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规划论文

时间:2022-06-19 08:34:33

区域经济规划论文

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截至2013年,我国高职高专院校1288所,在校生达1000余万人,受众群体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尽管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从总体上讲,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比如,高职学生的社会地位、认可度及收入还不高;作为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其培养质量与职业岗位的要求尚有不少差距;高职教育还没能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在世界日益更新的工业技术发展以及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中,高职教育还没有准备好等。当务之急就是必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加快高职教育本身的蜕变升级,改革才能保生存,改革才能促发展,改革才能出红利,切实提高高职教育“含金量”。坚持职业教育旗帜,科学定位培养规格,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扎实推进内涵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教育的需要、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时展的需要。

二、融入经济区建设,探索可持续发展

(一)着眼未来,精确定位

职业教育是社会变革进步、产业发展升级、分工管理细化的必然产物“,职业性”是其与普通教育最大的区别所在。“职业性”的含义包涵两个层面:一是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现代企业的职业岗位、用人标准和需要服务;二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就业质量。“职业”属性必然要求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培养模式、规格定位等诸多方面都要面向区域、立足行业、紧贴企业,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中原经济区规划》中明确“发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学院抓住“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区域“装备制造业职教集团”牵头单位的主导作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立足行业、服务河北、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和“全日制高职学历教育为主,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并重”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办学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振兴区域经济、提升装备制造产业做出更大贡献。逐步实现“区域装备制造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区域装备制造技术促进中心、社会培训服务基地”的发展目标。

(二)直面挑战,勇于亮剑

“十”明确提出转变国家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等目标,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机遇。河北省要实现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转变,完成装备制造业由低端制造到高端制造、粗放发展到集约发展,对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高职院校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生源逐年减少,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有待进一步深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够灵活,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完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欠缺等。面对诸多挑战“,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使然,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校企合作”是保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有效实施的最佳途径,只有通过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办学特色、提高培养质量、对接产业发展、服务社会需求,增强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能力,才能实现学院的持续发展。

(三)锲而不舍,科学谋略

1.推进校区建设,优化办学条件,夯实办学基础。

为改善育人环境,优化办学条件,学院按照“科学规划,资源共享;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了新校区建设。依托建成的“机电科技园”,全面实施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并重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发挥职教集团优势,积极实施“政行企校”合作办学,整合校内场地、师资、科研等资源,政府搭台,联合企业,吸引区域机电类高技能人才,在校内“机电科技园”,共建装备制造类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吸引区域现代服务企业入驻科技园,培育软件技术开发、计算机应用、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规代服务业工作室、外包企业等;积极面向中原经济区开展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解决先进技术成果与生产一线“最后一公里”问题,为企业优化升级服务。

2.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创新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体制机制,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制度,推进内涵建设,强化办学特色,打造学院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专业建设是保障办学、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是学院核心竞争力。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变化,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按照专业对接产业的原则,完善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建设动态调控机制;加强专业建设,重点建设为装备制造产业链提供人才支撑的机电类专业群,打造“机电专业群”品牌;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加大在实训、师资的投入;积极拓展与现代服务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建设是衡量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为进一步规范课程建设规划与管理,各专业要根据职业岗位标准,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建设,为我们的客户(学生)提供优质的产品(课程)。建立课程改革激励机制,促进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保证实施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引进竞争机制,以项目形式实施课程建设,实行目标管理;积极吸引行业企业,校企共建形成精品课程(部级、省级、院级标准)、优质核心课程、人文素养提升课程等“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以课程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学院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打造专业师资团队,实施“名师”工程,改善师资现状,适应社会需求和专业变化。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和《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完善“双师”队伍建设机制,制定学院教师发展规划;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规章制度,建立教师再学习和终身学习运行机制,按学院专业发展需求,有目的、有重点地安排教师参加进修培训;教师培训以双师素质培养和知识结构更新的再学习为重点,学历进修为辅助,打造“学习型”专业教学团队;以带头人和领军人才培养为抓手,实施“名师工程”,加大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师德师风、高职理论学习,着力提升教师、辅导员等队伍的政治素养和职教理念。加强实践条件建设是高职院校彰显办学特色、落实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依托新校区建设,积极探索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组合新模式。围绕课程建设、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和职业岗位标准要求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结合机电科技园建设,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根据专业特色,内外结合,有重点地实施建设,实现校内教学认知实习、模拟仿真实训、生产性实训,校外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衔接与融通;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依托职教集团平台,积极拓展大中型企业开展校企深度融合,满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等人才培养需要;做好论证,提高实训基地利用率,保证实训效果,切实提高办学效能。

3.改革管理体制,拓展社会服务,提高办学效益。

牢固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积极吸引社会力量,配置、整合软硬件教学资源,发挥资源使用的最大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加强系部之间交流合作,开展专业建设;明确岗位职责,建立“教师、实验师、技师”共同实施的实训实践教学团队;统筹专业大类实训资源,统一管理,满足教师、学生实训要求;结合新校区建设,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网络,发挥部级精品课、教学资源库优势和作用,推动学院的课程建设、资源库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加大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力度,增加办学收益。制定政策,明确管理模式和收入分配办法,加大支持力度,调动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校内“机电科技园”“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社会培训中心”等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教科研能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构建适应技术应用和技术开发科研体制机制,积极开展技术成果转化和企业技术服务。建立与行业、企业密切协作的机械类、电气类、自动化类、材料类、计算机类等科技创新服务团队,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对接,增强学院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针对区域内职业教育需求的社会成员,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等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培训。

作者:张振山 只海平 富国亮 单位: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上一篇:林下畜牧经济论文 下一篇:马克思生态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