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06-19 01:51:26

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课堂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变革,这种深刻变革将会改变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并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的根本变革。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计算机运用意识、提高科学文化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现今信息技术课程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

回顾信息技术教育这几年走过的历程。我们发现: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飞速发展,带动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也必然促使课堂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变革,这种深刻变革将会改变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并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的根本变革。然而如此重要的一门学科,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在高考中始终不曾看到它的身影,这也给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高中信息技术课由于不是高考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地位受到了削弱,导致学生、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那么作为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去认识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怎么去适应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和变革呢?我通过近十年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归纳总结了如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功能及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一书,我们发现,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素质、素养方面有如下的功能和特性:

1、知识的综合性。计算机素质教育是集人文和科学学科为一体的综合知识教育。

2、活动的综合性。该课程的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为主体的一种活动。它包括:听教师讲课,看录像资料,在网络上查阅图书及各种信息,开展个体与小组相结合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及辅导,在于策划教学活动方案及主导整个教学和实验过程。师生间的活动是双向交流相互驱动的过程。

3、评价的综合性。对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评价,不仅在于学生是否获知知识,还在于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学习状态是否活跃、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否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应是一种学习过程的评价,是集知识体、思维链、能力键与再生力(学会学习的能力)为一体的综合评价。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当前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可谓是喜忧参半。由于信息技术是未来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人们对这个学科的关注程度在逐渐提高,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但是由于它始终不是一门升学考试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制约:

1、由于社会环境和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以在学习兴趣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班上有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使用计算机,现在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经达到了非常熟练的程度,也有个别的学生在进学校学生机房之后才第一次见到真正的电脑!这两种层次的学生在一个教学班里,可想而知会给教学带来些什么样的困难。

2、信息技术课的课时有限(高中的周课时:2节),课程所覆盖的内容有限。要想在这些有限的课时和有限的教学内容里,完成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3、信息技术课教材的设计问题也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现在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基本上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的连贯性,这种被称为“零起点”的教材一律从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的基础应用讲起,忽略了学生初中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这样就会造成知识的重复学习和学生的厌恶情绪,给教育效果带来严重的影响。

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起的作用

1、理论联系实践,将理论融入实践,在实践操作中再认识理论。

中学信息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发现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放在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上。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有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同时努力改变目前教学中的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认为课程的教学活动是以教师自己设计课题再作研究的形式,使教学活动从引导激发兴趣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猜测提出解决课题的各种假设方法,再通过上机实验,回答自己的假设,得到一种新的认识。进而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螺旋式地上升,就可培养学生不断去探求未知的冲动和能力。例如上课前演示一个用Flash编写的动画程序实例,让学生马上动手制作,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5分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讲解制作的过程,指出哪些学生找对了路子,再让学生自己各显神通。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实现,然后教师再总结归纳……同时这样方法也能有效地让学生快速安静下来并集中精神听教师讲解。

2、在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和实用意识。

教师应努力突破其它课程只能单独给学生一些孤单经验、缺乏横向联系、缺乏各学科相互作用、不能给学生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限制,通过运用多学科综合知识,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教、学、研、做”合一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和实用意识得到系统的培养。例如,由教师组织引导,让学生自己运用学到的各种计算机知识,动手制作各学科简单的课件。几个学生组成1个小组,从策划、写脚本、美工到运用学过的各种软件制作、处理各学科素材,然后整合集成、得出结论或成果,让学生把学过的各学科知识消化揉合,变成一种综合能力。

3、坚持分类原则、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个体的信息技术素养的不同,在教学中应坚持分类施教,分类辅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知识水平、爱好分组。如有的学生喜欢程序设计,有的学生喜欢动画制作,有的学生爱好图象处理,有的学生热衷网页制作,把这些学生分组对待。让他们在完成基础知识后能自主的自学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不懂的再向教师提问;同时,把各组学生又分成A、B、C三个小组,让基础最好的学生做组长,负责带动和组织本小组的其他同学。这样其他基础差的学生在基础较好的同学的带领下,也成了整个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在上机实习时对各小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请A小组学生作C小组学生的小老师,做到人人有长进,个个有提高,同时可减轻教师的负担,使分类辅导成为可能。在课程安排中,注意从活动的内容上,从一般学生和优秀学生的培养上,尽力分别对待。对于优秀学生作品及行为,教师作深化指导,以提高其学习层次;对较差的学生,耐心辅导,以保护其学习的积极性。

4、教育理念和教学知识应该先进。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所以对学生进行的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育时,应把计算机定位成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辅助工具,让学生感受到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的重要现实意义。教师要具有超前意识,尽量让学生接触到代表电脑操作系统发展方向的最先进的操作环境,并经常性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流行的、最新的应用软件或小程序,介绍它们的用途和综合运用方法。也可以让个别学生上台介绍他们使用某个软件的心得,和同学们共享。通过这些做法,让学生自觉接受、学习、探究计算机知识。

5、不墨守成规,对学生宽严有度。

由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地利用互联网络这个庞大的资源。电脑游戏做为绝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喜欢的东西,教师不应采取回避的态度,要对不同游戏区别对待。对健康的益智类或策略游戏,允许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游戏。偶尔也可以网络对战的形式分组比赛,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学生不但不会反感,反而能听教师的话,和教师师走得更近。

6、设计一本好的教材。

计算机素质教育课程作为整个课程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它不只是学科教学的补充、延伸和拓宽,还具有相对独立性、稳定性和灵活性。根据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结合本校学生的知识智力状况、计算机硬软件配置的实际情况、现实计算机知识的运用情况,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计算机素质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使计算机素质教育课程和其它学科课程一样,有严格规定的科学知识范围,体现知识的逻辑结构和明确的训练标准,这样才能做到活动内容有序有度,教学有章可循,有本可依,使课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

总之,信息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科学在各学科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这一崭新而有旺盛生命力的科学将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信息技术的成功引入课堂,到今天教育工作者打算把他接纳进高考的大门,信息技术教育的每一步发展都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知识更新的周期也必将变得越来越短。为了培养优秀的跨世纪人材,我们必须提高教学效益,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才能更好地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的新型人才。

上一篇:对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 下一篇: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