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时间:2022-06-19 03:51:47

国学文化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摘 要】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而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文化科学价值,将国学文化应用于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国学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236-01

校园是每个孩子学习生活的地方,是他们成长的摇篮,也是实现他们理想,放飞梦想的地方!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良好的校园环境给他们带来的是温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而目前的中职学校,生源较为复杂,学生问题较多,大多数是在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如何在情形更为复杂的中职学校中更好的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让我们的学生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融入社会成了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4年,于五四青年节到访北京大学,在与师生进行座谈时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中肯的话语,似乎也为我们中职学校如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何谓“国学”

1、“国学”的含义。“国学”一词的提出,形成以近代文化转型时期。1906年,国粹派邓实提出,“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此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1]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周礼 春官宗伯》:“乐师正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国学”与“乡学”相对,指天子或国君在王城或国都开设的高等学府。“国学” 之名,始于清末,与此同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比,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国学”等。

2、“国学”的分类和范畴

(1)以学科分,可分为哲学、史学、文学、宗教学、礼俗学、伦理学、考据学、版本学,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2)以思想分,应分文先秦诸子、儒释道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他列从属地位:

(3)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3、“国学”的价值意义。国学,中华之学,以儒释道三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统称。国学文化的核心是圣贤对于我们每个人生命的教诲,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与规律,是社会良性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是每个人、整个社会走向幸福与自在的必经之路。儒家“极高明而道中庸”,道家“夫虽在庙堂之上,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也”,佛家“以出世的心做入世事情”。

二、国学文化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校园的学习生活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对理想、人格、 志趣、心理等方面的培育和塑造上起着“压模”、“成型”乃至“定型”的作用。职业学校通过将国学文化的教育理念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主导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提高学生的修养、涵养、教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按章办事、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的工作作风,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做好本职工作作好充分的准备。

1、国学文化进校园,精气神焕然一新。将国学文化引入校园,同学们在晨会上高声喊出班训,在早晚读时间诵读《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唐诗宋词》等国学经典,在各种集会、晚会、班会上尽情高歌《跪羊图》、《感恩一切》、《生命之河》、《但愿人长久》等歌曲,自编自演了各种富有国学特色的节目等等。在全校学习国学文化的浪潮下,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同学们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整个校园展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透露出蓬勃向上的生机。染发、穿拖鞋、奇装异服的没有了,上课睡觉、玩手机的少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以礼待人的多了,这些都是在国学文化的深刻影响下,同学们自动自觉的向先贤倡导的为人处世的准则看齐,摒弃了一切不符合自身成长的心理和行为,有效的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2、国学文化润无声,师德为先三育人。荀子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有了好的老师,便可以好学,“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通过学习国学文化,特别是孔子的为人之道、老子的处世之道、管子的教练之道,教师可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这样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

3、国学文化善执行,勤学好问树新风。做为中职学校,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诸多不足:自觉性不够好、主动性不够高,学习的情绪不够饱满,学习的劲头不够大,学习的毅力不够顽强,学习的态度不够认真,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学习的作为不够踏实,学习的人气不够旺盛,等等。而国学文化却给我们留下来很多宝贵的学习经验,特别是荀子的学习之道,讲究蜕变、虚心、专一、摒弃杂念、积累、尊师、亲友,指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这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

三、结束语

国学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儿女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国学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建中,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提高学生的修养、涵养、教养,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做好本职工作作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张岱年.国学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3.

上一篇:发挥农村优势,避开经济劣势”农村幼儿园保健工... 下一篇:信息技术培训是教育技术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