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小康建设工作计划

时间:2022-06-19 05:20:35

城乡小康建设工作计划

*年是全面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向"全面达小康、建设新*"目标迈进的起步之年。全省城乡建设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年,全省城乡建设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力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和村庄建设整治示范、小城镇建设;继续完善城市环境和交通基础设施,打造和谐宜居的城乡人居环境;实现房地产业平稳发展,提升建筑业发展水平;以建筑节能为重点,推进资源节约型城乡建设,为推进城乡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的奋斗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提高规划质量为核心,大力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时序推进各类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组织编制区域性规划和区域性基础设施规划,编制完成《*省沿江风光带规划》、《*省沿海城镇带规划》,适时编制《苏南地区综合交通规划》,积极配合建设部编制《*城镇群规划》,整合区域空间资源,引导城镇空间和产业布局的合理集聚,促进区域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做好修编《*省城镇体系规划》的准备工作。加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与省有关部门重大区域基础设施规划的相互协调和衔接。在完善区域规划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常和*三大都市圈建设,率先开展*都市圈五年(*-2010)建设规划纲要研究,适时开展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规划的前期工作。根据城镇体系规划和三大都市圈规划,不断深化相关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全省各市、县(市)规划期至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力争城市(县城)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100%。加快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区的保护规划和省辖市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等重大专项规划的制定。大力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编制。推动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98个重点中心镇规划期至2020年总体规划的修编,启动重点中心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推动一般建制镇主要街道与重点地段详细规划编制。进一步加大协调、督促和检查的力度,加强对城乡规划全覆盖的指导和督促。组织专家加强技术指导,开展经验交流、典型示范、专题培训等活动,提高全省城乡规划编制质量和规划水平。大力推行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和城市规划公示制,加强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加大对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的审查和实施监管力度,严格规划编制和审查报批制度,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规划引导和监督管理,严格按规划实施修缮、维护,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二)以加强村庄规划、村庄建设整治示范和农村适用技术推广三项工作为重点,努力促进新农村建设

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加快编制剩余的3000个"三类村庄"以及列为建设整治试点示范村庄的村庄建设规划。对于其余的规划保留村庄,努力推进村庄平面布局规划编制,指导农民建房和村庄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着力组织实施村庄建设整治试点示范工作。围绕村庄建设改造"千村示范"的中心任务,结合农村新五件实事工程的计划安排,从农民最迫切需要改善的道路、供水、排水、生活垃圾收运等基础设施和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入手,完成200个村庄环境整治试点任务,并在此基础上,重点选择100左右特色鲜明或有乡村旅游发展前景的村庄,实施村庄建设与改造,完善村庄基础设施、保护历史文化遗存、营造乡土气息,形成环境整洁、自然生态、形态多样、传统文化或产业特色鲜明的特色示范村庄。将村庄环境整治试点、特色示范村庄建设与康居示范村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年,创建10个左右建设集聚、功能合理、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城市化示范镇",50个左右乡村风情浓郁、人居环境优良、资源土地节约、设施配套适宜、生产生活便利的"康居示范村"。以"六清六建"为主要内容,研究制定《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标准》,加强村庄环境卫生整治的指导,保持村容整洁。选择50个规模在200户以上的村庄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试点。积极开展送规划、送技术下乡活动,组织全省规划和勘察设计单位与试点示范村庄进行帮扶结对,免费为村镇和农民提供有关服务。

因势利导,稳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研究制定镇村布局规划实施的相关管理办法,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关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到镇村布局规划确定的规划点上,推进镇村布局规划的实施。加强农民建房的审批管理,确保将新建、翻建的农房建到规划点上;利用重大工程建设和移民迁建等机遇,一步到位规划建设好水准较高的农民新居;推广应用农房平移技术,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将分散的农房平移到规划点上。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及协调,结合乡镇机制改革,健全基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稳定村镇建设管理队伍。加强对农村集体土地农民产权产籍管理的研究,研究提出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涉及的土地、资金投入等方面政策建议。

