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8-02 11:04:01

高中生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摘 要】开展关于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掌握学生英语学习真实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素材进行研究分析,探索不同条件下县域普通高中英语教学新模式,推动新课改环境下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高中 英语 学习现状 调查 分析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18-02

课堂教学是学习并掌握英语的主要途径,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英语课堂教学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以田东县实验高级中学为研究对象,开展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掌握学生英语学习真实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素材进行研究分析,探索不同条件下县域普通高中英语教学新模式。本次研究主要采用课堂观察、师生访谈和学生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通过对笔者所任教两个班级和其他特定目标班级的普通课堂和研究性、公开性课堂进行较长时期的样本采集和分析,对掌握的素材进行共性分析和特殊性研究,结合学生实际创新教学对策和模式。

一、目标样本的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目标样本的课堂观察及访谈结果分析

通过不同形式的课堂观察,了解到田东县实验高级中学学生在学习英语上遇到诸多困难,并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厌学畏难情绪。在对学生及老师的个别访谈中总结归纳出学生不喜欢学习英语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学科难度大;二是自我感觉实用性不强;三是历史原因造成轻视和偏科,主要是因为英语在小学时是副科,可学可不学,到了初中后跟不上就放弃,上高中后已经是“力不从心”,进而偏科严重;四是自小对学习语言不感兴趣,对英语更是无所谓;五是英语课堂枯燥无味,教师授课方法机械单一,无新意。

(二)目标样本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观察和个别访谈不可能全方位了解学生学习英语情况,因此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并抽取高一4个班和高二4个班共463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63份,回收有效问卷420份。此调查问卷共设32项,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英语学习的基本情况、学生情感与学习环境、学习动机、学生对现行英语课堂及教师授课方式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期望。下面选取一些代表性的选项进行分析与讨论。

1.目前田东县实验高级中学学生英语学习的基本情况。表1数据显示:(1)超过一半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及学好英语的信心不强,学习努力程度不够;(2)校园里几乎没有学习英语的氛围,英语课堂气氛不活跃;(3)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课后学习英语的习惯;(4)多数学生认为英语基础是影响学习效果的最主要因素,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影响。

表1 学生英语学习的基本情况

英语成绩 优秀 良好 中等 较差

1.5% 11.6% 30.5% 56.4%

学习动机 主动 一般 不太主动 不主动

3.6% 27.8% 20.1% 48.5%

周围同学的学习态度 绝大多数很努力 有一半很努力 很少有同学很努力 没有人很努力

4.2% 5.6% 33.7% 56.5%

学好英语的信心 非常有信心 一般 有些信心 没有信心

7.5% 20.7% 30.2% 41.6%

课后是否有学习英语 每天 经常 偶尔 没有

6.3% 12.8% 31.5% 49.4%

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个人兴趣 课堂学习氛围 教师教学方法 英语基础

20% 7.3% 24.7% 48%

学校里英语学习氛围 很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1.5% 12.9% 31.5% 54.1%

英语课堂气氛 活跃 较活跃 一般 不活跃

1.2% 9.3% 36.8% 52.7%

2.学生对教材、教师的授课方式的评价以及对教师的期望。表2的调查反映了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的授课方式受教材的约束比较大,传统的教学理念仍然占主导,左右着课堂教学;(2)现行的教材对学生来讲难度太大,远远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3)师生交流较少,其中选择师生无话不谈一项最少,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情感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4)学生对教师最大的期望就是因材施教,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其次是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学生还希望教师传授学习方法并且多开展英语课外活动。

表2 学生对教材、教师的授课方式的评价以及对教师的期望

对教师授课方法的评价 灵活有新意 偶有创新 无新意,照本宣科 无所谓,没感觉

3.2% 14.9% 49.0% 32.9%

教材内容难易层度 很难 较难 一般 容易

88.4% 3.1% 6.7% 1.8%

课后与教师的交流沟通 无话不谈 经常谈心 很少沟通 几乎没有

2.3% 11.7% 68.4% 17.6%

对教师的期望(可以多选) 改变单一、落后的教学方法 传授学习方法 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因材施教 多开展英语课外活动

82.9% 61.8% 97.6% 76.3%

二、对策研究

综合课堂观察、个别访谈和学生问卷,结果表明田东县实验高级中学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不容乐观。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致不高、学习气氛不浓的根源是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教学内容超越学生的理解范围和接受能力。笔者认为,从研究的学生样本实际出发,改善英语教学的现状,英语教师应该从以下个方面作努力:

(一)重视理念引领,重在角色转变

第一,创新理念引领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长期以来,在英语课堂教学里,教师作为传授者、组织者、控制者,向学生传授知识并控制课堂教学的进程。教师给学生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教师把“需要学什么”和“应当怎样学”的标准强加给学生,满足于“要学生跟我学”,而很少关注学生的需要。这种教育观念必然导致英语课堂上教师不断地讲解课文、分析句型和语法,而学生不感兴趣;教师一丝不苟,学生漫不经心,课堂教学陷入一种无生气的状态,导致学生上课参与意识不强,英语学习兴趣被慢慢地磨灭。

第二,科学正确地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关系是教师角色转变的关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突出地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需要和情感,教师仅仅是一个“监督者”,监督课堂学习;是“参与者”,参与学生学习活动;是“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帮助者”,帮助学生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学。教师的角色一旦发生变化,会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和教师保持愉悦的状态,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广泛的交流,互相启发,开拓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二)突破情绪障碍,触发并激活情感思维,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意识倾向,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由此可见,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必须首先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怎么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呢?首先,教师本人的教学魅力(包括较高的英语素养、对英语学习积极的态度等)、人格魅力都会有效地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目前,英语教材引入了中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与现实社会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和内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巧妙的提问、幽默的话语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唱英文歌曲,欣赏经典英文电影,课堂游戏,或者介绍一些简单的英语幽默故事、小品,人物传记供学生欣赏等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科学修善课程教学内容,创建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架构体系

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英语课程的任务是在初级英语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功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人文修养。”同时又明确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因此,从学生实际出发,科学修善课程教学内容,创建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架构体系成为了当前田东县实验高级中学英语教学改善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英语情感态度,在不背离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大胆地放弃现行教材的某一部分内容,或对教材内容进行“减压”处理,适当降低教学要求,动态调整教学进度,并将初级英语的相关知识要点重新引入高中课堂,把“旧饭”炒好,先“填肚子”再求其次。

在创建知识架构体系过程中,首先,遵循英语学习的“简单原则”和“量的原则”的规律,教师筛选、整合、编写教学内容;其次,在高一新学期伊始印发这些教学内容给学生作为教学资料使用,利用一个学期或整个学年教学,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包括语音、初中词汇和语法、功能和话题等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最后,根据语言交际功能,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关英语常用口语的资料给学生,例如英语常用口语900句,让学生重复操练,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加以运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环境,有条件的家庭都会选择送子女到周边师资雄厚、办学条件优越的学校就读。因此,田东县实验高级中学的生源质量和数量将继续受到影响,这几乎是所有县域高中都要面临的客观问题。因此,作为英语学科教师,应善于了解和掌握学生英语学习真实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研究分析,探索不同条件下县域普通高中英语教学新模式,推动新课改环境下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金莺,宋桂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陈琳,程晓堂,高洪德,等.英语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陈吉玲. 英语课堂学生问题行为的调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3)

(责编 刘 影)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化学课堂小组自主探... 下一篇:建设教产结合示范性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