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提问艺术

时间:2022-06-21 02:46:14

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提问艺术

问题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提问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好问题,不仅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就政治课堂教学而言,通过提问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都具有积极意义。下面就结合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践,对课堂中的提问策略进行简单分析。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基础。政治课教材中虽然案例较多,但更多的是要通过案例的分析来掌握理论知识,这就无形中让政治课学习显得有些枯燥。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就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从直观过渡到理论认知,通过对情境中的问题进行探究来获得理论理解。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常可结合生活中的案例来进行。应该说,政治课堂本身就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政治教材中的理论只是对生活现象的一种归纳和概括,而学生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就是要用其去解释生活现象,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以《珍爱我们的生命》(七年级上册)教学为例,为让学生理解到生命的可贵,教师选择了一个因高考失败而跳楼自杀和一个残疾人勇敢地生活并在残奥会中获得金牌的图片故事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然后过渡(生命只有一次,即使是穷凶极恶的罪犯,他们在面临自己的生命结束时,也会感到恐惧、后悔。所以,我国的法律保护每个人的生命不受侵害。对于侵害人的生命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予以严厉的法律制裁)。再提出思考问题:“那么,我们该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呢?”当学生在案例中对比后,心中有所感悟,在教师问题引导下,探究欲望增强,再进行学习,效率会更高。

此外,教学中还可通过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名言警句、社会热点问题、虚拟情境等来创设问题情境。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例,以《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九年级)教学为例,本课时的重点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教学中,教师不是先让学生打开书本阅读,而是用多媒体来展示如下材料:来自新闻会客厅的报道,今天的中国让世界刮目相看,奥运会金牌榜名列第二,神舟五号、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经济高速发展,GDP上升至世界第六。2005年,中国经济排名又上升了,超过法国和英国,排在世界第四位,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谱写新的篇章,世界因中国而精彩。坐在电视机前的小王听到这样激动人心的报道非常兴奋,不禁惊叹:“太棒了,我国就要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了。”对于初三的学生而言,什么是发达国家,什么是发展中国家只有感性认知,而没有理论上的认知。于是,矛盾出现了,到底我国是不是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我国的国情是什么?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利用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讨论,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问题,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去阅读和讨论交流,自主性更强,也能更好地抓住问题的本质。

二、找准疑难之处,提高问题价值

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是有价值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提问,“满堂灌”让学生学习较被动。而在新课改下,一些教师又走入了“满堂问”的极端,课堂中从头到尾都是问题,甚至有的时候问题提出还没有等学生思考就给出了答案,这样的问题无疑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究,因此,问题就要根据学生这一主体来进行,要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之处来提出问题并进行引导。

如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讲述的故事是:小强(年龄不加以明确,故意留给学生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探讨)吃饭很挑食,每当菜不合胃口时,就把筷子一摔,碗一推,大发脾气:“这么难吃,不吃了!”当妈妈要批评他时,奶奶总是说:“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不会了!”此时,学生可能很容易会认为小强的做法不对,而忽视了小强的年龄问题。而课题核心是“宽容”,为了让学生理解“宽容是有原则的”,教师提出问题:“小强的年龄问题需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能引导学生根据小强的年龄来判断宽容的度;“奶奶的做法对吗?为什么?”这是要引导学生从奶奶对小强的态度问题来理解宽容和溺爱的区别,由故事到自己,真正理解宽容的内涵。

不难看出,问题是否有效,还得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不能随意为之,尤其不能满堂问。在新课改下,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引出几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以导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探究中再引导,最后总结升华。

总之,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探究,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立足于学生主体,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有针对性地、层次性地提出问题,这样才能保证问题成为促进学生构建知识、形成技能的手段。

上一篇:讲究教学策略 提高高考历史复习效率 下一篇:高中化学实施创新教育的五个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