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探究论文

时间:2022-06-20 10:47:30

初中物理探究论文

简介:本文是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特别是在新课改之后就如何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和培养学生学习现代科技正确方法和兴趣的一些体会与看法。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之浅见摘要:本文是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特别是在新课改之后就如何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和培养学生学习现代科技正确方法和兴趣的一些体会与看法。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心理特征、好奇心、学生主体。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探究式教学应该是: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探究自然规律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是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自主思考并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1、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特征对几年教学过程的总结,我认为探究式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1.1、问题情境特征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1.2、思维开放特征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形式。探究式学习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结果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具有思维开放特征,所有问题应启迪学生充分思考,必须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例如,教学“研究怎样利用磁场获得电流”时,我们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提出:感应电流的有无与磁场强弱有关,与磁场方向有关,与电路是否闭合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大小有关,与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等等。在判断猜想正确与否的途径上,学生提出了做实验、读课本、查资料、问老师等多种方法。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开放性。1.3、实践探索特征实践是探究式学习的灵魂。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围绕研究的问题,在实验、观察、统计、读书、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访问、调查、分析现象和数据等大量实践、探索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探索活动,一是要组织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实验前我们不是先公开结论,而是指导学生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三是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调查访问等方法。1.4、学生主体特征探究式学习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因此,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主体特征,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独立思考,自主实践,主动学习。例如,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中,我们选择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猜想影响因素,再设计检验方式和途径,然后进行实践(实验)检验,最后写出研究报告。学生提出了温度、空气湿度、气候、液体表面积、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的质量、体积都能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等许多猜想,做了“比较一杯开水和一杯冷水蒸发”“比较用电吹风吹和不吹的两杯水的蒸发”“比较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蒸发”等大量实验,查阅了管道输水、动物散热等大量资料,写出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探讨”“‘蒸发’研究实验报告”等大量研究报告和小论文。教学活动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特征。1.5、方法教育特征探究式学习,是通过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索真理的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物理学研究方法教育的特征,对学生适时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潜存着许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中的控制变量法;“研究电压”中的类比法;“研究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中的推理法;“研究力的概念”中的归纳法。另外,实验、观察、假说、比较、尝试、模型、理想化、抓主要因素等,也都是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上述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1.6、能力培养特征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在设计研究某个问题的方案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在完成某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实践探索能力;在研究某个物理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的联系的问题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2、物理课堂教学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有特定的心理特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即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他们的情绪特点是充沛热情容易动感情,情感反应较强烈,易受感染。因此他们的心理有共同的特点:好奇、好问、好动、好玩、好胜。2.1、好奇。好奇作为学生思维的先导,是中学生思维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成功的起点,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引发和激励。2.2、好问。好问是中学生心理的又一特点,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这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他们的认识也随之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应得到鼓励和尊重,教师也要善于设问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2.3、好动。中学生获得新知识常要借助具体的实际经验作为支柱,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素养。2.4、好胜。好胜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有利于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课堂上可以把教材中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难题、不易做好的实验等,有意识让他们争论,以求在争论中明理求知。2.5、好玩。玩是中学生的天性,玩也有出息。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对知识的预见和选择,注重知识结构层次的调整,让学生在玩中求知,在玩中创新。总之,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的心理特点,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因与动因,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3、把握学生心理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如果在教学中能结合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组织教学,那么,探究式课堂教学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1、探究式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好奇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而很好地主动地去学习。因此探究式课堂教学要试图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特点后,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就能从感性材料出发,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要。在教学中分析发现初中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特点大体有三种:一种是有的学生对物理学习只是直觉兴趣,他们只满足于被新奇的物理现象所吸引,希望看到鲜明、生动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安排一些鲜明、生动的物理实验。还有的学生对物理有操作兴趣,他们要求通过自己的活动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施加影响。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安排适当的由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并在课后安排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小制作。另外还有少数学生对物理具有因果认识的兴趣,他们的兴趣由现象发展到进一步探求现象变化的原因,他们平时总爱追问为什么。而且具有概括认识的兴趣,表现形式是总要求通过个别事物的因果联系来找到和掌握更多事物乃至整个物理世界的一般规律。物理规律的普遍性对他们具有很大吸引力。我介绍他们阅读有关物理的一些科普类的书籍,并且在课后安排他们进行实践活动等以刺激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3.2、科学探究引发学生的好问心根据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好问是初中学生的一大特点,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色.