念,积极倡导成员学校根据本校实际,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创设各种有利条件,最大限度消除控制因素,提供实践自由,开放思想空间,充分激发教师个体独立研训的热情。从而使得教师备课能“基于标准”,上课“追求创意”,观课时随记随评,对话时专注聆听、质疑辩论。现在,教师的独立研训,时时都出“风景”,处处都有“金矿”,而教师也正是在这样的研训之中,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专业成长。

2.同伴互动研训。教师的成长在与周围同伴交互活动中发生,受着周围同伴学术水准的影响。同伴互动研训方式,正是依据个体与群体的这种互变关系提出,力图在教师个体之间建立一种互动互变的积极关系,营造一种共融共进的学术氛围。我们共同体学校确立的同伴互动研训的思路主要有两条:以课堂教学为轴心,遵循教学基本过程的逻辑,依次围绕“备课作课观课评课成课”等“节点”展开研训;以课题研究为轴心,遵循课题生成实施的逻辑,依次围绕“发现问题生成课题探索实践反思改善总结提升”等“节点”展开研训。互动研训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个体随机的互动,即空间位置邻近的教师,随时随地转身照面,就自己教学中的点滴疑义进行求解;小组内部的互动,即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定期集中于室内,就近期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展开探讨;学校层面的互动,即学校按照完善教学和发展教师的整体需要,不定期确定相应专题,召集教师进行学术沙龙。

3.骨干带培研训。不同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水平也各不相同,呈现出发展层次或优势方面的差异。我们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研训平台,宗旨不仅在于发现和培养教学骨干,打造和成就学科精英,更在于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全面提升共同体学校的教学水准。因此,我们又着力推行骨干带陪的教师研训方式,将其有机融入同伴互动研训之中。目前,我们实行了两种形式的骨干带培:一种是校际带陪,由宜兴外国语学校的骨干教师跟结对的成员学校相应学科教师建立带陪关系,通过常态交流和活动指导两种方式,进行专业研训和帮带培养;一种是立足自身的校内带培,这种带培主要由成员学校根据自身师资状况和教师专业发展构想,以一定年限为期,分批签约确定骨干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带培关系,进行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帮带培养。两种形式的骨干带培研训,都包含双方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著述研读、经验总结等若干目标达成要求,并将达成情况纳入双方研训成绩的专项考核。骨干带培的研训方式,“就地取材”,简便易行,让骨干教师在自我加压中快速成长,也让普通教师在外力“裹挟”下不断提高,进而促进了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4.专家引领研训。对于教师而言,尤其对于骨干教师而言,如果仅仅将自身发展囿于实践层面,满足于教学技能技巧的熟练和提高,是注定无法实现超越、达到专业成长完美境界的。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我们大力推行专家引领式的教师研训。在实践中,我们一方面利用宜兴外国语学校所拥有的学术协作资源,为成员学校引介资深专家、知名学者、“名特优”教师,另一方面发挥成员学校自身的能动作用,支持成员学校挖掘自身独特的外部学术资源,聘请或邀请专家加盟和参与学校的教师研训。专家引领研训,形式灵活多样,有课堂示范引领,为教师直接作课放样,演绎某种教学理念;有课例点评引领,为教师解读教学实例,依据理念揭示得失;有专题讲座引领,为教师实时最新教育信息,以拓展视野,或为教师系统讲述前沿教育理论,以开启思路,或为教师深度剖析先进教改典型,以提供实践借鉴,或为教师开设教学对话沙龙,以面对面接受咨询,指点迷津,帮助教师解除困惑,升华思想,提升素养。

5.网络平台研训。依托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互动性以及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积极开展辅助研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了校本教研途径,使教师从被动走向了主动,从参加走向了参与,唤醒了教师的职业追求,提升了校本研究的质量。为此共同体学校成立了网络研修领导小组,各校分管校长亲自抓,通过校园BBS、百度帖吧、QQ群、教师博客群等,构建了网络学习与交流、展示与示范的平台,建设了专题资源网站,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机制,有力地激励了教师自主参与研修活动,留下了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学案例、问题讨论等草根教研的足迹,为学校、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教研资源和个人成长经验,也激发了教师进行深度研修的热情,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周密的组织体系、规范的运行机制、丰富的实践方式,三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构成了具有宜兴外国语学校牵头建立的共同体学校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广大教师有了前行的轨道,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奋进的动力,有了展示的舞台,有了发展的空间,有了提升的希望。积极参与研训、提升业务素养已经成为了共同体学校教师的自觉行为和日常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外国语学校)

上一篇:“给力”民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 下一篇:基于整合理念的教师课程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