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初探

时间:2022-06-18 02:13:32

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初探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中获取知识。教师按照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积极地投身到课堂教学的探索之中,使数学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活跃了,各种语言变得五彩斑斓。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让数学课堂更显精彩。但是,在热闹的表面透出的不全是思维的活跃,还有不该有的浮躁与肤浅。细细想来,课堂缺少的正是静心的倾听。善于倾听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它体现了对讲话人的尊重,对于学习者本身来说,也有重要的意义。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对小学生来说,“听”则显得更为重要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小学生的一个特点是好表现自己,他们只顾表达自己,而没有人倾听别人的发言。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深入地进行调查分析,找到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有效途径。

一、倾听习惯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小学生的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学会听。” 教师对实验的学生进行了倾听习惯的调查,发现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不爱听

学生们都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家人都围着他转,所以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是必然的。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唱歌、跳舞、讲故事,样样都行。但他们不喜欢听别人说话,在别人才刚开始说话时,他们就喜欢迫不及待的插嘴进来。

(二)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

因为小学生的有意识记忆时间较短,上课不到十多分钟,许多学生的注意力开始转移:有的东张西望,有的开始玩小东西,有的打呵欠,还有的窃窃私语,环顾四周,发现在听的学生不会达到30%。

(三)“假”听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努力表现出自己是在认真倾听的: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板一动也不动,表情漠然,让其复述同学的发言也能将就,但是却不能理解和评价这位同学的发言,这样的学生只听表面不能深入理解,不能说是会倾听,这就是“假”听。

二、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

教师有效的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表达的愉悦;教师有效的倾听,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能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一个期待的眼神、一句期待的话语……对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树立了可以效仿的榜样。“嗯,这样说很好”,“哦,原来你是这么想的”,“不错不错,你的想法真是太奇妙了。”学生从老师的倾听中看到:“原来老师就是这么听的,我们也要这么听。”

(二)教给学生听的方法

首先教师要细化听的要求,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要五心”,即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并教给学生一些方法:(1)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2)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3)想想同学说的有没有道理。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倾听方法,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学会先听后说,想好再说,真正养成倾听的习惯。

(三)指导学生倾听的姿势

手势或身体动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学生是否在倾听。课上老师要对学生听的姿势给予认真指导。如: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书上或老师出示的教具,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老师可通过一目了然的观察,了解学生听课的质量,即时得到反馈信息,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利处多多。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并不是发言才是参与,听同学发言同样也是参与。使学生逐渐养成善于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同时,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吸取他人之长,充实自己。还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四)“听”与“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将听与说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在教“6的乘法口诀”时,因为有的学生在课前已经会背了,所以课上教师先让个别同学背一背,其他同学感到好奇(没学就会了)都认真地听着,然后教师让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来验证这几个同学背的口诀对不对,摆完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你验证的是哪句口诀,摆的是什么?怎么摆的?其他同学听完后说一说,他摆的有道理吗?你又是怎么摆的,验证是哪句口诀?又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用开火车式数数,学生只有听好前面的同学说的数自己才能数准确,所以同学们都专注的听,没有走神的。这样把听与说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倾听习惯,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五)培养自控,强化“听”的能力

培养自控能力,必须根据少年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做事能力、不同认识水平和不同的实践经验循序渐进。对此,每位教师都要有足够的认识,但是也不必为此过分着急。因为一般儿童的通病,也正是教师施教的依据。只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不放过每一个时机,严加训练,持之以恒,自控能力就一定能逐步增强起来。例如轻声讨论、响亮发言、认真倾听、有序地分工合作等等,都要明之以理,培养自觉,使孩子们能立下志愿,加强自控,注意训练,养成习惯,从而在习惯中形成优良的品质。

(六)及时评价,鼓励学生

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应及时恰当的进行评价。例如:“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教师应向他学习”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呈现出活泼、热烈的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

三、培养倾听习惯的成效

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养成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们感到,良好的倾听习惯,确实使学校整体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学生们信心也增强了。从考试成绩上看,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老师和学生都尝到了课改带来的甜头。教师一旦从思想之通走上实践之路以后,便出现了教师一直所期待的“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教学景观,“自主课堂:我参与,我快乐;自主学习:我自信,我成长”也就变成了现实。

上一篇:教师成长路上的“教学反思” 下一篇:如何挖掘高中文言散文的内在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