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培训“装备构造”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09-24 11:19:02

任职培训“装备构造”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装备构造”课程是任职培训学员正式接触装备的首门课程,在任职培训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装备构造”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应根据任职培训装备教学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加强课程建设,培养任职岗位所需的“零距离”人才。

关键词:任职培训;装备构造;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张素宁(1964-),女,河北武邑人,军械工程学院七系,副教授;刘洪文(1964-),男,黑龙江绥化人,军械工程学院七系,副教授。(河北 石家庄 050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军械工程学院院教学研究项目“任职培训装备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12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158-02

任职教育是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主体,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新的全军院校编制体制调整,对任职培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改革尤其是任职培训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愈加凸显。“装备构造”课程是任职培训学员正式接触装备的首门课程,是学习装备测试、维修等后续专业课程以及学员顺利进入装备技术保障一线所必须掌握的课程,在任职培训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学员的第一任职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装备构造”课程的教学改革,应根据任职培训装备教学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加强课程建设,培养任职岗位所需的“零距离”人才。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探索

1.任职培训装备教学特点分析

任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比学历教育具有更强的装备技术背景,更高的装备教学要求。培训的专业大都针对某种任职岗位,但参加培训的学员其知识、年龄和职务结构却千差万别,层次多,起点不同。从学历层次看,有高中、大专、本科,还有研究生。从年龄结构看,年龄最大的40多岁,最小的只有20岁左右。[1]从职务高低来看,有战士、士官、排长、连长,也有团职以上干部。从知识结构看,有的与所学专业一致,有的则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培训专业与所学专业一致的,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甚至有些还具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需要加强对任职工作的相关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等的学习。与所学专业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的,则既要补充必需的专业基础,又要使其掌握任职培训的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的确定

任职教育以满足任职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目的。作为任职培训的主要专业课程——“装备构造”课程教学应以培养学员第一任职能力,提高学员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贴近部队、贴近任职、贴近岗位,注重能力、注重更新、注重发展为原则,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使学员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熟悉典型装备和新装备的性能及技术特点,掌握装备的结构组成及各机构、各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熟悉装备分解结合的方法和一般规律,养成科学严谨的技术作风,具有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装备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激发学员的学习激情和探索精神,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以满足部队任职岗位对装备技术人才的需要。

3.实施“问题导向、需求牵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新理念

任职培训专业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岗位针对性强,“装备构造”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应从学历教育的学科建设转向问题导向、需求牵引。根据任职岗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从装备使用和保障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出发,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注重培养任职能力和创新能力,缺什么学习什么,需要什么学习什么,使所培养的人才具有适应岗位的能力和素质,并具有职业发展潜力。为此,我们在任职培训教学中提出“问题导向、需求牵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新理念,即从满足学员的根本学习需要出发,根据学员的知识基础和个性、能力特点,通过尊重、信任、交流、沟通等极具人性化的方式,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激情,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再提高。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1.优化课程设计,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教学目标从“学科专业”到“实用技能”转变。任职培训学员大多已经受过学科专业教育。任职培训“装备构造”课程教学内容应以体现职业目标为核心,以职业技能为主干,理论教学服务于技能培养。

二是课程内容从“相对滞后”到“实时更新”转变。[2]任职培训课程的出发点是满足任职需求,任职培训课程内容必须适应装备发展的速度,根据任职岗位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做出最快反应,适时调整课程内容,坚持教学内容体系的开放性,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适应性,突出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方法的教学。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课程标准的制定、新教材的编写、课程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都有新信息、新内容、新发展,注重把握教学内容在不同层次培训对象中的起点、重点和难点,将新理论、新技术与新装备内容有效地融合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和主动适应装备发展的能力。

三是加强实践教学,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素质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中用,用中学”的思路,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以装备专修室为主要平台,以专业教学实习基地为基本依托,让学员随时触摸部队主训装备,随时到课堂回炉淬火,不断提高实装操作、维修技能,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素质的转变,切实提高第一任职能力。

