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6-19 10:30:51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一、引言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在交际教学思想框架内发展的最新教学途径。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笔者对任务型途径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尝试和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定量(实验)研究

1 研究问题及对象。定量研究要验证: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否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受试为102名来自笔者所执教的高二两个理科平行班的住宿学生,两个班的学生每两个星期回家一次,其他时间均在学校度过。通过前测。阅读项平均得分略低的被设置成实验班(Ec),由34名男生和16名女生组成;另一班为控制班(CC),由35名男生和17名女生组成。

2 实验过程。实验贯穿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5课时,周,共20周)。实验期间,实验班和对照班均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SemorEnglish,or China Student's Book 2A,本册书包含10个单元,每个单元由4个部分组成,阅读是每个单元的核心部分。两班授课进度、课时安排、相关教学设施保持一致。 对照班采取传统的五步教学法,侧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操练;实验班则尝试采取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实验班的教学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1)课堂教学任务化。在课文学习的前中后环节,笔者均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了各种任务,兼顾语言的形式和功能,突出交际目的,以任务为驱动,优化了语言的输入、内化和输出。

(2)任务实施合作化。在任务的具体完成环节,同学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如辩论、角色扮演等,合作化的任务有助于创造班级成员相互竞争而又积极互赖的学习氛围。

(3)课后作业项目化。任务的执行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如编写对话、调查等。这些项目化的作业有别于传统的抄写和翻译,将语言学习与实际生活和真实的运用环境紧密结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

(4)智能发展多元化。任务化的学习活动更具有多元性,更能关注学习者个体智能差异,允许个人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知识并建构对事物的认识,使学生通过语言的学习达到“全人”的发展(两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活动比较详见表1)。

3 测量工具。前测和后测工具分别是高一(下)和高二(上)学期期末全市统考试卷,卷面满分为150分,阅读单项分值为40分。考试时学生被打乱,编入不同的考场,每份考卷均流水批改。

4 数据收集和分析。实验班和控制班构成自变量,每个学生的卷面总分及阅读单项得分作为因变量输入电脑,然后运用SPSS12.0对所获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平均分和标准差,并对两班的卷面总分和阅读分值进行独立样本和配对样本t检验。

(二)定性(个案)研究

1 研究问题及对象。定性研究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在前测和后测中的得分情况,从实验班中抽取3组学生分别进行访谈,每组3人,分别标上1至9号。第1组抽取了3名在后测中总分成绩增长在10分以上的学生(1~3号);第2组为3名成绩优异且保持稳定的同学(4~6号);第3组是3名在前测和后测中得分均很低的学生(7~9号)。通过对3组学生的访谈,旨在发现任务型教学法对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影响。

2 研究工具。本研究在后测结束一周内进行,采用的工具为个别访谈,问题涉及如下几个方面:①你是否对英语学习比以前更有兴趣?②你的英语学习自信心和成功感如何?③你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如何?④你喜欢课堂中的活动吗?觉得对自己有帮助吗?⑤你对老师的教学有何建议?

3 数据收集和分析。每名学生每次访谈时间为10分钟,在不被学生察觉的前提下用录音笔全程记录,然后对录音进行转写整理,最后进行质性分析。

三、结果和讨论

(一)定量(实验)研究

1 前测结果。按照研究设计,实验之前对两班学生的总分和阅读得分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2)。

统计结果表明,CC的阅读项得分及总分均略高于EC,但不具有显著差异。标准差值说明,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两班呈正态分布,这为实验的开展和数据变化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 后测结果。经过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之后,对两班后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分别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旨在对实验效果从不同纬度进行比较。

(1)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见表3),EC阅读平均得分和总平均分高于CC,其中阅读得分显示明显差异。

(2)配对样本t检验(表4、表5),反映EC和CC在实验前后的变化。

表4显示,EC后测中阅读和总分的情况均好于前测,显示出极其显著的差异(P

表5显示,CC在后测中总分比前测有所提高,但阅读平均分却略有下降,说明CC的阅读水平维持在原有水平,没有显著变化。

3 结果讨论。定量研究的统计结果证实,任务型模式比传统模式更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英语阅读能力。首先,任务型教学模式能够增强语言的输入、交互和输出,从而促进学习者语言的内化和习得。其次,该模式有助于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性的提高。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学习者时时被提醒,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和监控者,同时,他们必须相互帮助,协作完成相关任务。与之相比,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量的时间被用于有限的语法或语言结构的解释和操练,鲜有全方位的互动,语言的有效输出也难以保证。其次,过分以教师为中心,导致了对教学的强调而忽略了学习过程,忽视了学习者的个性发展需求。

(二)定性研究结果与讨论

1 当学生“做中学”时,学习动机和兴趣显得更为强烈。任务型模式给学生提供了参与、体验、交互、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从而摆脱了机械的记忆和重复,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学生变得更积极、更主动。

2 任务型模式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并增强了兴趣。教师设计出有意义、交际性、有回报的任务,可以诱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并融入到其中,促进其语言习得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增强了动机和兴趣。

3 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降低过分焦虑,使学习气氛变得轻松,学生容易克服胆怯心理。小组合作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调节心理状态以适应交际需要,因此能优化语言的输入、交互和输出。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学生扮演主要角色,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提供及时的指导,极大促进了他们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发展。

4 任务型教学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解释是必要的,它有助于学生对任务的理解和把握。任务型模式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对语言形式可有适当的偏重,以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5 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培养,英语学习观念得以正面转变。任务型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语言本身的爱好和兴趣,使英语学习更具活力,学生的学习也更趋向自主,这符合新课程“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理念。

四、结论

(一)研究发现

本实证研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在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任务型模式比传统模式更为有效。让学生在参与交际性任务的同时,又能引起他们对语言特征的关注,拓宽了语言输入的途径、加强了语言的交互,保证了语言输出的有效性,促进了语言的学习。

2 任务型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信心,增强其英语学习的内在动机,学生的学习也趋向于积极和自主。

3 语言形式(字、词、句、语法)的教学在任务型模式中不可或缺。任务前语言形式的介绍,及任务后语言形式的总结和归纳,对交际任务的开展提供了语言支持。因此,要兼顾语言意义和形式,在以意义为中心的交际活动中,必须确保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二)教学启示

在运用任务型模式时,应采用“中间型”的任务设计,即既强调语言形式,又注重意义和功能。在应试色彩浓厚的高中阶段,我们在大力强调语言形式的同时,要同时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语言的功能,让学生感受其强大的交际功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想。

其次,“任务”应该有趣、实际、可操作,能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让学生自觉主动寻找学习机会,并能享受到学习的回报。

最后,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学生的学习观念都应及时更新和转变,进行相应的角色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任务型语言教学并不意味着对现有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摒弃,必须因地制宜,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将新的与传统的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

上一篇:如何认识文学阅读中的“披文入情” 下一篇:对藤县部分村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