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化学课堂小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初探

时间:2022-06-23 12:28:58

新课改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化学课堂小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初探

【摘 要】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结合少数民族学生民族文化浓厚、科学文化素养水平较低、基础较差等特点,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构建小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将其应用于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 少数民族地区 化学 小组自主探究 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26-02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西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地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滇、黔、桂三省区接合部,80%以上为苗、彝、仡佬等少数民族,该地区的学生民族文化浓厚,而科学文化素养水平较低、基础较差。面对新课程改革,少数民族地区一线的中学化学教师不仅要更新教学内容,而且其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实践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化学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学习的能力。本文探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构建与实践小组探究自主学习模式。

一、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化学课堂建构小组探究自主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略有调整,但在许多欠发达地区的高中,其化学教学仍摆脱不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尤其是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再加上少数民族边远山区学校教学资源匮乏、经费紧张,高中化学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较少,一些高质量的化学课堂教学信息特别少,化学教学设备落后,绝大多数的化学教师教学都是以教师讲授式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表现为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输。特别是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变为课堂上教师讲实验、学生记实验,课后背实验、练习实验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不足,虽然在实践中也设计了化学综合知识能力训练的习题,但大都还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获取知识,应付考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构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自主创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对此,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构建与实践小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化学教师应加强科学理论学习,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充分研究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全班同学分为7~8个小组,每小组7~8人,每小组设一位学习小组长。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前要求各小组同学根据教师给出的预习提纲或导学案讨论和制定出小组成员的任务和活动内容,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和文献资料的收集,然后分析讨论,总结结论呈报给老师。课堂上教师利用各小组总结的信息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问题。这样不但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小组探究自主学习的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小组探究自主学习模式,充分体现学生化学课堂学习的主体性

化学课堂的小组探究自主学习模式,改变了过去只能让少部分同学参与课堂演示教学活动的情况,真正让全班所有同学都参与的化学课堂学习。例如,在上必修2的“原电池原理”一课时,笔者在上课两天前发给出各小组学生一只电流表及学习提纲:(1)什么是原电池?(2)原电池由哪些要件构成?(3)原电池在反应过程中会表现出哪些现象?各小组同学根据问题提纲结合课本内容分析讨论所需要的器材和资料,分成器材组和资料组,外宿同学负责寻找简易材料,内宿同学负责到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然后组内进行综合探究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最后小组分析、讨论,形成学习报告。教师在收集各小组的学习报告后,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报告,找出其中不足部分,在化学课堂让学生用纯锌片和纯铜片代替自备的铁钉(或干电池锌皮)和粗铜片,用稀硫酸代替食醋(或醋精),重做一次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真正明白了为什么铁钉表面有气泡原因是因为铁钉不纯,当铁钉与酸接触时在表面形成小的原电池等问题。通过小组探究自主学习,学生成为了化学课堂教学活动真正的主人,克服了部分同学过去老式教学过程中的“无存在感”的状况,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特长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体现学生的能力。

又如,准备上必修1“硅的性质”时,笔者先让各小组学生带着问题思考:(1)硅在自然界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2)硅在现代工业发展中起到什么用途及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下转第34页)(上接第26页)影响?(3)硅有哪些性质?(4)现代工业上如何制取硅?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及网上搜索相关视频,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硅的知识,写出学习小结。然后老师在课堂上先展示各小组学习小结,让学生对不同小组的学习结论作出评价,最后教师加以补充说明。

在化学课堂中构建小组探究自主学习模式,既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又能克服边远山区学校化学教学资源环境和设备不足带来的教学难题,让学生在简易且更直接接近日常生活的教学环境中找到学习化学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化学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组织和管理的教实践活动中,更合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学生将来进行学习打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化学小组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创新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对知识结构认知的不断更新。创新学习能力不仅表现在对知识的摄取、更新和运用,还表现在对新理念、新科技的创新,是一种新意识的追求,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在改变环境中应变能力。在小组探究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化学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提出的简单问题的自主探究活动,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在活动中去发现新问题。比如在自主探究“原电池原理”活动课时,学生会提出跟课本不一样的探究内容:用铝片和铁片作电极设计的原电池是否可以?用强碱(例如NaOH溶液)溶液是否可行?在小组探究的自主学习活动实践中,不仅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普通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化学评价标准。在构建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小组探究的自主学习模式的化学教学,树立全面发展的人生观,集学生之间的智慧、分工与合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体现自己的长处,教师应着重关注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培养,树立新课程改革教学观,深入细致地研究、思考、理解、明确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建构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机制,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积极探索发现问题,从而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唐力.现代中学化学优化教学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管家元,王伟群,等.高中化学教学中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7)

[3]徐其彬.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 (3)

【作者简介】姜 静,男,广西隆林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隆林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责编 刘 影)

上一篇:中职农业类专业课教学与实践探讨 下一篇:高中生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