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切莫在“人文关爱”的光环下走失

时间:2022-06-21 09:05:51

数学教学切莫在“人文关爱”的光环下走失

摘 要: 本文通过实例描述人文关爱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又要体现数学人文关爱的真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人文关爱 新课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良好思维方法的形成为首要目的,以人文关爱为核心,充分地为学生构建一个具有生命色彩的动态空间,创设一个学生互动生成、思维创造水融的数学课堂。也就是说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又要体现数学人文关爱的真谛。然而,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常常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令一个极端:要么在数学的头颅上裹着一层冷冰冰的薄冰外加紧箍咒,要么温情地给数学蒙上一层暖融融的面纱,好像多了一丝柔情、一丝希望、一道无痕的风景线,这都是假象。反思我们的教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那就是教师对“人文关爱”的理解偏差,或者说在“人文关爱”的“忽悠”下乱了方寸,陷入了误区。

一、“人文关爱”的过度执著,让数学教学走失了方向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思维最深处、最深层、最根本的东西就是积极的价值观。在数学教学定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已成为当今课堂最时髦的走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时却出现了这样一幕:

有位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在执教一节公开课时,设计这样一道题。开始她是以一个谜语进入主题的。

师:有一种动物真奇怪,肚上有个皮口袋。

师:同学们猜一猜是哪种动物?

生异口同声地说:袋鼠。

师:现在有六只袋鼠,口袋里分别装着12-6、17-9、1+2、2+3、9-2、3-2这几个算式,在它们旁边有几个小屋,上面分别标有6、3、8、5、7这几个数,要求你根据袋鼠口袋里的算式算出结果,并把袋鼠送进相应的小屋里。

师:同学们看懂了吗?

生:看懂了。

师:你们愿意把这些袋鼠送回自己的小屋吗?

生:愿意。

师:那就请同学们开始行动吧。

突然,一个小男孩站了起来,大声说:老师,你少给了一个小屋,代号是1。

师:这说明这只袋鼠没有亲人,无家可归了,大家说可不可怜,那作为国家栋梁的你们应该怎样做呢?

生A:我把它抱回家吧。

生B:要不,把它和其他袋鼠放在一起吧,还有个伴。

生C:不行,其他袋鼠不会要它的,再说了,它的年龄最小,其他袋鼠会欺负它。

生D:那要不然把它送回大自然吧。

生E:我反对,那样太危险了。

……孩子们的善心和稚嫩的呼声深深打动着听课教师。)

这时,一个孩子猛地站起来说:我建议给这只袋鼠建个小屋吧。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好,是啊!多可怜的袋鼠呀,那大家就动手吧。

……(同学们动手做啊、画啊,8分钟过去了,精品屋终于出现了。你看,上课老师的兴奋劲,不用说在为自己的精彩设计而自豪、骄傲呢。)

师:同学们画得多好啊!谁愿意到前面来把你的佳作展示给同学们和听课老师看。……

亲爱的老师们,我们仔细审视这个案例,可能这位老师设计该题时,认为该题真正贯彻了课改精神,执著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孩子们发出的多种“声音”,个性解读和爱心意识都令在座的教师刮目相看,实际上教师设计的专项“人文关爱”只是出于教师的内心需要,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是肤浅的,对新理念是挂在口头、流于形式的,没有真正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其实这节数学课的价值取向从本质上来定义应该是狭隘的,甚至是打着课改的幌子为自己谋功利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爱是不需预设的,千万要把握住你“人文关爱”过度执著,不要让数学教学走失了方向。

二、“人文关爱”的夸张抒情,让数学教学走失了方向

当前有些数学教师为了追赶课改的潮流,并牵强附会地和课改的主流相映衬,把数学课上得很煽情、很动人,但我们仔细琢磨一下,在数学教学煽情的背后我们的学生得到的却是情感的虚无,思想的苍白,知识的缥缈,方法的缺陷。当今的公开课,多数数学教师都会在课前预设课堂上“人文育人”的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激情四射,场面轰轰烈烈。如:六年级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百分数》时出现这样一个环节:

你能从下面的百分数中得到哪些信息:

(1)我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1%,我国的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

(2)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是他们的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生1:从第一条信息,我知道我国人口多,但耕地非常少。

生2:从第一条信息,使我更热爱我们的国家,她太伟大了,她用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1%的人口。

师:是呀!中国确实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作为祖国的一分子,你们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来日报效祖国而奋斗。谁还有要说的吗?

生3:我国地大物博,人口多一点不要紧,只要他们勤劳、勇敢中国不会落后的。

师:同学们,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多好,怎么一点掌声也没有。(顿时教室里掌声响起,教师满脸笑容。)是啊!中国一定会更加富强、繁荣,中国的希望就落在你们的身上,希望你们从现在开始真正做刻苦学习、立志报国的好儿童……

看了以上案例,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课改的人文教育已深入课堂,滋润孩子的心田,走进教师的心灵深处。但孩子们的数学知识到底建构了多少,不用说答案可想而知,其实教师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应在举手投足之间,一句话、一个眼神,行如流水。而不是靠夸张抒情来张扬,或大声喊:我是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如果我们一意孤行,那么你的“人文关爱”的夸张抒情,将会让数学教学走失方向。

上一篇:英语视频学习移动终端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对高中英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