如果只学习而不能提出问题,不进行思考,这样对知识的认识是肤浅的.只有通过认真思考,开展讨论,集思广益,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思维认识的飞跃。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上,有不少学生常常与周围同学交头接耳,但举手发问的同学很少.教师如果能善于鼓励,适时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己辨别正误,并引导他们注重对物理现象的深入分析,培养思维习惯,从而提高他们分析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好问的积极性要得到鼓励和尊重,教师还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善于设问。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课内课外好问的人数在逐渐地减少,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当今的学生在群体活动中非常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特别是中学生,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考虑别人(特别是异性)对自己的评价.他们不大愿意毫无保留地暴露自己对问题的认识。自尊意识逐渐增强.二是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差异,有些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心,不具有批判精神.三是教学民主气氛差,师生处于不平等的状态.要想使学生勤于思考,教师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应创造良好的民主氛围,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3.3、科学探究满足学生的好动、好玩心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初中生中绝大多数对物理实验有操作兴趣,探究式教学中,若能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设计实验并亲手验证,会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动眼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学生在探究时,可以将他们分好了合作小组,设计实验时就可以同本小组成员交流,也可以向老师寻求适当的帮助使他们可以初步设计出自己心里所想的实验,尽管实验步骤也许是不完善的或不太合理的甚至与问题是背道而驰的,这都没有关系。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在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以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收获,都能得到满足和进步。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每一步中,熟悉对现象、过程的观察方法,并不断地自问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实验结果是什么?内在联系是什么?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这样,学生在好动、好玩的心理刺激下会积极参与,投入实验的全过程中.3.4、科学探究刺激学生的好胜心好胜是初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他们在同龄人中,一点小事也不甘示弱,总喜欢争论.他们有上进心、自信心,对荣誉有强烈的追求.根据这—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抓住学生的竞争心理,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习知识,与他人相比较,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中得到提高.例如:科学探究有个环节是“交流讨论”,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刺激学生的好胜心理.我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学一开始便可以分好组),视课堂时间的长短安排每个小组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适当的时间,其他小组成员可在本小组交流结束后提出他们在边听边思考中发现的问题。实践表明,只要在教学中合理地引进竞争机制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师要创设更多条件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信心.促使学生为进一步上进而奋发努力.总之,在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以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找到心理科学和物理教学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合理地利用初中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就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全面提高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参考文献:1、《物理报》山西师范大学主办,2006年2、刘炳升主编.《初中物理新教材教法》高教出版社2005年3、许国梁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4、查有梁主编,《物理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摘要:本文是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特别是在新课改之后就如何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和培养学生学习现代科技正确方法和兴趣的一些体会与看法。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心理特征、好奇心、学生主体。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探究式教学应该是: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探究自然规律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是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自主思考并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1、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特征对几年教学过程的总结,我认为探究式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1.1、问题情境特征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1.2、思维开放特征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形式。探究式学习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结果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具有思维开放特征,所有问题应启迪学生充分思考,必须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例如,教学“研究怎样利用磁场获得电流”时,我们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提出:感应电流的有无与磁场强弱有关,与磁场方向有关,与电路是否闭合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大小有关,与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等等。在判断猜想正确与否的途径上,学生提出了做实验、读课本、查资料、问老师等多种方法。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开放性。1.3、实践探索特征实践是探究式学习的灵魂。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围绕研究的问题,在实验、观察、统计、读书、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访问、调查、分析现象和数据等大量实践、探索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探索活动,一是要组织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实验前我们不是先公开结论,而是指导学生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三是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调查访问等方法。1.4、学生主体特征探究式学习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因此,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主体特征,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独立思考,自主实践,主动学习。例如,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中,我们选择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猜想影响因素,再设计检验方式和途径,然后进行实践(实验)检验,最后写出研究报告。学生提出了温度、空气湿度、气候、液体表面积、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的质量、体积都能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等许多猜想,做了“比较一杯开水和一杯冷水蒸发”“比较用电吹风吹和不吹的两杯水的蒸发”“比较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蒸发”等大量实验,查阅了管道输水、动物散热等大量资料,写出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探讨”“‘蒸发’研究实验报告”等大量研究报告和小论文。教学活动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特征。1.5、方法教育特征探究式学习,是通过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索真理的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物理学研究方法教育的特征,对学生适时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潜存着许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中的控制变量法;“研究电压”中的类比法;“研究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中的推理法;“研究力的概念”中的归纳法。