(三)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以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加大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全力实施宁镇扬泰通区域供水规划,大力推进苏北地区区域供水规划实施工作。*年,宁镇扬泰通地区新增区域供水通水乡镇70个,完成规划任务的45%;苏北地区新增区域供水通水乡镇58个,完成规划任务的15%。继续加强淮河、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按照省政府与国务院签订的责任状要求,全面完成淮河流域、南水北调沿线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十五"建设任务,使淮河流域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43.75万吨/日。进一步推进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工程建设,根据沿江污水处理规划,全面启动沿江城镇污水处理规划和建设。加快冀宁联络线沿线城市天然气置换步伐。在条件许可的地区,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县集中处理"的垃圾集中处置机制。继续完善区域性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全面推进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的区域化、规模化。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继续推行水质标准提升计划,实施深度处理改造、建设应急处理设施、调整水源和区域联网互备水源等工程,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保障饮水安全。进一步推广垃圾焚烧发电等综合处理技术,提高垃圾处理的无害化、资源化水平。广泛开展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企业(单位)创建工作。精心组织开展"人居环境奖"评选活动。*年,全省新增城市道路面积2500万平方米、供水能力100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能力100万立方米/日、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3000吨/日。全省污水处理率达到81%,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4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

加快城市绿化建设工作。加快小块公共绿地和街道小游园建设,按照居民出行500米进入公共绿地的要求,均衡公共绿地布局。推进拆墙透绿、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增加老城区绿地面积,提升建设管养质量,使老城区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加快居住小区绿化建设和老小区绿化改造工作,严格执行新建居住小区与绿化建设方案同步规划、同步审批、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使绿地率不低于30%。继续开展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居住区评选活动,推动居住区绿化和单位绿化健康发展。到年底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接近20万公顷,其中建成区绿地面积9万公顷,公共绿地3万公顷。实现绿地率37%,绿化覆盖率41%,人均公共绿地11平方米。

深入开展"园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年,争取2个城市进入国家园林城市行列,2-3个城市进入建设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试点。新增3-4个省级园林城市。开展国家重点公园和国家湿地公园的申报认定工作,新增8-10个国家重点公园和2个国家湿地公园。营造良好的市域生态环境,逐步形成总量适宜、布局合理、植物多样、环境宜人、景观优美的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办好第五届*省园艺博览会。

(四)以推动建筑业向质量型、效益型、科技型和外向型转变为着力点,继续保持建筑业较快发展增速

着力推进建筑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革传统管理模式,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展工程总承包,实施科技兴业战略,全面提升产业层次。优化省外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以联合、重组、兼并等手段,引导企业向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发展,着力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科技进步,培育龙头企业,提升行业素质,做大做强一批综合类大型企业,做专做精一批专业企业,加大进军国内高端市场和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力度,进一步提高全省建筑业发展水平,确保又好又快发展。*年,全省建筑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15%以上,实现建筑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实现增加值15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6.5%左右;实现利税327亿元,增长12%。全面完成国有和县属集体建筑业企业改制任务。科技进步对建筑业发展的贡献份额达到40%,培育和扶持5-8家建筑企业年营业额超100亿元。国际市场营业额完成45亿美元,增长20%以上。

(五)紧紧抓住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保持房价基本平稳、供求关系基本平衡和加强廉租住房建设四大环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努力实现人人都有房住的目标

保持房地产业平稳发展。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编制好住房建设规划,调整完善住房供应结构,努力形成以普通商品房为主体、以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为保障、以高档商品房为补充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加强市场监管,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建立完善房地产信息平台,加强市场监测,定期向社会本地区房地产市场供求状况、价格水平与价格变化情况,提高房地产市场的透明度。充分发挥房地产联席会议的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完善房地产调控的措施,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廉租房制度,加大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年,所有城市和县城都要建立廉租房制度。全省新开工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面积,必须达到当年新开工商品住房面积的10%以上,全省*年竣工经济适用住房总量不少于300万平方米,并将经济适用住房套型建筑面积严格控制在90平方米以内,基本解决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问题。积极开展中低入人群的住房保障制度研究,通过试点示范改革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方式,探索发展租赁型经济适用住房等多种住房保障形式,不断提高对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水平。采取有效手段,努力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提高使用效率。争取全年归集住房公积金220亿元,公积金住房个人贷款200亿元,个贷比率保持70%以上,逾期率控制在0.5‰以下。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督,完善制度、落实措施,确保资金安全。

