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时间:2022-08-11 12:06:12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语文教材史上一个突破性飞跃。“综合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就不可能形成丰厚的语文素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生活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可见,语文课堂教学应开放,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应开放,更应让学生到“活的知识宝库”中自由探索,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教师定位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对综合性学习中师生的角色作正确的定位,学生是“领衔的主演”,教师是“场外的编导”,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教师的教学不再是统一的“灌输”,而是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体验,承认学生在学习内容、途径和方法上的自主性,进行个别化的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就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教师低控制度”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把教学的重心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方法、思路的引导和情感、态度的养成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观察、判断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上,在技术、资料以及信心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有力的支持。只有同时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综合性学习活动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的效应,师生也才会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最佳的互动。

二、注重多渠道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1 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主阵地,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的特点,这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打破原有的学科框架,使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得以沟通和整合。教师可大胆采用“唱、画、演、写、赛、做、辩”等形式,让课堂教学渗透着综合性,使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整合在一起,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例如,在教《春》这课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先去春游,让学生去仔细观察,用耳、鼻、手去感受春天。回校后再让学生各抒己见,口述自己所感受到的春天。最后再让学生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颂春”等内容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写几段文字,或分类收集诗句,编制一期以“春意盎然”为主题的黑板报或手抄报。这样的综合性实践就很富有启发性、归纳性和综合性,既能激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愿望与兴趣,又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2 要在课外阅读中拓宽综合治理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扩大视野,拓展知识面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五花八门,知识的综合性很强。是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最佳“练兵场”。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可建议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查资料、利用网络途径,共同商讨,设法解决。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定期结合课外阅读展示其阅读成果,经常开展读书征文比赛、读书演讲、写读书卡、做摘抄等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定期编抄报,小组合作,各成员根据兴趣爱好分工协调,分专人负责文字、美工、排版、撰稿、收集资料,这些都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体现。

3 要生活实践中发展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不能仅限于对于书本上间接经验的学习,而应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学习,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善于从课本中挖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因素,突破教学空间,拓宽教学范围,设计出新颖高效的综合性语文学习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开展实践活动。如开展“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活动前,可指导学生先去收集一些有关森林、沙漠、黄河的资料,收集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收集与黄河有关的常用谚语、成语并写出意义和相关故事,调查黄河的缺水断流、水污染以及造成的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生态破坏等事实,并与同学交流;然后召开以“黄河之忧”为主题的调查报告会,组织学生围绕现状进行讨论,设计保护母亲河的公益广告等。活动结束后,再要求学生出好一份《保护母亲河》的手抄报。这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手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还加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形式多样地呈现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语文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搜集、综合、分析、运用信息,发现并解决问题,所以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往往比所要追求的结果更重要。在每次综合性学习结束后,绝不能将学习的成果束之高阁。每个学生都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将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互相分享,在交流的过程中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呈现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展示的形式可以是一块展板、一份小报、一篇调查报告,也可以是一场主题演讲、一次辩论会、一场演出,甚至还可以是一卷录音带、一张相片、一幅图画……只要能够呈现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形式,都可灵活把握,不必拘泥于单一、固定的形式。如开展“文学作品与战争”这个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学生就可根据他的个人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参加,或介绍有关战争的著名文学作品,或朗诵有关描写战争的诗词,或以著名战役、战争英雄、战争武器为话题作演讲,或编排有关战争的话剧等等。不拘一格,百花齐放,既联系了课内和课外,又融合了语文和生活,将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很好地统一在一起。

四、多元化的综合性学习评价标准

1 注重过程评价。综合性学习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强调的是过程,并非仅仅是结果。所以评价时应着重于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因此,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即档案评价)的方式。教师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前要求学生备好一只袋子,将每次活动的计划、提纲、笔记、体会、资料等都收入其中。完成后首先在合作小组内交流,然后再交给老师查阅。只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进行合作、探究活动的,都可记满分。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2 注重自主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了教师的评价之外,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而且把它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因为每一次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学生,评价对象也是学生,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思考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谈体会、谈收获、谈不足。在学生自我评价基础上还应对同学进行评价,评出每次学习活动的优秀者,优秀者比例要设定为10%-15%。教师把每次活动的优秀者名单都及时通报给全班同学,把他们的成果展示出来。这样做,不仅可以鼓励那些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佼佼者,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促进班级同学间竞相向上的学习精神。

3 注重开放性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教师可在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和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将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乃至家长评价相结合,并尽可能地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鼓励学生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力求评价成为激发所有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调动积极性的手段,成为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过程。

总而言之,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型,它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诸多方面为我国的语文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教学领域,为学生个性化的全面民展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空间。

上一篇:唤醒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下一篇:如何认识文学阅读中的“披文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