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学生“读”的训练

时间:2022-06-18 08:28:58

如何加强学生“读”的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在发展语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为了使学生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特别重视朗读训练的指导。 “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不读不背学不好语文”。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启发和点拨下,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对所学内容进行感受、领悟、积累和运用。只有让学生多读、多背,才能更多地积累书面语言,规范口头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和表达效果,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语言、锻炼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反复地读,读中有思,思中有感,感中有悟,才能真正理解这些字、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才能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读”能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祖国的语言文字源远流长,精篇华章数不胜数,而选入教材的只是浩浩文海之一粟。学习这些文章,体味作者的意图和文章蕴含的道理,必须通过多读才能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才能提高认识,升华感情。我们必须挖掘出教材的情感因素,把作者寄寓在作品中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思,打动学生的心,激化学生的情。如在讲《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教师抓住等灵车的场面,带领学生细细品味。教师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的词语:望、拄、焦急、挤、扶、踮等,这些词语使学生体会到人们对总理的深情怀念与尊重,学生自己也进入了深深的怀念中。

“读”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读文质兼美的作品。如小学课本中的《火烧云》、《鸟的天堂》、《草原》等课文,还有中国古诗、古希腊的神话、各国的童话,一些适合儿童读的小说,如高尔基的《童年》、《我的大学》等阅读教材,可以帮助学生丰富、积累语言和写作素材。课文中词汇丰富,语言优美、精炼。学生只有广泛地读,反复地读,才能把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词句储存在自,己的脑海里,经过组合、加工、再创造,随时随地流露在自己的笔尖之上。

注重读的方式和技巧。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采取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形式多变,可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使朗读训练不至于成为一种枯燥乏味的机械活动。齐读是训练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最好方式,分角色读有利于表达出任务的特点,个人自由读或默读是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叶圣陶先生也曾经指出:“读得其法,不但能理解作者写什么,而且能与作者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读出感情来并不是容易的事,这需要在朗读技巧上加以训练。课文的内容和体裁决定了朗读时要快慢有致,文章思想内容的变化要靠高低有致的声音来调节。而要想明快的传达段的意义,表达文章中感情的亢奋与跌落、气氛的紧张与和缓,就要求有效地控制读的语速,处理好朗读的抑扬顿挫。

分清读的层次。教师必须首先抓住文章的重点、难点、情点、疑点去确立读的内容和提出应达到的效果。让学生明白我读什么,读懂什么,然后指导学生按层次去读,在细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文章描写生动、意境优美或感情充沛的句段进行细致的品读,使学生读中有思,思中有感,感中有悟,指导学生深化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验,通过品评关键词语、重点句段,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评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对于精彩片段,反复地进行准确、流利的读,达到熟读成诵,牢固地记忆在脑海之中。最后还应读得充满感情。“情”是情感之情。一句话,就是要读出作品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的思想感情。情又是情境之情,读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读又使人如临其境,使人感到历历在目。这是传达情境,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总之,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读的方法掌握与否,直接影响获取知识的质量。同时,读的训练也是一种较复杂的智力活动。学生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如果能够运用合理的方法,随着阅读去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则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会读,这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必要条件。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