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初三学生对气体收集方法的认识

时间:2022-06-19 02:33:31

加强初三学生对气体收集方法的认识

摘 要: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在第六单元课题二正式提出了气体的制取与收集,这个知识点课本上并没有详细地阐述,很多学生仅仅从表面上懂了或是似懂非懂,教师应以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活动为平台展开讲解,让学生初步知道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

关键词:学生;气体收集;认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在第六单元课题二正式提出了气体的制取与收集,相关内容如下:

气体收集装置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气法密度比空气小――向下排空气?摇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

小字部分还介绍了如何判断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如果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则这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如果小于29,则密度比空气的小。显然排空气法这个知识点课本上并没有详细地阐述,书中的向上排空气法就是集气瓶口向上,管子的出口放入容器的底部,通入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就是集气瓶口向下,将管子的出口放入容器的底部,通入气体。因为没有进一步的解释阐述,如果老师也没有展开讲,没解释到位,很多学生仅仅从表面上懂了或是似懂非懂,对其实质关键没有理解,当看到其他习题或资料上稍有变化的题型时就变化不开,一团乱麻。所以在开始接触排空气法时教师一定要形象具体地把排空气法讲清楚,不能含糊,毕竟这是化学的基本操作,而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可能就是个难点了。其实教师在介绍这个问题时可以结合物理上的知识让学生形象具体地理解整个过程:教师应以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活动为平台展开讲解,让学生初步知道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有两大类:

一、排水集气法

它适用于难溶或微溶于水的气体收集,如氢气、氧气、一氧化碳等。操作时要注意,集气瓶中要将水注满,不得有气泡,否则收集的气体不纯。为了保证收集的气体纯净,从导气管中刚刚冒出的气泡不要收集,它们可能是发生器中残留的空气。要待出现持续而稳定的气流后再收集。排水取气法收集的气体都含有水蒸气。

二、排空气集气法

对于和水易发生反应、能溶于水或密度与空气相差较大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氨气等,应采用此法收集。由于气体密度的不同又分为:

1.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氧气、氯气等。(见图a)

2.向下排空气法

无论用上述哪种方法收集的气体,操作时要注意,将导气管要插入集气瓶底部,以使集气瓶中的空气顺利地完全排出,收集到较纯的气体,同时集气瓶瓶口要用玻璃片盖住。这两种集气方法,均不可将集气导管放入瓶口附近,否则瓶中的空气将不能完全排尽。操作时要注意:集气导管应尽量接近集气瓶底;排气集气法操作比较简便,但所收集气体的纯度不如排水集气法,特别是对于其密度与空气密度相近的那些气体,如一氧化碳(CO)的原子量是28,和空气的29相差无几,采用排空气法难以收集到纯净的气体。学生往往还有一个疑问: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为什么要加玻璃片防止对流呢?对流会导致收集的气体混有空气。在实验中,为了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要尽量减少引入空气。对于有毒的气体要在通风橱中收集,最好安装尾气吸收装置。

但在很多课外书上我们会碰到和书上不同的装置,常见的如右图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重,比方说是二氧化碳,收集的气体从长导管进入。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比如说氢气收集的气体从短导管进入。

还有这样一道题:用下列所示的方法收集二氧化碳(A进B出),其中空气含量最少的是( )。

了解了排空气法的实质后这类问题全都迎纫而解,答案是D。

对于排水法,学生理解起来就相对简单点,可以介绍下面这个常见的装置:

操作时应强调气体从B进A出,只有这样水才能排尽。这里有个地方要解释一下,在课本上册第10页中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中收集呼出气体用的是排水法,爱动脑筋的同学就会问了:为什么你说收集二氧化碳应用向上排空气法,这里却用排水法(学生错误地以为呼出气体中大部分是二氧化碳),老师应该向大家解释其实呼出气体中并不全是二氧化碳,还含有很多氮气、水蒸气等未参与呼吸作用的气体,二氧化碳只是一小部分而已。这个装置有时也用在测量气体的体积:集气瓶中先充满液体,从B口进气,液体从A口流出,用量筒测量溢的体积。这也是课外资料上常见的知识点。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身课堂经验和学生的反馈情况对气体收集方法的一点点认识,欢迎各位指正。

上一篇:关注四“点”是以学定教的最佳起点 下一篇: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整体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