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工科院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06-18 11:34:45

地方工科院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地方工科院校以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因此对毕业学生进行校友问卷调查可以有效促进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为了培养出满足时展与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对校友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湖北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为例,介绍该校人才培养方面的具体措施,提出了在学校“721”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教育两手抓、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两手硬、课程改革与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改革共存等举措。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校友问卷调查;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常雨芳(1980-),女,山西阳城人,湖北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黄文聪(1977-),男,湖北蕲春人,湖北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湖北 武汉 430068)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工业大学校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卓越计划’的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校20120008)”、“SSL-PBL教学法在《工业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编号:校20120009)、“外向型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校2012011)、湖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电气信息类本科学生发展目标定位的研究”(编号:省2012270)、“电气信息大类创新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省201022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043-03

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对于地方高等院校,有别于“985”、“211”等重点大学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知识面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了更好地改进人才培养工作,结合社会需求和我校学生的特点,湖北工业大学提出了“7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针对70%左右的学生,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宗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针对20%左右的学生,通过双专业、“1+X”的拓展学习,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针对10%左右的学生,通过产业人才计划、英才培育计划等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后备人才。

在学校“721”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对已经毕业了5~8年的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针对70%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提出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对教学环节、实践环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提出了改革的举措。

一、湖北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湖北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已有35年的办学历史,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近5年来,每年招收4个班,约140人,就业率达到了95%以上,这说明人才培养总体上合格的。目前,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184.5,其中理论教学137.5学分,实践教学41学分,创新素质教学6学分。在理论教学中,必修课107.5学分,选修课30学分。必修课包括三个模块:通识教育必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学科专业核心课。选修课包括通识教育选修课和专业任意选修课。

实践类课程主要有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部分组成。基础实践主要是军事训练、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包括金工实习、电子实习、模拟电子课程设计、数字电子课程设计、过程控制、运动控制、计算机控制等课程设计。综合实践有创业综合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具有“链式”结构特征。通识教育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互相联系、互为补充。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实验实践为补充,注重综合素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毕业生调查结果分析

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适当调整。为了充分了解社会需求,2013年7月湖北工业大学制订了毕业生调研工作实施方案和调查问卷,组织团队分赴京津唐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湖北省内等地进行调研。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校友基本情况、大学期间教学环节调查、实践环节调查和社会需求调查四部分。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47份,实际回收130份。

1.基本情况调查

基本情况调查中,工作单位性质分布如图1所示。其中,23%在科研院所,15%在国有企业,38%在民营企业,继续深造、三资企业和其他各占8%。

从事的工作性质如图2所示,44%的人从事技术工作,从事管理、销售、科研工作的各占14%,创业办公司和研究生在读各占7%。

2.大学期间教学环节情况调查

对工作帮助最大的教学环节排名图如图3所示,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专业课程、基础课程、毕业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分别占29.2%、25%、20.8%、125.%、12.5%。

大学考试成绩对事业的影响,46.2%认为影响一般,23.1%认为影响很小,15.4%认为影响较大,认为影响很大和较小影响的各占7.7%。

3.大学期间实践环节情况调查

大学期间最遗憾的事情排在前三位的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够、没学好专业课、没谈过恋爱,分别占69%、23%、9%,详见图4。

认为学科竞赛对职业成长的帮助情况如图5所示。69%的认为学科竞赛对职业成长有较大帮助,15%认为很大帮助,帮助一般和较小帮助的各占8%。

4.社会需求情况调查

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按能力的重要性排名,排在前七位的依次是:人际交往能力、职业相关技能、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个人道德素养、心理抗压能力、业务能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分别占13.85%、12.31%、10.77%、9.23%、9.23%、7.69%、6.15%,详细数据如图6所示。

从以上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在大学教学环节中,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对工作的帮助很大,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前提。毕业设计、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也至关重要。知识需要在实践中检验,能力需要在实践中提升。除此之外,人际交往能力、思考问题能力、心理抗压能力等人文素质也是促进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教育两手抓、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两手硬、课程改革与实践环节改革共存。

三、地方工科院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举措

从校友问卷调查来看,湖北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可以满足社会需求,总体上是成功的,但调查结果反映的问题需要同行们在人才培养改革的过程中引起重视。

1.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学生在基础、能力、发展定位上是有差异的,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分类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从自身成长实际出发,自主选择、自我负责,引导学生自由发展。自动化专业在“721”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下,针对拔尖创新型人才制定机电创新班培养方案;针对复合型人才制定了自动化专业辅修培养方案;针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制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2.体现专业特色

专业特色是不同专业间区分的重要依据。自动化专业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有深厚的渊源,以至于两个专业在课程体系上相差不多。事实上,两个专业所属的两个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方向就能很好地将两个专业区分开来。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过程中,自动化专业体现了自己的专业特色,开设了控制理论及应用、检测技术及装置、机器人与模式识别、系统工程四个专业方向,将本科生人才培养与研究生人才培养衔接起来,让人才培养既体现专业特色又具有延续性。

3.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建立以理论的应用贯穿课程始终的课程内容,打破纯理论教学为主的旧课程内容体系。[1-2]课堂教学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贯穿工程意识,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思想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动化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控制系统工程案例分析等应用性强的课程。在课程考核中,引入更加灵活的考核方式,如综合设计、口试答辩等考核方式。通过口试答辩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综合判断能力,同时经常性的口试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就业面试的成功率。

4.重视和加强实践环节

自动化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是学生形成专业概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过程,对于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3]专业知识是学生自身增值的一个重要条件,可以通过邀请知名用人单位到学校开展培训课程,鼓励并指导学生多参与学科竞赛,以及推荐学生到用人单位实习等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4],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

除了专业实践外,从大学入学开始就增设社会实践环节[5],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如社工、志愿者、就业市场调查等工作,了解社会需求、体会人情冷暖,做好从学校到社会的逐步过渡。

5.注重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人际交往能力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虽然自动化专业是工科专业,但很多学生在工作中从技术岗位走上了管理岗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增设了人文方面的课程,如演讲与口才、心理学、社交礼仪等选修课程,也增设了系统工程专业方向,增加了运筹学、博弈论、生产计划与调度等管理类课程,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团活动,鼓励他们多与人交往,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四、结束语

自动化专业属于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的信息产业,发展迅速、需要的人才数量多、知识面广,是科技发展的趋势所在。这需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分类培养出技术应用型、多能复合型和拔尖创新型人才。对于地方工科院校,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分类培养,引导学生自由成长,培养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自动化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凝练专业特色、调整培养方案,并坚持落实实践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相信自动化专业必将焕发昂然的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吴俊清,朱红,朱敬.工科院校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与就业率的关联性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6):11-13.

[2]曲娜.从毕业生调查反馈看一般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3):160-163.

[3]付金沐,陈啸吟,马艳平,等.对地方高校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0):118-120.

[4]吴金顺,张维亚,程根银,等.基于需求型的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10(1):96-98.

[5]王展光,蔡萍,阮启坊,等.“卓越计划”视角下普通本科院校就业教育的研究[J].社会纵横,2013,28(6):308-309.

上一篇:基于系统思维的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研究 下一篇:任职培训“装备构造”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