全面推进住宅产业化。加快住宅建设科技进步,提高住宅建设整体质量,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实现住宅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和产业化转变。以康居工程、住宅性能认定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住宅产业化和产业现代化。研究制定全省住宅产业化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模式的转变,引导住宅消费向资源节约、循环经济方向发展。全面推广全装修住宅,逐步建立住宅建材、部品的认证、推荐和淘汰制度。

(六)以推进建筑节能和提高城乡设计水平为两大重点,大力推进科研设计工作

推进建筑节能工作深入开展。尽快制定建筑节能的相关政策,新建民用建筑严格执行50%的节能标准。强化从设计到竣工验收备案全过程监督,确保新建的每个项目达到节能50%的标准。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试点和住宅建筑进行节能设计65%的标准的试点。启动低能耗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鼓励采用屋顶绿化节能措施。

努力提高城乡建设科技水平。抓好建设行业重点领域应用技术的创新研究,进一步加大投入,大力开展以建筑节能技术和新能源利用为主要内容的关键技术攻关。建立科技示范工程,集中整合并大力推广一批成熟的技术成果,重点抓好新农村建设中的适用成套技术的示范、城市交通体系建设技术示范、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技术示范等项目。加快编制与工程建设、建设管理相适应的标准和规程,完善技术支撑体系。

加强城市设计,提升建筑品位。以体现城市整体特色为基本出发点,在规划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建筑与区域、环境的协调,加强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提高设计水平。逐步建立城市建设专家咨询与评价体系,??核、把关,鼓励创新,加强激励,提高设计整体质量。认真组织开展"十五"期间"*十大建筑工程"评选工作。

促进建设领域创意产业发展。坚持规范管理、利益激励,围绕建设领域研发应用、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和咨询策划等重点行业,积极培育创意产业市场。整合创意产业资源,促进产业集聚,促进科技创新与创意产业化有机结合。

(七)以扩大数字化城管和12319服务热线覆盖面、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和城管执法队伍建设为三大重点,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加快推进数字化城管和12319服务热线建设。加快数字化城管模式在全省的推广工作,争取新增2个试点城市,力争3年内全省13个省辖市和苏南地区有条件的县级市全部实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大力推进"12319"服务热线建设,在深化省辖市服务热线的基础上,*年力争全省1/3县城开通"12319"服务热线,通过3年的努力,将"12319"服务热线延伸到所有县城。结合区域发展差异和实际,改善检查考核机制,进一步深入开展"城管创优"活动。建立市容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大力推进公交优先,努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积极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指导各地加大公交优先实施力度,加快建成基本完善的城市公交体系,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为出发点,指导各地科学建设城市道路,完善城市道路网络体系,加快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步伐,努力缓解行车难、停车难的矛盾。积极开展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出台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相关政策,深入开展畅通工程创建工作,继续开展"绿色交通示范城市"创建活动。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执法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行政执法层级监督力度,继续开展建设系统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并向乡镇拓展延伸行政执法队伍管理工作,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

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深化市政公用改革,大力推进特许经营制度,规范和完善相关行业特许经营协议。研究鼓励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政策和措施,全面推进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健全市政公用行业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建立市政公用产品与服务质量考核机制。进一步深化价费调整机制改革。继续研究制定市政公用相关行业的价格调整方案,建立完善市政公用事业"保本微利"的价格机制。继续推进市政公用行业政务公开、服务公开工作,推动《*省城市供水服务质量标准》和《*省城市燃气服务质量标准》的实施,提升服务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八)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关注的城镇房屋拆迁、农民工工资拖欠和安全生产工作等三大难点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城镇房屋拆迁中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城镇房屋拆迁的计划管理和实施监督,合理控制拆迁规模;完善和推行最低单价和最低总额两条保障线的机制,维护被拆迁群众的合法权益,使被拆迁居民住房得到改善;严格规范拆迁行为,探索开展拆迁前听证,继续开展"平安拆迁"创建活动。

