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间低体温的护理研究

时间:2022-06-20 03:00:08

围手术期间低体温的护理研究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复杂手术在临床开展 ,围手术期 “低体温”(身体中心温度低于36 ℃称为低体温 )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有文献报道 ,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 50 %~70 %。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 药物代谢、 肾脏功能和心肌收缩力 ,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手术病人的危害较大。现对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 低体温对机体的危害及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

【关键词】围手术期 低体温 护理措施

1 低体温的影响因素、

1.1 自身因素

手术前患者要常规禁食禁饮,加上病人自身体质较差,对冷刺激敏感性增强;患者紧张、恐惧等情绪波动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了回心血量以及机体的微循环,术中易致低体温的发生;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体温下降的发生率也较高;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 ,体温易随室温下降。

1.2 麻醉因素

物对中枢用于维持正常体温的自我调节系统有抑制作用,麻醉时周围血管扩张增加散热,肌松药通过消除肌震颤而阻碍产热。另外 ,全身麻醉后气管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 ,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滤过、 加温和湿化作用 ,使大量冷而干燥的空气直接进入肺部 ,通过呼吸带走体内大量热量 ,导致体温下降。

1.3 环境因素

随着手术室建筑设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术室采用空气净化层流设备。室内空气的快速对流,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手术室的温度过低,会导致病人体热过度散失,由此可见 ,层流手术室的常规温度和室内空气快速对流的两个因素 ,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 ,更容易导致病人体温下降。

1.4 机体散热因素

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完整的皮肤具有天然的屏障作用。使用挥发性消毒液消毒 ,消毒液的蒸发要吸收和带走大量热量 ,使体温迅速下降。开胸腹等手术使内脏器官暴露,内脏器官温度较高、散热快,手术时间长,暴露范围大,使水分从体腔散失,均可造成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

1.5 输液输血的因素

大量快速输注冷晶体或库血可使体温下降。据观察 ,在室温下输入1 u 4 ℃ 冷冻库血或1 L 冷晶体液可使体温下降0.25 ℃;500 ml 库存血在5~10 min 输入人体会使体温降低 0.5~1 ℃。因此 ,大量输入未复温的液体或血液可明显降低机体温度。

1.6 医护人员的保暖意识淡薄

病人在进出手术室过程中保暖措施不到位,在手术前、术中执行各项技术操作时,没有主意给病人适当的遮盖保暖。

2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2.1 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增加

低体温通过三种方式促进切口感染:第一,低体温引发体温调节血管收缩,显著降低皮下氧张力致组织缺氧,间接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功能;第二,低体温直接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第三,低体温加重术后蛋白的消耗,使伤口愈合受到抑制。据报道 ,择期大肠切除手术病人在手术期间发生低体温 ,住院时间将延长20 %左右。

2.2 影响机体代谢

低温可降低代谢率和氧的供给 ,体温每降低 1 ℃,约降低机体需氧量 7 %。低温也会使在体内的代谢减慢 ,导致全麻术后清醒时间明显延长。研究表明,术中未采取保温措施30例,发生低氧血症9例(占30.00%),麻醉苏醒时间延迟14例(占46.67%);而采取保温措施30例, 发生低氧血症2例(占6.67%),麻醉苏醒时间延迟5例(占16.67%)。

2.3 影响凝血功能

手术期间发生的轻度体温降低可使血小板数减少 、功能降低 ,凝血功能受损,降低凝血物质的活性 ,并且激活血纤维蛋白溶解作用系统。从而导致出血时间延长;严重低温可导致 DIC。在一项临床观察中揭示:出血时间与皮肤温度成反比 ,出血量与伤口温度成反比。低温又可导致静脉瘀滞和局部组织氧供减少 ,进一步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

2.4 寒战的发生率增加

人体体温调节系统通常保持中心体温接近 37 ℃,患者中心体温约降低 1 ℃,就会出现寒战 ,在全麻恢复过程中 ,没有进行有效复温的患者 ,寒战发生率约 40 % ,寒战引起的肌肉活动增加使耗氧量增加 486 % ,机体耗氧增加心血管系统供血需求亦会增加,易使心脏病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

2.5 对心血管的影响

轻度低温时交感神经兴奋 ,心率加快 ,心肌收缩力增强 ,心输出量增加 ,外周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和血液黏稠度升高 ,会增加心脏做功 ,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2.6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低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极其明显 ,体温每下降 1 ℃,脑血流量减少 6 %~7 % ,出现意识障碍、 判断力损害和模糊。

3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

手术室护士参与术前讨论及术前访视 ,了解病人的病情 ,对病人进行综合评估 ,针对性地制定术中护理方案。同时通过访视时面对面交流 ,可消缓解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 , 使其处于最佳生理和心理阶段 ,减轻病人因为精神因素导致对冷刺激的阈值下降。

3.2 调节室温

有研究报道,手术室温度维持在 22℃左右,既能有效地防止老年人围手术期核心体温过度下降,又能防止或减少微生物繁殖的同时满足工作人员舒适的要求。因此,手术室内温度应控制在 22~25 ℃,湿度在40 %~60 % ,新生儿及早产儿手术室室温保持在 27~29 ℃。

3.3 覆盖物

在接送病人时注意病人保温 ,冬天加盖毛毯、棉被 ,不要过多暴露病人;实施麻醉及手术时应尽可能减少身体暴露面积 ,注意肢体保暖 ,尤其对于小儿、 老年人及危重病人。不施手术部位用保暖性能好的被服或手术巾遮盖 ,使之与周围的冷空气隔离 ,尽量避免弄湿被服 ,保持手术床的干燥。

3.4 保温毯的应用

充气式保温毯:充气式保温毯通过对体表施加一定温度的高对流气体 ,加上四肢用保温毯缠绕 ,一方面能提高外周皮肤温度 ,减少体内热量向外周转移;另一方面隔除体表热量向周围环境扩散。有效预防了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是目前较新的保暖措施。

3.6 输入复温的库血、 液体

有研究表明 ,静脉输注的液体复温至 37 ℃ 可以预防低体温的发生。因此 ,进行输液、 输血前用加温器将液体、 库血进行复温 ,是最简单、 最有效地预防体温下降的方法。

3.7 呼吸道的加温

热化气体 ,利用呼吸蒸发器加热吸入氧气 ,预防呼吸道散热 ,可减少深部温度继续下降。在全身麻醉病人中应用湿热交换器(人工鼻)能保持呼吸道内恒定温度和湿度。

3.8 防止体腔热量散失

手术中减少病人暴露的面积;对于手术时间长,体腔暴露时间长的患者,术中使用38℃盐水纱布止血及覆盖肠管,并及时更换,保持纱布温度接近38℃;进行体腔、切口的冲洗宜选择温热的液体,以减少体热的散失。

4 小结

通过手术前和手术过程中控制体表和体腔的散热 ,采取多种护理措施营造从体内到体外温暖舒适的内外环境 ,可有效的防止病人术中发生低体温。其积极意义在于有效地防止了由于低体温带来的并发症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 ,减轻了病人的经济压力 ,有利于早日康复。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深化了护理内涵。

上一篇: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下一篇:循症护理在临床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