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专业音乐院校选修课管理探析

时间:2022-06-18 02:56:42

高等专业音乐院校选修课管理探析

(天津音乐学院,天津 300000)

摘要:在当前高等专业音乐院校的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中,选修课比例日益加大。本文总结了高等专业音乐院校选修课的特点、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以提高选修课教学质量,加强选修课的教学与管理。

关键词:专业音乐院校;选修课;课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206-02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各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先后采取各种教学改革措施,如实行学分制、调整培养目标、修订各专业教学计划、重整课程体系等。其中加强对选修课的管理成为教学改革的标志,并作为推行通识教育的重要环节。

一、高等专业音乐院校选修课的特点

立足于通识教育的办学思想,各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加大了对选修课的开发,并且数量逐年递增。高等专业音乐院校的选修课与普通院校不同,笔者总结了三点特殊性:

1.实践类选修课程较多。专业音乐教学重视实践环节,脱离艺术实践。学校不可能把学生牢牢捆在固定的课堂上,而是要创造条件让他们走向舞台、走向艺术创造、实践的广阔天地。以天津音乐学院为例,实践类选修课39门,占选修课总数的27%。日常各系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也计入选修课中,作曲系将讲座、大师课、工作坊、等活动统称为讲座类选修课程,每学期1学分,4学年共8学分,占选修课总课程的31%。

2.跨专业选课较为普遍。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各专业间紧密关联。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一定的音乐作曲和理论的相关知识;音乐创作专业的学生需要在一定音乐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通晓各乐器的性能;音乐理论专业的学生只有通过对表演专业和作曲专业知识的积淀,才有可能上升为音乐理论的层次,写出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章。音乐史论类选修课程更适合各专业学生学习。各专业的学生通过交叉选课,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感性,当积淀到一定程度后,会对今后自身专业的发展拓宽思路。对于授课教师来说,研究跨专业选修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更有意义。

3.选修课教学形式多样化。随着音乐艺术事业的发展和艺术人才市场的逐步形成,各种新颖的教学形式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如音乐史论类、音乐分析类、合唱等选修课是以集体课的形式上课;室内乐排练、重唱、演奏技法教学等选修课是以小组课形式上课。考试形式有闭卷式或开放式,主要针对理论类课程;表演专业的选修课以音乐会的形式结业。

二、选修课管理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为满足社会对音乐专业人才的需要,近年来,各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加大了选修课的开设比例,加强了选修课的建设和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也存在需要加强和完善的方面:

1.个别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晰。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开设的“必修课”,主要突出学科知识的基础性和均衡性,做到每个学生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达到“公平发展”。“选修课”是在实现基础性、均衡性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有选择的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必修课和选修课没有主次之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尽管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课程审核上常常被忽视。拓展学生思维可以灵活,但要有“度”。毕竟是专业音乐院校,重要的是将音乐与英语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作为学习内容。有的将选修课内容与考研对接,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将选修课上成了研究生考点知识复习课。有的课程属小组课,适合于15人以内进行教学才能出成果,如“指挥”、“重唱”等选修课,目的是利于师生互动,增强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教学效率。但学校考虑节省教育资源,要求教师面对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忙于管理课堂秩序,无从谈及教学质量。

2.课程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各专业音乐院校选修课的质量层次不齐。有些选修课已成为精品课,教师已开设多年,有丰富的授课经验。有些教师将课题研发出选修课,有完备的教材和课程大纲做支撑,并在教学中有很强的责任心。这类课程学生学起来会有很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发挥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有的课程,因各种原因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如个别教师课前没有准备系统的教学大纲,临开课前准备内容,简单复印几张乐谱充当教材,对课程无法保证进度,更无法把控课堂秩序;学院对选修课教师重视不够,地位与待遇偏低,教师积极性、主动性不够,疲于应付等。此类课程让学生觉得纯属浪费时间,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3.教学监管复杂化。学生选课的依据是与兴趣、课程难易度、自我提升、升学、就业等有关。选课制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计划安排学习和工作,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但是S着大量选修课的开设,有些学生选修课的目的仅是为了获取学分,出现旷课、逃课的现象。学生滥用被赋予的自由和权利,如果没有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恶性选课的现象会频频发生。由于学分制淡化年级,依据学生的选课和修学进度决定学业年限,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要以学生个体为单位,教学管理软件功能要强大齐全,而且应用简单方便。

三、加强选修课管理的对策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为保证选修课教学质量和高等专业音乐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改进管理方法。

1.严格审核新开课程。目前学院教务处已把选修课开设的部分权限下放到系里,系里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科知识体系,推荐那些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选修课。授课老师应具备相关学科知识,有一定教学经验,有相关的科研成果。教务处在组织专家评审时,把握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尤其对青年教师,需严格审查课程大纲和教材,避免准备不充分的课程进入课堂。学院应鼓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知名教授为学生开设选修课,包括退休教授或外校知名教授,让学生感受名师的风采。

2.加强课程监管。新生由教学管理人员指导选课,进入二年级后由专业教师指导选课,专业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制定教学计划,安排学习进程。学院要加强网络化建设与管理,实现网络选课,充实每一门课程的信息,如教师简历、课程内容、教材介绍、选课要求等,便于学生选课,也可以更好地控制人数。

选课时间要分预选期和正选期,学生通过试听期再决定选课。美国大学在此方面有一定经验,通常一学期15周,如果学生对某门课程感觉吃力、因病或其他原因不能通过考试,可选择重修或放弃该门课程。在什么时间放弃课程,会对学生的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如第1至9周为无惩罚放弃课程期(Drop Without Penalty),在这段时间可以放弃任何课程,成绩记录为“W”即“Withdraw”;第10至15周为有惩罚放弃课程(Drop With Penalty period),这段时间如果放弃课程,教师认为平时成绩不错,可能会给“W”,反之给“F”。

3.增加课程评估体系。课堂教学监控是各个学校的薄弱环节。学校应成立督导组,成员由系领导组成,定期听课,掌握课堂教学状况。另外应增加学生评教制度,每学期末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教师的授课水平。对于不受欢迎的课程,学校要进行调整或停开;对于受欢迎的课程,要纳入教学计划中,并应有相应的激励措施。

4.增加重修制。重修制指W生因考试不及格,或因其他原因不能通过考试,可跟下一学期进行重学。1927年成立的上海国立音乐院曾实行此制度,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也曾试行过,但都是效仿美国大学的重修制度。

美国大学采用绩分制,将学生的学业成绩分五个档次,即A(优秀)、B(上)、C(中)、D(及格)、F(不及格)。学校要求学生“C”以下的课程允许重修,对于不及格的课程给予重修的机会,对于成绩偏低的课程提供提高成绩的机会。美国高校要求学生如有一半学期缺课,可以“放弃课程”,但学生有课程记录。国内部分高校规定如果“缺课三分之一”,则不能参加考试,美国高校对成绩管理比较宽松、自由,国内部分高校要求则更加严格。由于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学生艺术实践活动较多,所以“重修制”的实行对学院管理更为实用。艺术实践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可以通过重修制积累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学校也节约了教学成本。我国教育部门是不允许收取学费以外的费用的,重修课程的费用该如何计算,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何能实现完全学分制,落实按学分收费是关键。

选修制既有优势也有劣势。针对目前选修课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根据学院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保证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和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托斯顿胡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M].编委会,译.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

[2]张帆.专业音乐教育学导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第1版.

[3]陆飞霞.高校选修课管理探析[M].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上一篇:让晚修成为高职生进步的阶梯 下一篇:关于来华留学生《数理方程(英文)》课程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