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学改革看课堂教学

时间:2022-06-21 05:57:21

从数学改革看课堂教学

摘要: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虽然很多老师想通过各种努力使我们的教学模式有所改观,但是往往因为老师和家长只重视成绩,而使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速度放慢,本文介绍了一些能够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既围绕课改的中心思想,又适应各界的需求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061-02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虽然很多老师想通过各种努力使我们的教学模式有所改观,但是往往因为老师和家长只重视成绩,而使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速度放慢。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既能够围绕课改的中心思想,又能够适应广大各界的需求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正视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不足

不容质疑,数学的改革是一个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没有参照物,没有前车之鉴,虽然花了很大的心思,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免不了出现走歪路、走回头路的现象,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比如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存在着很多不容乐观的现象。

1.华而不实。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教师的头脑中逐步确立和巩固,于是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但是,我们在为许多教师大胆创新、张扬学生个性、追求独特教学风格而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耍弄“花拳绣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放任、随意与浮躁,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倾向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2.重教轻学。我们发现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仍然存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仍然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讲得多、讲得细,师生间的互动仅限于简单的“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无价值问答,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少、空间小,而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学习这些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则很难见到。即使是一部分有创新意识的老师,由于受到考试的影响,也不会去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因为他们生怕哪一天考试落在别人后面,对自己无法交代。

3.重考轻生。看到这样一个调查,有一个地区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感觉是“很有兴趣”的只占40%,那么还有60%的学生是不怎么感兴趣,有的甚至根本不感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是很多老师只注重考试成绩。有的学生考试后成绩不是很理想,这就使得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日渐消退,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特别是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畏惧教师,上课易走神、小组讨论时不发言、表情木讷,作业拖拉,敷衍了事或不及时完成,作业错误率上升,一提到与数学有关的内容,就心情紧张,所以在学习数学上感觉难度较大,获得成功的机会较少。

二、实施“三个注重”,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1.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已明确指出,“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对于实施新课程、推行素质教育,如果以前只是一种教学研究层面的要求,现在已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必须在教学工作中贯彻执行,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必须不断努力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只有当我们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才能认同这样的观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一定都不好,现在的教学模式也不一定都好,我们要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2.注重数学教材的研究。现在的新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且新教材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研究教材:首先要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也就是要搞清楚这道题目放在教材上的目的是什么,需要我们教师向学生传达怎样的意思?还要注意教材中间很多的提示语,往往我们的数学课的难点和重点就在这些提示语中。其次要明确教材的前后联系,如果我把老教材的内容称作块式编排,那么新教材就是绳式编排。例如以前的教材会把长方体和正方体所有的教学内容放在六年级上学期教完,而现在的教材,会把这样的内容分散到五、六年级的教学内容中,因此需要我们了解同一个知识在不同年级的教学目的。再比如说,可能性这个知识点,从二年级到六年级都有,显然每个年级的教学目的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研究教材不能只研究本教材,还要研究相关内容在其他教材的编排目的,也就是要注意内容的前后联系。再次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而这种对话和交流的过程就需要重视教法的指导。如何来教,如何能让学生理解?这也需要老师从教材中参悟出来。只有这样我们的观念才能慢慢地改变,逐步和新的教学理念保持一致。

3.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只有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数学课堂才能得到改变。一是要注重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首先,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我们在教学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时,不应该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忽视研究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得来的真正原因。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深切地领略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通过设置适当的教学情境,我们可以再现教材中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从而让学生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的发展变化与生活要求息息相关。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感情的体现,能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学生有兴趣,就能积极思考,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针对我校的学生来说,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以评价方式为自主学习提供动力,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三,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亲手操作,如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等。

只有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

上一篇:初任高校教学秘书的认知、心得与使命 下一篇:工科机械类本科《单片机原理》教学模式改革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