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时间:2022-06-22 03:33:10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课前需不需要进行预习这个传统话题再次成为了广大老师争论的焦点。教师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课堂上,尽管讲授得十分生动,但有时学生却显得十分被动,不能跟上教师的上课思路,听课显得很茫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课前没有进行预习,不熟悉教师所讲内容。实践证明确实这样,如果预习抓得好,学生就学得主动,课堂效率就高;相反,如果预习抓得不好,就会学得被动,课堂效率就低。这也更使笔者相信,课堂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只能再次体现预习课的价值,而永远不会脱离预习课。俗话说:“精彩的背后必然有艰苦卓绝的准备与付出。”课堂改革亦然,因为预习课正是孩子们精彩绝伦的展示课的背后动力,更使他们懂得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古老含义。

一、预习的好处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预习,不但可以提前了解学习内容,降低课堂学习难度,促进课堂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笔者将预习的好处归纳为以下四点:

第一,预习一般是“单兵作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增强独立性,减少依赖性;

第二,预习中发现问题,找出疑难点,带着遭些疑难点去听课,能减少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

第三,经过预习,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在课堂上就有充裕的时间对老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思考、消化,有利于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当堂巩固知识;

第四,重复是加强记忆的基本手段,课前预习就等於先学习了一遍,有利于加强记忆。

二、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1 要注意预习内容难易适度,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培养措施,逐步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引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每次预了一些常规要求之外,我就根据教材中每篇课文的特点,制订明确的,难易适度,具有学法指导性的、可操作性强的预习要求,在课前提前呈现给学生,并对预习要求加以解释,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使学生有章可循,有的放矢,避免预习的盲目性。

2 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预习成功的喜悦,诱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检查预习情况时,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特别是后进生的进步时,我都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3 把竞争意识引入到预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我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在预习中适当的采用竞赛的形式,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

三、教师提供方法指导学生预习

由于学习内容与要求的不同,课型的不一,教学路子与方法的各异,预习的方式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只对广为应用而行之有效的几种方式作一概括介绍。

1 朗读识记式

朗读与识记是预习的最低的要求,也是最简单的预习方式,因此它是使用得最多的方法,可以说是适用于各个年级、各类课型和各种教学路子的预习。它只需要学生在课前用十几分钟时间,通过反复拼读而记住所学生词,通过多次试读而达到能流畅朗读所学句型和课文并能初步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

2 听力训练式

对于初学者而言,这种预习可以侧重于模仿练习,如字母、音标的读音,单词的拼读、连读、失去爆破、升降调、意群及停顿等练习。可以昕原版录音,也可以听老师的录音。在课文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听课文录音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增强语感。

3 发现问题式

老师可以把新课中要求学生自己掌握的内容和与学新课有关的旧知识通过预习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做预习题发现问题,并为上新课做好准备,教师通过对预习的检查也可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尤其是复习课的预习更宜用这种方法,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较好的诊断性检测手段。

4 排除障碍式

教师将新课中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提示和引导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从而可以减少课堂讲练和学生掌握运用的难度。虽然针对的是新课文中较难掌握的词,但由于学生从词汇表中已经知道了这些词的词性和汉语释义,再加上题目要求的只是将含有这些词的英语句子译成汉语,要比让学生用这些词造句容易,学生做起来就不会有多大的困难。

5 材料准备式

预习所准备的材料可以是句型操练需要的语言材料,也可以是会话练习所需要的话题材料,还可以是讨论所需要的对某个问题的意见、主张和看法等,甚至还可以是一些简单教具的制作(比如表演所需要的简单道具)。教师布置这种预习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

6 系统归纳式

它主要用于复习课,特别是阶段复习和期末总复习课。教师可以根据复习课的内容让学生在课下事先对已学知识进行初步的归纳,然后在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全面的总结。既可以让学生归纳同一个内容,也可以分不同的组归纳不同的项目。

7 阅读理解式

这种预习适合于学生进入了较长课文的学习阶段。现在很多中高年级教师在进行课文整体教学中多采用这一预习方法。阅读理解可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前者侧重于课文本身包含的具体材料,如人物、时间、地点、事实及数据等具体信息的提取;后者要求读者对具体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甚至推理、想象来完成。

学生预习后,教师要相应地改变教学策略。教师必须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从学科的总体目标拟定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教法,设计合理的科学教学过程。在教材处理上做到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灵活多变地处理教材,让教材为师生服务,不要成为教材的“奴隶”。因此,教师更应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地将教材的知识思路转化成学生乐于接纳的教学思路,并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适的空间。在教学时随时根据学生的预习调整自己的预设,用动态生成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预习,那么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教学一定能够在课堂上和谐共存。

总之,教师如果能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同时,做好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在上课前就明确所要学习的内容,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和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将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浅谈《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人物美 下一篇:农村初中英语学习自律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