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新闻采访情境的变化及对策

时间:2022-06-19 04:20:15

网络时代新闻采访情境的变化及对策

摘要:本课题从“中华女打记者”事件切入,联系采访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来考察网络时代新闻采访的变化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网络;采访情境;消极感应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09-0126-02

一、网络时代采访情境的变化

采访情境一词,源自“传播情境”。传播情境是指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和因素的总称。采访行为,从本质上来说,属于传播行为的一种。因此本文的采访情境是指影响采访行为的外部因素或条件。

二、网络时代新闻采访受到公众监督

(一)网络媒介对采访行为放大和评判

采访行为,本来是新闻生产环节中后台的一个环节,它不应出现在新闻成品中。但是网络的出现,不仅使得采访行为被放大,而且不断被公众评判。如“中华女打记者”事件中,记者的采访背景、提问,甚至记者事件发生后摄像记者的继续提问和采访,都被放到网上。

也是在今年3月,章子怡“捐款门”、“泼墨门”事件之后,著名影评人周黎明对章子怡进行了独家专访,这次采访立刻成为媒体和大众热议的话题。有网友对周黎明是否中立的身份产生了怀疑,亦有人质疑这次的采访存在金钱交易,以至于周黎明不得不在《中国日报》的网站上挂出了一个长达8分钟的视频,亲自现身解答了关于这次采访的种种问题。

(二)通过网络表达,对采访提问的监督

提问,是采访中关键的一环,它关系到采访的成败。而记者对采访对象的提问,也成为越来越多网友们议论的话题。如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采访中一些电视记者的提问,受人诟病。女子短道速滑500米决赛,卫冕冠军王髑崴啥峁,赛后央视记者王云舟对她进行了采访,其中有一句话:“把金牌亮出来给爸妈看看吧!”网友批评道:“既然身在现场,怎么会不清楚颁奖的具体细节,难道不知道金牌颁发要在比赛后的第二天进行?”之后还有“你夺冠后哭了吗?”“你的1500米项目强吗?”“当你披上国旗在场内奔跑时,脑海中想了些什么?”被网友称为“让人吐血的问题”。

而另一位央视记者杨迪的冬奥会采访也受到批评。2月16日,双人滑比赛进行了自由滑比赛,张丹/张昊因为失误获得第五名。面对张丹、张昊,杨迪这样问道:“刚才张昊在比赛中出现了失误,你是不是很懊恼、很后悔?”张昊答:“对,可能是没想到吧。”“那你就是思想上不重视了?”杨迪追问。“你也知道这是冬奥会比赛,很可能一个失误就改变比赛结果,张丹,赛后有没有怪张昊出现了失误呢?”张丹流着眼泪说:“没有,我们之前训练很辛苦,都希望今天能赛出好成绩。”不过杨迪显然没有顾及到对方的感情,继续发问:“张昊,如果你没有失误的话,可能今天会得冠军……”控制不住情绪的张昊留下一句“不要说了”后直接离开了提问区。

对这段采访,有位网友说:“张丹、张昊滑得很好,尽管有些失误,但还是很值得表扬,再接再厉嘛。但就是划完之后采访他们的那个记者挺差劲的,……本来人家滑得不完美已经很伤心了,她还往伤口上撒盐,一点素质没有。央视怎么还有这么滥竽充数的记者”。大部分网友都持这种观点。

(三)对采访对象的选择进行监督

记者怎样选择和确定采访对象,即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或规则来选择和确定采访对象,是一个涉及到新闻报道是否真实准确和全面客观,是否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问题。而媒体对采访对象的选择不当,亦可能引发受众的指责。

2009年6月18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曝光了谷歌中国存在大量色情和低俗信息内容,互联网举报中心对谷歌中国进行了强烈的谴责。大学生高也现身说法,痛斥了google所链接的黄色信息害得他的同学“心神不宁”。正是这个“心神不宁”,使得高也被“人肉搜索”,其个人信息被网友公布,连他和女友的照片也被在网上,并被曝其系央视实习记者。一时间引发人们对《焦点访谈》让实习生反串采访对象是与非的争论。

三、网络时代采访对象被动地位有所改变

(一)采访对象主动采访资料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当被采访者所想表达的内容被媒体有意或者无意的曲解时,当其连续而系统的表达因媒体需要被截取成为支离破碎的观点和声音时,采访对象能主动澄清真相,甚至公布采访资料。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有2000多名心理援助志愿者进入四川,刘猛是为数不多留下来的一位。当刘猛接受央视记者的采访后,却发现播出时“理性思考部分悉数被切掉……通过CCTV出来的仅剩下感动和飘扬”。不久,刘猛授权腾讯新闻主页上了这样一则新闻:“独家:央视专访志愿者被剪掉的对话”,这则新闻展现了当天采访的全部内容。当公众通过网路倾听了来自新闻相关者的言说后,传统媒体的采访就只能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二)采访对象的“消极感应”现象增多

采访活动中,采访对象不愿意接受采访,甚至敌视采访的“消极感应”现象增多,具体表现为采访对象不愿意配合采访,甚至与记者产生冲突。如“中华女”事件中,女司机郭丽打记者;李承鹏对记者出言不逊;还有朱军采访周润发时所遭遇的尴尬等等。在这种价值观多元、个性张扬的时代,的确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朝记者设定的方向、目标走。

