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化教育“体育学困生”

时间:2022-06-19 07:51:25

如何转化教育“体育学困生”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忽略了平衡膳食、对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因此“体育学困生”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体育学困生”是指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的学生。针对教学中怎样对“体育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笔者在此谈谈几点认识。

1“体育学困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形到定形的关键阶段,是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思想活跃,但组织纪律性差,自控能力也较差;接受新生事物快,善于交往,但不能持之以恒,缺少艰苦奋斗精神;他们希望学有所成,有所作为,但往往知难而退,缺乏实干精神。“体育学困生”除了具有同年龄青少年所具有的一般的心理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个性”心理特点。

1.1学习动力不足

他们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清甚至错误,对体育的兴趣仅停留在对结果的需求上。

1.2缺乏情感体验

由于体型较胖、力量和协调性较差等原因,“体育学困生”体育成绩较差,体验、享受不到体育的快乐,从而导致这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

1.3意志品质薄弱

缺乏毅力,怕苦怕累,对持续时间较长、单调的项目难以坚持。缺乏勇气,担心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练习时束手束脚。

1.4缺乏自信

“体育学困生”大都有性格内向的特点,在集体活动中适应性较差,对自已没有一点儿信心,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不敢尝试,往往知难而退。

1.5.情绪不稳

“体育学困生”有自卑、闭锁、逆反、放纵等不同类型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织在一起,并时时处于矛盾之中,他们对周围的教师和同学有恐惧感和对立情绪,自制力较差。

2如何转化教育体育学困生

2.1表扬鼓励,体贴爱护

“体育学困生”在学习掌握动作技术时,往往缺乏自信,即使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也收效甚微,致使自己存在着一种失落感。此时教师不要随意批评、指责,不能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应对他们倍加关心和爱护,与他们交朋友,鼓励引导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微小的进步,并及时给以肯定和恰当的表扬,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技术。在表扬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提高要求,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扬,如此循环往复,使其不断地进步。

2.2正面引导,尊重信任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是很正常的。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素质等特点进行思想教育,讲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扰,提高自觉锻炼的积极性。充分考虑每个“体育学困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与“体育学困生”交朋友,以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表扬,从肯定成绩入手,引导其克服困难。

2.3耐心指导,对症下药

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错误,有的是由于身体素质差,有的是动作不协调,有的是由于对技术概念不清楚。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在练习中的不同表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问题一旦找准,即刻提出纠正办法,通过反复练习使其尽快掌握技术。

2.4张扬个性,团结协作

真正相信和尊重“体育学困生”,这是转化教育“体育学困生”的基础和关键;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关心每一个学生,承认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并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最终促进个性的发展。竞争能引起焦虑,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同时又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而合作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竞争与合作既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因此,我们应当鼓励“体育学困生”竞争、协作,放手让他们在各种体育活动中锻炼成长。

2.5降低标准,同等评优

对“体育学困生”要适当降低难度,减轻重量或放慢速度要求,使他们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在分组教学时应尽量把他们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地把进步较快、成绩提高明显的“体育学困生”作为说服教育其他学生的依据,并令其帮助其他“体育学困生”练习。这样,能激发其他“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我也能完成”的信心,比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更具有说服力。

总之,教师应积极帮助“体育学困生”树立自信心,使他们健康、协调地发展;对他们的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进行全面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多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转化“体育学困生”。

上一篇:浅谈小学生的数学语言的培养 下一篇:追忆恩师赵成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