2.改革课程教学,提出教学新模式、新方法

针对装备零部件结构及原理枯燥抽象、学员感性认识少的特点,提出“教员引导、实物(模型)认识、多媒体呈现、归纳总结、实践应用、网络补充”的教学模式。教学在装备专修室进行,提供装备整机、零部件和教学模型,以及相关的教学软件、多媒体播放环境和校园网接口。首先学员在教员的引导下,通过动态的解剖实物模拟演示直接观察装备整机及其主要机构、零部件的结构和工作过程,接下来运用多媒体教学环境介绍装备的结构原理,并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引导学员更深入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分析能力,掌握知识的精华,然后通过整机、主要机构和零部件的分解结合,巩固并应用所学知识,最后通过网络资源克服难点、拓宽知识面。在这里知识由枯燥抽象变为生动具体,学员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快,吃得透。既能让学员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锻炼动手能力,还可以开发学员的智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任职培训教学应根据毕业学员反馈、部队调研等得到的装备保障问题,灵活实施教学。教学过程中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强调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以装备保障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导向,灵活开展“启发式”、“学导式”、“问题式”、[3]“研究式”教学。讲授中避免一味强调精讲、细讲,注意深入浅出,启发引导,收放有度,与学员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和互动,并根据学员的反应适时作出调整,使学员逐步养成自觉、主动、积极思考的好习惯,提高学员的任职能力。

3.加强课程建设,构建新手段、新平台、新环节、新机制

构建虚实结合的复合训练手段。通过专修室中多媒体与实践教学并存的硬件条件建设,以及新装备虚拟训练系统的开发,形成软硬兼备的教学环境,实现虚实结合的复合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实体和媒体的自身优势,互相融合,扬长避短,形成传递教学信息的总体优势,促进学员的自主学习。

根据不同层次学员的特点,构建个性化教学平台。对来自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分配去向的任职培训学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以适应复杂多样的教学情况。结合培训岗位对任职技能的发展需求组织施教,在共性化培养人才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利用任职培训学员的隐性知识,融入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促进学员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完善。

构建基于开放式实践教学的技能培养环节。一是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充分发挥不同院校及院校内各大单位的装备优势,构建以自主保障为主、联合保障为辅的装备保障模式。购置供实习用的分机、拆装台和专用工具,并做到配套定位;购置典型装备的教学模型,配备教学所需的装备零部件和教具,以方便实践教学。二是充分发挥部队、地方实习基地的作用。加强与部队、工厂的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新、老装备在实际使用、保障和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广泛利用社会和部队资源,[4]到部队、工厂去,与部队官兵、工厂技术人员一起检查维护装备、排除故障、解决问题,请部队和工厂的技术人员来院讲学等。通过与生产和研究单位的合作,为企业提供科技支持;学校还可获得部分新型装备、部件和仪器,缓解教学训练装备数量不足、新装备不能及时到位给实践教学造成的困难,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三是安排好实践时间。装备课程的学时安排应连续、集中,最好有可以利用的自习时间,使复杂装备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能够顺利展开,并保证阶段性的实践效果。四是开放实践教学。根据学员素质与能力培养的规律,按照从零部件到组合,从组合到整机,最后参与科研活动的序列进行实践组合。开放装备专修室,保证在空间上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员对选择不同机型、不同档次实践项目的需求;在时间上突破正课时间的限制,能适应学员不同培养阶段的实践要求;在管理上适应教学、科研需要,打破学科和隶属关系的限制,发挥科研工作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功能。鼓励有兴趣的学员参与教员的科研项目,提高其专业技术素养。课外实习训练采用学员自主管理的模式,培养学员的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重视实装作业。通过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将学员置身于各种实践活动中,通过参观、调查、实践等方式,使学员在理论教学中获得的知识与实际装备直接挂钩,从而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和锻炼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的能力。

构建基于学员能力素质的综合评价机制。根据“装备构造”课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考试方案上增加实践考核和过程性考核的比例,实践考核和过程性考核占60%,课终考核占40%。建立“装备构造”试题库,试卷由考试中心随机抽取,授课教员不参与,确保考试的公平性,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实践性考核采用现场抽签、现场出题的方式,对每个学员单独进行操作考试。过程考核涵盖小组互评、学员自评、教员评价、理论测试、学生出勤、学习态度、课外实习组织管理情况等,按照一定的比例加权形成过程总成绩。鼓励学员自我完善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实现教学考核从“单一模式”到“综合模式”转变。

参考文献:

[1]王栓杰,等.军队院校任职教育培训隐性知识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继续教育,2012,(5):58-60.

[2]肖晓勇,罗育林.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全面转变及创新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5):34-35.

[3]洛刚.军队任职教育开展“问题式”教学法的研究与探讨[J].继续教育,2012,(5):32-34.

[4]马志强.新形势下发展军队继续教育的思考[J].政工学刊,

2012,(9):32-33.

上一篇:地方工科院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下一篇:机电类课程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