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想像力

时间:2022-06-18 01:03:22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想像力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语文阅读;想像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042-01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像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1.运用教材,启发想象力

想象主要来源于现实,但语文教材是生活的反映,是作者想象能力的一种展示,因此,可以说语文教材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阔视野、储存知识、启发丰富的重要的"训练器材"之一。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语言生动、感情充沛、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学时,可借助于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唤起学生内心的想象,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从而启发学生想象力。科林伍德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画面,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

2.联系生活,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阅读教学中,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的著名词篇《沁园春・长沙》,全词音韵和谐,手法高超,形象壮美,气魄宏大,确实是一篇杰作。但是学生如果只是读读看看,只了解字面上的意思和一些写作特点,是远远不够的,可以选择词的开头三句为突破口,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词的开头三句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首先让学生揣摩"寒秋"两字,大凡诗人对秋的说法不一,有"金秋、清秋、初秋、深秋、晚秋"等等。比较而言,寒秋与深秋最相近,然而仔细品味,寒秋比深秋更添了几多感彩。仿佛眼前可见茫茫天地间,寒风凛冽,万物萧瑟,令人自然想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不正是对这"寒秋"两字最好的诠释吗?就在这样旷远的背景中,有一个人"独立",可想而知,此人决不是一介普通书生。仅仅四个字,就把一个胸襟博大、意志坚定、不畏艰难困苦、顽强拼搏的青年革命家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三句在整首词中并非警策之句,但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想象当时情景,感受诗人激情,接着再读下文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等写景叙事的佳句,对当时的豪情满怀的体会,必将超越学生的年龄、阅历局限,使自己真正置身其中,领悟到更深更广的内容。

3.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在教《石钟山记》一文中,有学生就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经过想像推测,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

4.延伸课外,丰富想象力

要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只限于课堂,只限于课本,那就太狭窄了;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观察生活;要经常带领他们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去学习,去受影响,并有的放矢,随时点拨,方可收到预期效果。刘勰云:"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素材是想象力的翅膀,而情感是想象力的动力。学生如果知之不多、知之不真、知之不广、知之不深、知之不新,想象力就会失去源头活水,难以插翅飞翔。想象力必须以素材和情感为底蕴、为依托,才能充满活力,腾飞到更广、更深、更高的水平,达到如刘勰所说的神驰境界,而课堂之外的素材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延伸到课外,学生想象的翅膀得以高飞远扬。

教学实践证明,在引导学生领会文章字词、语段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进行课内课外、天上人间、古今中外超越时空的联想和想象,把文章的文字符号变成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有助于学生活跃思维,开拓思路,有助于学生达到领悟文章的更高层次,产生更深更广的教学效果。能够成功地运用联想和想象,会使学生的思维闪耀出创造性的智慧火花,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现教学中的最佳境界,增添教学中的闪光点。从而练就学生勇于创新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 2003年。

[2]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爱因斯坦。

[3] 《艺术原理》 科林伍德。

[4] 《马克思思格斯论艺术》第二册 马克思。

上一篇:问题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下一篇:谈初中语文教学之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