另外,实验、观察、假说、比较、尝试、模型、理想化、抓主要因素等,也都是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上述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1.6、能力培养特征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在设计研究某个问题的方案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在完成某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实践探索能力;在研究某个物理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的联系的问题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2、物理课堂教学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有特定的心理特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即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他们的情绪特点是充沛热情容易动感情,情感反应较强烈,易受感染。因此他们的心理有共同的特点:好奇、好问、好动、好玩、好胜。2.1、好奇。好奇作为学生思维的先导,是中学生思维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成功的起点,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引发和激励。2.2、好问。好问是中学生心理的又一特点,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这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他们的认识也随之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应得到鼓励和尊重,教师也要善于设问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2.3、好动。中学生获得新知识常要借助具体的实际经验作为支柱,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素养。2.4、好胜。好胜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有利于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课堂上可以把教材中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难题、不易做好的实验等,有意识让他们争论,以求在争论中明理求知。2.5、好玩。玩是中学生的天性,玩也有出息。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对知识的预见和选择,注重知识结构层次的调整,让学生在玩中求知,在玩中创新。总之,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的心理特点,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因与动因,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3、把握学生心理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如果在教学中能结合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组织教学,那么,探究式课堂教学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1、探究式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好奇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而很好地主动地去学习。因此探究式课堂教学要试图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特点后,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就能从感性材料出发,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要。在教学中分析发现初中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特点大体有三种:一种是有的学生对物理学习只是直觉兴趣,他们只满足于被新奇的物理现象所吸引,希望看到鲜明、生动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安排一些鲜明、生动的物理实验。还有的学生对物理有操作兴趣,他们要求通过自己的活动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施加影响。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安排适当的由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并在课后安排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小制作。另外还有少数学生对物理具有因果认识的兴趣,他们的兴趣由现象发展到进一步探求现象变化的原因,他们平时总爱追问为什么。而且具有概括认识的兴趣,表现形式是总要求通过个别事物的因果联系来找到和掌握更多事物乃至整个物理世界的一般规律。物理规律的普遍性对他们具有很大吸引力。我介绍他们阅读有关物理的一些科普类的书籍,并且在课后安排他们进行实践活动等以刺激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3.2、科学探究引发学生的好问心根据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好问是初中学生的一大特点,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色.如果只学习而不能提出问题,不进行思考,这样对知识的认识是肤浅的.只有通过认真思考,开展讨论,集思广益,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思维认识的飞跃。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上,有不少学生常常与周围同学交头接耳,但举手发问的同学很少.教师如果能善于鼓励,适时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己辨别正误,并引导他们注重对物理现象的深入分析,培养思维习惯,从而提高他们分析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好问的积极性要得到鼓励和尊重,教师还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善于设问。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课内课外好问的人数在逐渐地减少,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当今的学生在群体活动中非常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特别是中学生,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考虑别人(特别是异性)对自己的评价.他们不大愿意毫无保留地暴露自己对问题的认识。自尊意识逐渐增强.二是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差异,有些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心,不具有批判精神.三是教学民主气氛差,师生处于不平等的状态.要想使学生勤于思考,教师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应创造良好的民主氛围,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3.3、科学探究满足学生的好动、好玩心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初中生中绝大多数对物理实验有操作兴趣,探究式教学中,若能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设计实验并亲手验证,会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动眼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学生在探究时,可以将他们分好了合作小组,设计实验时就可以同本小组成员交流,也可以向老师寻求适当的帮助使他们可以初步设计出自己心里所想的实验,尽管实验步骤也许是不完善的或不太合理的甚至与问题是背道而驰的,这都没有关系。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在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以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收获,都能得到满足和进步。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每一步中,熟悉对现象、过程的观察方法,并不断地自问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实验结果是什么?内在联系是什么?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这样,学生在好动、好玩的心理刺激下会积极参与,投入实验的全过程中.3.4、科学探究刺激学生的好胜心好胜是初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他们在同龄人中,一点小事也不甘示弱,总喜欢争论.他们有上进心、自信心,对荣誉有强烈的追求.根据这—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抓住学生的竞争心理,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习知识,与他人相比较,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中得到提高.例如:科学探究有个环节是“交流讨论”,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刺激学生的好胜心理.我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学一开始便可以分好组),视课堂时间的长短安排每个小组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适当的时间,其他小组成员可在本小组交流结束后提出他们在边听边思考中发现的问题。实践表明,只要在教学中合理地引进竞争机制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师要创设更多条件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信心.促使学生为进一步上进而奋发努力.总之,在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以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找到心理科学和物理教学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合理地利用初中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就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全面提高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参考文献:1、《物理报》山西师范大学主办,2006年2、刘炳升主编.《初中物理新教材教法》高教出版社2005年3、许国梁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4、查有梁主编,《物理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

上一篇:市旅游的考察报告 下一篇:大学学分收费情况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