完善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抓紧出台《*省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办法》,推进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农民工权益告知制度、农民工劳动计酬手册制度全覆盖。大力推进项目资本金制度、工程结算制度、工程担保制度等长效管理机制的贯彻实施,严格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保证我省清欠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规范发展物业管理。积极探索创新物业管理矛盾新的协调机制,推广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相结合的做法,化解物业管理纠纷。建立多种物业管理模式,不断扩大物业管理的覆盖面。推进新建住宅小区市场化物业管理进程,不断提高新建小区物业管理的水平。继续抓好老住宅小区的整治并推行整治后实行物业管理,积极探索老小区整治后实行长效管理的新路子。鼓励不具备采取完全市场化管理的住宅小区实施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准物业管理和业主自治的物业管理模式。加强城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落实房屋安全使用管理行政责任制。

确保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继续开展建筑工程安全专项治理,把城市供水、供气、公交等设施运营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好工程在役周期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城市综合防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完善建设系统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年,力争全系统事故发生率和死亡人数在历年持续下降的基础上再下降3%以上,建筑业百亿元产值死亡率控制在4人以下,杜绝特大事故,减少重大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监管。构建全省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立建设工程项目基础数据库、企业基础数据库和执业注册人员基础数据库等"三大基础数据库",整合省、市、县三级数据平台,抓好苏州、无锡、常州、*4个试点城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加大政府投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力度,积极培育代建市场,推进和引导目前履行代建职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单位明确为政府投资工程代建机构;扩大试点范围,由*年的68家扩至120家。*年,全省建设工程应招标工程招标率、质量监督覆盖率、工程质量合格率要继续保持为100%。继续抓好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两个环节,争创一流的工程质量,"两率"分别由*年的95%、85%提高至99%、90%。改革和创新监理管理模式,推进监理建设事业健康发展;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强制监理的工程达到100%覆盖;完善管理制度,引入工程风险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和推行工程质量保险试点。

(九)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人才队伍、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an>

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开展《*省停车设施建设和使用管理条例》和《*省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的立法调研和草案的起草工作。提请省政府出台《*省施工现场管理办法》、《*省建筑工程抗震防灾管理办法》、《*省工程造价管理规定》,配合省政府法制办对《*省城镇体系规划管理办法》、《*省城镇供水管理办法》等规章草案的审核和修改工作。继续完善行政复议工作制度,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化解行政争议中的重要作用。认真开展建设系统"五五"普法工作,加大从业人员专业法规的培训,进一步增强建设领域各方主体自觉守法意识,提高建设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

继续深入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研究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改革措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逐步建立健全前台审批与后台监督管理相结合的机制,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实行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围绕群众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将所有公共服务事项的办理程序、办理时限、办事纪律、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等全部向社会公开。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建立健全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考核评议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省建设事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省建筑业人才培训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深入开展大规模、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全员培训。继续配合省委组织部办好市委书记、市长城市规划专题研讨班。认真贯彻省委《*-2010年全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精神,抓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培训。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办好重点中心镇书记、镇长、分管镇长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班。继续全额资助举办"新农村建设专题"村镇建设管理人员培训班,帮助苏北地区培训200名村镇建设管理人员。通过破格考评、技能培训、技能竞赛等方式,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培养800名技师和高级技师。加强"阳光工程"基地建设,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万人。

进一步加强工会建设。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活动,切实维护广大建设职工权益。*年,在全系统创建100个"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在认真总结*年全省"十大窗口行业"优质服务劳动竞赛的基础上,广泛开展窗口单位优质服务劳动竞赛。继续抓好全系统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和以"八比八赛"为内容的重点工程劳动竞赛,提升建设系统职工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眼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达小康、建设新*"的大局,紧扣建设事业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主题,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在深入人心、具体落实上下功夫。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以诚信建设为重点的职业道德建设,继续开展"四项平安"创建活动。大力培育和宣传先进典型,努力构建建设系统和谐文化,打牢全省建设系统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素质,激发奋斗精神,为建设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创新工作机制,推进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检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把"三审批、两交易、一监管"等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关口,强化源头治理。积极开展建设领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重点治理在工程招投标、工程分包、材料设备采购、工程款结算、房地产开发交易、行政审批、市政公用行业改制和城市规划审批等环节的商业贿赂行为,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努力构建了有建设工作特点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不断开创建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局面。

上一篇:城管数字化管理模式通知 下一篇:城管数字代建设总结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