四、网络时代记者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下降,给采访带来不良影响

(一)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存在的问题

1.记者沿袭传统媒体背景下的采访思维方式

(1)习惯于高高在上,以居高临下的口气提问。在“中华女”事件中,女司机开着无牌车辆逆行,被交警拦下讯问,这时记者提了一个问题:“你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否给贵阳的城市形象丢脸?”在该新闻的跟帖中,有很多网民对记者的发问也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质疑:发问时语气居高临下,而且还用“丢脸”这样带有“侮辱性”色彩的词语去刺激违章女司机。虽然媒体已经走入市场多年,但很多记者仍没有走出计划经济时代的优势心理,尤其是对于普通群众的采访,不是平视对方,而是习惯于高高在上,以居高临下的口气进行提问。

(2)思维模式固定,提问简单重复。记者在提问时思维模式固定,习惯用诱导式提问。如对刘翔的采访,有记者问:“你比赛服的号码是441,4+4+1等于9,今天你又在第9道,是不是这次9是你的幸运数字?”;“你是不是在比赛前对自己特别有信心?”;“今天的比赛是不是感觉非常完美?”;“你的教练是不是给了你很大的帮助?”;“如果将来有新人上来你是不是会更刻苦地训练?” ……这样的提问采访对象只能跟着采访者的思维走,回答“是”与“不是”,记者并没有把采访对象看作是能动的主体。有学者指出,在电视直播的采访,最常见的两个问题分别是:“请给我们介绍下情况”;“请谈谈你的感受”。

2.部分记者在采访中缺乏职业道德

(1)根据自己的需要,诱导采访对象。演员赵薇为配合其电视剧《一部女人的史诗》的宣传接受过一家地方媒体的采访,在专访中,她的一句话令人深思,她说她过去很傻,一直把记者当朋友,当老师,甚至当警察,以为他们问什么,自己就必须答什么, 有时明知前面有个坑,自己也硬往里跳。[2]事实上,在收视率的压力之下,记者、编导对于明星的采访,总会预设一些圈套,诱使他们说出绯闻之类的事来。而2007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茶水发炎事件”在业界和学界都引起很大的争议。记者采访此事件的原意是为揭露医院不透明检查行为,和医生不作为的职业道德水准。而“用茶水做尿常规化验”的实验结果是,在全国近百家三甲医院所产生的136份化验单中,93.4%的结果显示为“阳性”,即证实茶水的确能“发炎”。最后产生的社会效果是使本来就紧张的医患关系加剧,社会对医院和医生的角色期待失望,客观上造成社会情感的分裂。对记者采访行为的正当性,公众亦提出质疑。

(2)对采访资料随意剪辑,不尊重事实,不尊重采访对象。记者采访是为了获得事实真相,但有些记者却为了迎合节目早已制定好了的主题,对采访资料进行随意剪辑,使其播出的节目最终离真相越来越远。当天津坚持收取养路费被曝光后,天津公路局的宣传负责人花费两个小时向前来采访的央视记者解释天津坚持的理由。第二天,他发现自己在新闻中仅出现了七秒钟,共说了一句话,“这事我不好给你说太细”。随后几天,这句话成为各大论坛的流行语句,而这个负责人也遭到来自网友花样百出的讽刺与恶搞。

(二)网络时代新闻采访的调整与对策

网络时代记者的采访之所以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公众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新闻生产的组织流程,他们发现新闻记者不仅是为了公众利益报道新闻,更深藏着其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而网络又为普通受众提供了一种接收和发送信息的新渠道,同时网络博客、论坛等也为这种信息的流动提供了场所。为了应对这种情境变化,笔者以为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在行为和心理方面都应有所调整。

1.注意采访伦理

记者在采访时首先应遵从人类的基本伦理规范,如善的原则、正当原则、情感原则等,此外记者应有同情心、同理心。同时,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应遵从公共利益原则,为了满足大多数人正当的利益,而不是为了满足其低级趣味来采访。

2.尊重事实,尊重采访对象

有位老记者曾经说过:“一篇报道,实际上往往是记者、通讯员与采访对象共同劳动的产品。”以这样的态度来认识采访,仍是有益的。作为记者,从采访对象中获取信息,并不意味着能随意切割采访对象的观点,曲解采访对象的本意。而应当在采访中尊重采访对象,在报道时尊重事实本身,记者和媒体才能赢得公众的尊重,才能改变自己的不利地位。

3.充分准备,注重采访技巧

要改变固定的思维模式,改变单调的提问,当然要注重采访技巧,注重访前准备。如果记者采访之前,对相关新闻背景毫不了解,对问题毫无准备,其采访不成功,或受人诟病亦很正常。

参考文献:

[1] 龚德华,林莉.从高也事件看电视新闻采访的现状和问题.东南传播[J],2010(1).

[2] 周云龙.当赵薇面对媒体变聪明之后[J].中国记者,2009(3).

上一篇:3G时代移动广告的营销特点 下一篇:试析数字出版营销的战略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