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时间:2022-06-19 11:33:57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摘要】按心理学的观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和作用的过程。智力因素好,但非智力因素差的人,在学习上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成绩。语文教学离不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非智力因素的渗透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心理学 智力 成绩 发展

智力因素,即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及综合分析能力的综合反映。而非智力因素,即每个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如兴趣、意志、动机、气质、性格、情感、能力以及理想、信念等。按心理学的观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和作用的过程。智力因素好,但非智力因素差的人,在学习上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成绩。相反,智力因素一般,但非智力因素好的人,却常常能够取得优异成绩。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智力因素的发挥与发展,培养非智力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培养、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现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浅谈如下:

一、端正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前提

辩证法告诉我们,正确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认识。而信心则是正确认识的产物,兴趣则是一切行动的起步。可见,正确的动机,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兴趣是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渗透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强调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掌握好自己国家的语言文字是最起码的爱国主义,明确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同时也向学生宣传语文并不难学,生活处处用语文的道理,以达到增强信心、激发兴趣的目的。当然,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学生的学习情绪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教师应善于观察,巧于引导,可采用谈心等方式及时消除学生的为难情绪、骄傲心理、颓唐表现,解除学生各种各样的思想负担。实践证明,只要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放下各种思想包袱,就会满怀求知的愿望,积极探求良好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效率。而这种对待学习的正确动机、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兴趣乃是学生在学习中以至今后处理生活、事业中一切问题时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二、训练意志,养成习惯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必要条件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习惯成自然”。这些有益的格言都说明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习差的学生并非智力有缺陷,而是在学习意志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上不如优秀学生。因此,训练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贯穿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学习活动是一项十分艰苦而漫长的脑力劳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挫折、成功、失败等问题,作为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意志训练。在困难面前,要防止学生产生怯懦、依赖的心理,鼓励学生建立信心;在挫折面前,要指导学生调整好情绪,防止悲观失望、怨天尤人的心态抬头;在成功面前,要告戒学生切莫妄自尊大、骄傲自满,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当学生的坚强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又将是学生终生受用不尽的素质资源。

三、培养感情、陶冶情操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

健康的情感、美好的情操是一个人心灵美的重要素质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可见,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美的情感和高尚道德的熏陶和培养是在智力活动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内容。教学实践证明,一位出色的语文教师,其成功的教学不仅反应在对语文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上,还应体现在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教育,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去寻美、审美、创美。

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保证

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去影响学生。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体会到,要求学生做的,教师必须做到;反对学生做的,教师首先不做。学生对这样的老师就充满信任、尊敬;教师说的话,学生就爱听,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能产生如期的效果。多年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实现上述目标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而师德的核心是培养对学生的无限的爱。这种爱集中作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又分散表现在包括课堂教学在内的一切由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中;这种爱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具备了这种充满爱心的高尚师德,教师就会在教学中循循善诱、严谨认真、尊重学生、平等待人;学生也能从中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敬仰之情。从而形成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无论对学生进行智力因素的训练,还是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离不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非智力因素的渗透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它既体现了语文学科“文道结合”的特点,又贯穿了“教书育人”的原则,从而使语文学科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更趋统一。

(作者单位:凌源市沟门子中心小学)

上一篇:浅议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下一篇:物理课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