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传统图书馆的自身优势与价值实现

时间:2022-03-13 03:46:40

试论传统图书馆的自身优势与价值实现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兴的图书馆给传统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这更是传统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机遇。传统图书馆要认清自己的价值优势,并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采取措施促进自己的价值实现。

关键词: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自身优势;价值实现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029-03

传统图书馆是伴随着近代图书馆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为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直到现在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网络环境的日趋成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图书馆的横空出世,给传统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对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大发展也带来了历史契机。有人在问:数字图书馆是否将彻底替代传统图书馆,传统图书馆是否将消亡?答案是否定的。笔者认为,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适应社会发展和新技术应用的新阶段。“存在即合理”,传统图书馆虽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我们应看到它无法超越的价值体现,并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传统图书馆的价值实现。

一、传统图书馆的内涵

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产生了信息和知识,并将其记录于一定的载体就形成了文献。文献的产生是分散的、无序的,而人们对文献的利用又要求集中和有序,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产生了图书馆。图书馆工作就是将文献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从游离存在到有目的地贮存、有目的地传播利用的过程。传统图书馆最初形成于20世纪,大多数的传统图书馆都保存着人类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精心的归类、整理、收藏至今,供人们使用。可以说,经过历史的洗礼,传统图书馆更表现出了任何其他图书馆都无法取代的价值,它不仅是我们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是为我们了解人类发展史和文明史提供了重要依据。传统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客观的物质基础,也就是要有明显的客观性。具体来说,一是要有固定的空间地理位置,必须占用一定的空间,比如占用房屋等;二是图书馆内必须布置有完善的设施器材,比如桌椅和书架等;三是图书馆还要有实质性的内容,就是图书馆赖以存在的载体,比如各类图书资料、期刊杂志和检索文献等。这些都是传统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图书馆客观属性的体现。

二、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关系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一种新型的图书馆形式应运而生——数字图书馆,它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是面向大众的网络信息系统。数字图书馆的诞生超越了时空的限制,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那么,传统图书馆在这样的冲击之下该如何发展呢?两者又有怎样的关系呢?首先,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相互区别:①传播的载体不同,传统图书馆是以集中的印刷载体文献为对象,数字图书馆则以分布式数字信息为对象;②信息传递的速度不同,传统图书馆由于位置固定,要查阅资料必须耗费一定的时间,数字图书馆则无论你身处何地,随时轻点鼠标就可以获取知识,具有高效性和便捷性;③服务模式的不同,传统图书馆以图书馆和资源为中心,提供固定模式的信息服务,供用户选择使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服务,而数字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根据用户需求设置服务项目和模式,为具体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即传统图书馆是静态的,数字图书馆则是动态的。当然,两者还在信息检索、资源共享、文献存储等方面存在差异,我们必须认清两者的差异。其次,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相互联系。数字图书馆是在传统图书馆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发展离不开传统图书馆推动。两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数字图书馆的高速发展促进了传统图书馆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更新自己的陈列设备;传统图书馆在坚持自己风格的同时,也积极借鉴数字图书馆的有利因素,逐渐开始提供数字化服务,这种新型的服务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数字图书馆的内容。

三、传统图书馆的自身优势

传统图书馆作为文献检索、查阅信息、资源加工的知识中心,一直服务于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是人们做课题研究和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事业单位和教育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图书馆也在适应形势,不断扩大自己的职能范围,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传统图书馆所体现的价值优势。

1.传统图书馆的存在价值。众所周知,传统图书馆多以纸张作为承载信息的载体,要使文献资料获得很好的保护,就必须保护好纸张。随着传统图书馆100多年的发展,对文献资料的保存,人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手段,比如如何防潮、防蛀等,使得历史文献资料保存的持久性有了可靠的保障。而数字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数字化是其基本特征,主要利用网络将信息资料以字符或图像的方式存入电脑,建立数据库等手段加以存储,应用起来虽然快捷方便,但是,由于数字图书馆的产生时间较短,很多的管理方法正处于探索之中,技术手段也有待完善。比如数据容易丢失;又比如对存储大量信息的存储装置的寿命,我们却不能准确掌握其存储的时间,对此,至今仍然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这种不确定性会给图书馆的管理带来麻烦。

2.广大读者的自身需求。对于当代的很多人来说,虽然网络上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但人们还是喜欢传统的阅读方式,愿意在图书馆中借阅图书,然后手捧图书,细细品味,这是中华文化千百年来形成的阅读习惯,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这也说明了传统图书馆存在的优势,它是读者阅读习惯的体现。同时,很多读者还是喜欢面对面的服务,这种服务是任何技术都取代不了的。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的服务窗口直接与管理员交流,提出意见和建议;管理员可以在服务过程中了解读者的需求,征求读者的意见。两者的沟通与交流可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满足读者的自身需要,进而共同促进传统图书馆的发展。

3.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不可否认我们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贫富差距也在日益加大。在偏远的地区,仍然有很多的学生读者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不了解互联网的知识,不会操作电脑,甚至对此一无所知。然而,他们更需要获得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计算机技能,这样才能了解外面的世界,与外界进行沟通。因此,传统图书馆的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让更多的人获取知识,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径。

四、传统图书馆的价值实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数字图书馆的日新月异,传统图书馆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因此,传统图书馆必须看清形势,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优势,迎接挑战,积极采取措施拓展新的领域,发挥更大的功能。

1.增加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传统图书馆的优势之一就是拥有巨大的图书资源,在这个知识更新换代不断加快的时代,图书馆更应该认清形势并作出调整。现在的行业分工更加细化,技能要求更加专业,各个行业都表现出了新特点,比如对信息的强烈需求、对信息更新速度的要求、个体的差异化、个性化不断增强等。这些新现象的产生都要求图书馆必须增加馆藏资源,加大投资力度促进资源的更新换代,只有符合了时展的需要和读者的需求,图书馆才会吸引更多的读者。

2.提高图书管理员的业务素质。信息高速公路和网络时代的到来要求传统图书馆也要实现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社会化,信息网络化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这就要求图书馆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实现网络化服务。所以,这就对图书管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适应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的管理需求,必须要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更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和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设计能力。

3.转变图书管理员的服务理念。传统图书馆要在新形势下实现发展必须有创新精神,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向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人性化的服务。传统图书馆可以提供与读者面对面的服务。如: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或体系,走出去,深入读者,了解服务信息,“有的放矢”的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因此,图书馆要把读者的利益摆在首位,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更要有细心、耐心和留心,要知道读者需要什么,要想到他们前面,而不是他们需要什么,我们才有什么。在这样和谐自然的环境中,在热心周到的服务中,读者会获取更多的知识并感受到传统图书馆为他们带来的舒适与便利。

总之,在历史的洪流和变化的环境中,传统图书馆仍然有其必然存在的价值。传统图书馆经过功能和服务的扩展和强化,必将得到永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花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浅谈[J].民办教育研究,2010,(6).

[2]王喜和.图书馆管理创新之路的探索[J].图书馆杂志,2009,(11).

[3]郑慧.从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共性与个性看图书馆事业的发展[J].图书馆论坛,2006,(4).

上一篇:浅析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与大学生权利保护的关... 下一篇:初任高校教学秘书的认知、心得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