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时间:2022-06-21 06:37:19

高职教育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从商务英语专业要求的职业能力和课程体系分析入手,提出了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则,进而对如何构建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商务英语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商务英语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实践教学发展,对于保证高职教育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质量规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商务英语专业对应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课程体系

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是在商务场合中,商务活动的参与人为达到各自的商业目的,遵循行业惯例和程序并在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下,有选择地使用英语的词汇语法资源,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系统。商务英语专业突出英语语言知识与商务知识的结合与应用。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外资企业、涉外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助理、秘书、营销、翻译、公关以及对外经济贸易等商务管理工作。商务英语专业针对的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可概括为:英语能力+商务能力+职业素质+拓展能力。

英语能力指较好掌握了英语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商务能力涉及商务贸易和与商务贸易工作相关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我国商务贸易的政策法规以及与涉外商务贸易相关的应用英语知识和能力。职业素质涉及岗位需要的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求真创新的科学态度、扎实的业务素质和爱岗敬业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意识、优良的身体素质、诚实守信和吃苦精神。拓展能力是个人综合素养提升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一定的职业迁移能力、自主创业的能力等基本能力,包括一定的组织、管理、调研、策划的能力,一定的公关、推销能力,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等。

商务英语专业应根据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来设置课程。通过设置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块,以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为核心、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为主线、职业素养和拓展能力为基石,构成较完整的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体系,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良好职业道德、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良好的商务、贸易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电子商务应用技术,能在商务贸易领域较熟练地运用听、说、读、写等技能进行商务交际,具有一定的商务翻译、外贸跟单、合同签约、涉外谈判等活动的实际工作能力,具备运用电脑和办公自动化设备进行商务函电往来、信息检索、业务沟通以及营销管理等应用能力的高等商务应用型人才。

二、构建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1.以培养职业技能为核心,明确定位

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首要任务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改变理论课程和课时居多的问题,建立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发达国家及地区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比例往往较高,如德国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为1∶1,我国香港地区实践教学的比例甚至超过50%。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理论教学应为实践教学服务,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注重理论基础的“实用性”,突出专业理论课的综合化,强调专业实践课的应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出既有语言知识又具备岗位技能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训

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和需求状况、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级等数据信息,来制定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以职业活动的内在行为逻辑组织教学内容,知识结构为就业岗位需求服务,重视知识转化为应用。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评价和考核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实施“实践导向”课程模式将有助于在课程实践中逐步培养所需的专业技能。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之外,而是与学习活动和情境紧密相连。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多形式、多方位、多渠道进行实践教学,校内开展综合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在虚拟和真实情境中实施课程教学,充分创设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增强社会适应性,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零距离”。

3.以学生为本位,注重实效

在知识、技术和信息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岗位变化日益加剧,职业教育不但要培养满足目前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能力、态度的需求,更要使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向纵深发展的潜力。面对高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欠佳的情况,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尤为重要。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及不同的学习阶段,将人文教育、素质教育有机地贯穿到生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中应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既突出团队形式的共同学习,又显示动态发展的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之最终成为技德并重、具备良好的职业综合素养、受社会欢迎的人才。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想

1.强化英语语言能力训练,打好语言应用基础

英语是国际贸易、国际商务领域必不可少的通行证,同时也是构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应用能力的基础和载体。高职学生入校时普遍英语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英语语言基础课程要加强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实践教学,通过英语基础能力训练,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体验英语实际应用中的魅力,寓教于乐,趣味实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

教师在授课方式上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讲授必要的单词、语法、句型的基础上,注重应用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生动的课堂氛围。教师可通过图片、实物、电子课件、音像创造模拟实际的环境和场景,在情景中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短剧等多种形式参与互动,仿真中完成单词、语法、句型的实际应用和训练。此外,通过创造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如在老师带领下参加社区英语活动、举行英语角(沙龙)活动、英语晚会、英语歌曲大赛、英语演讲竞赛、英语辩论赛、校园英语广播节目等,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延伸课堂教学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应用和交际能力。

2.加强商务专项能力训练,提高商务知识应用能力

商务专项能力是从事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工作的基础,涉及进出口实务与单证、外贸函电、商务谈判等项目的运作能力。对应课程主要包括专业英语模块、国际市场营销模块、国际商务模块、电子商务模块。可以项目实践形式,进行学生的商务专项技能训练,包括:进出口商品的询价、发盘、还盘,进出口贸易合同的签订与履行;报关流程;贸易纠纷的解决;国际支付与结算;票据的签发、审核、修改和结算;外贸往来函电写作、收发,商务谈判的流程和技巧;计算机应用操作技术、网络营销技能;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听力、外贸单证操作、商务函电写作、外贸口译、办公室文秘等。另外,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实务环节中商务流程、运作和具体操作方法,为学生将来从事商务工作打下基础。

专项能力训练可以针对真实管理和应用背景的模拟或真实的项目,项目性质可以是设计性的、解析性的或综合性的,项目的大小和教学要求根据时间、硬件等实际条件确定。教师要将专业和职业核心能力要求渗透到课程教学的过程与细节中。在确定项目任务后,要梳理相关理论知识,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参考资料和信息的获取渠道,进行必要的指导。要让学生了解并理解项目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了解课程项目的目的、要求和实施手段。建立相应的课程学习小组,具体可实行一个项目多个小组,或一个项目一个小组,分派小组成员不同角色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确定小组负责人和成员的任务分工与合作要求,依据项目目标,查阅资料,提出分析、解决方案。小组以计划书的形式向指导教师提交实训项目活动的步骤设计。计划书充分体现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外贸商务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项目实践来实现各项商务专项技能的应用和提高。

3.完善和发展校内外专业实习(训)基地建设,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学校要加大对实习(训)基地的投入,购置必要的模拟实训教学软件,完善硬件设施,展现商务企业环境和氛围,使仿真场景更真实,效果更理想。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和整合课程内容开展模拟真实场景的商务活动和项目运作,反复进行模拟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形成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职业技能,为学生进行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打好基础。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实践应用能力,毕业后达到与实际从事岗位零距离,学校还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源,与社会企业广泛联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企业可以设备和资金入股,院校以师资、校舍和其他无形资产入股,双方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共同承担与分享办学的收益与风险。学校吸纳业界专家共同成立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以企业需要的人才知识与能力要求为根据,参与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计划设置、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实习就业等工作。企业专家、高技能人才作为学校兼职教师来校开设讲座或负责教授部分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与业界精英对话的平台,使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明确职业岗位及员工素质要求,知晓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专业的动力和信心。

4.重视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提升就业竞争能力

培养职业素养不能仅靠课堂讲授,更需体现在实践诸环节的潜移默化中。社会实践、专业见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的目的要明确,过程要加强指导与考核。实践活动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奉献、敬业精神教育,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学生在实习岗位上脚踏实地完成工作,熟悉岗位工作流程,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培养业务处理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培养在新环境中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自我发展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进一步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应加强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与考证,以社会认可度较高、操作规范、标准成熟等为依据,选择剑桥商务英语、BEC证书培训、报关员、外销员资格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组织开展培训与考试工作。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和职业规划选择其中若干种证书参加实训并获取证书,进一步提升就业竞争力。

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完善,将有助于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伴随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实践活动的开展,知识和技能将得到不断积累和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也将得以有机融合,实现培养实用型、应用型商务外语人才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2,(12).

[2] 李士伟.为“经营”正名树职教新风[J].教育与职业,2006,(1).

[3] 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 霍伊・米斯克尔.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优化“2+1”模式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组织管理环... 下一篇:高职《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