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中的倾听与观察

时间:2022-06-17 09:14:40

心理咨询中的倾听与观察

[关键词]心理咨询;倾听;观察

一、如何倾听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能否倾听,是否具备较好的倾听能力,也是决定着心理咨询效果的一则重要技术。这也是一般心理咨询专业人员需要花比较大精力来训练的内容。因为,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发现一般人的交流规律是这样的:当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常常发现对面的另外一个人根本不是在好好地听,而往往是在等待并寻找机会,发现对方讲话稍有间隙,马上就会来说话了。人们相互之间交流得越热烈,这种现象越明显。我们了解了人际交流通常有的现象,也就比较容易理解心理咨询的特殊要求。

心理咨询师是特殊的助人者,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善于倾听是专业要求和习惯。一些主流咨询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咨询师就是运用专业方式,在来访者面前当好一面“镜子”,有助于来访者在咨询师的作用下,更好地看清自己。咨询师善于倾听,就会有助于来访者比较尽兴地表达自己,表达自己遇到的各种事情,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咨询师的“陪伴”下,能够对自己有新的认识,新的感悟。这是来访者最终得以唤起自我内在的资源,积极解决自我心理问题的重要基础。难怪在介绍心理咨询的通俗小册子里面,常常可以看见,有人称心理咨询其实就是“出租善于倾听的耳朵”(Lend an attentive ear to client)。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通常不存在“女士优先”的做法。哪怕咨询师是一位女性,来访者是男子,万一遇到两人同时要讲话的时候,咨询师都会马上停下来,然后做一个自然的手势,一副认真倾听的表情,提醒来访者“你说……”。

在普通人的交流中,为了表示热情、关注或投缘,一般很喜欢接嘴。但是,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接嘴,那就是忌讳了。接嘴对调动来访者自我表达和探究的积极性不利。接嘴万一接错了,还相当伤害咨访关系。即使来访者有时候的表情似乎希望咨询师接嘴,如来访者吞吞吐吐地想表达“窘迫”的意思,咨询师想到了这个词一般也不会说出来,而会略略侧斜着脸,用期待的表情耐心等待来访者自己说出来,看他用什么词语来表示这个意思。万一来访者有点词不达意,用了“很难受”这个词,咨询师也会等他把这个词说出来以后,再提示着问:“你说的‘很难受’是不是‘窘迫’的意思?”让来访者加以确认,而不是在来访者似乎还没有表达完的时候,接嘴帮助他表达。

有位心理咨询师在做一个人际关系的个案时,与来访者一起探讨了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个爸爸带着两个儿子外出旅行。途中,爸爸买了两罐饮料。哥哥拿起一罐饮料以后,先转身交给了弟弟。爸爸提醒弟弟说:“你应该对哥哥说什么?”咨询师讲到这个地方,停顿了一下,问来访者,“你说呢,那个弟弟会对哥哥说什么?”来访者不假思索:“弟弟说‘谢谢’。”咨询师告诉来访者:“事实上,那个弟弟对着哥哥说:‘再给我一根吸管。’”

这个小故事很可爱。要想真正“同感”一个人,就不要代替他想当然,不要接嘴,永远让来访者自己把话说完。心理咨询师要倾听、倾听、再倾听。

那么,咨询师在倾听来访者的时候与普通人在交谈时听他人说话有什么区别?心理咨询师在倾听的时候有一个基本格式:就是要听清“ABC”。A:“发生了什么事情”,B:“当事人是怎么想这件事情的”和C:“当事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是什么”。这是心理咨询师倾听的三个要点。

衡量一个心理咨询师是否听清楚的一个标志,就是看咨询师能否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倾听后的“同感”。大致的语言格式是:“你现在感到……,因为发生了……,而你认为……”。譬如,面对一个患有高考焦虑症状的中学生,心理咨询师在倾听了以后,可能会用这样的格式来表达自己的同感:“你现在感到越来越紧张,因为还有一个月就要高考了,而你是下定了决心非名牌高校不去。这样的情况我能够理解。”

二、如何观察

在倾听过程中,还有一个技术问题需要强调的是,为了判断倾听的准确性,咨询师还要注意观察。一个人在表达自己的时候,并不仅仅使用言语,同时承担表达功能的还有语调、脸部表情、肢体形状与动作等。

上图是加州大学Ekman教授所做的一个研究。让一个年轻女子看着荧光屏必须说:“真好看,真愉快。”但是她的表情和她说的话完全不吻合。其实,这时候让这位女子看的画面是尸体解剖。所以,当发现一个人的脸部表情与其所说的话不吻合的时候,应该相信的通常不是其所说的话语,而应该是表情。 (The Human Face,2003)

有些来访者在咨询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会极力地想掩饰自己。咨询师为了能够更好地同感来访者,也需要掌握一些观察技术。一个人假如想要掩饰自己,他会努力控制自己的外表。但是,很有意思,一个人在无意识中,最容易将自己内在的感受反映在两只脚上,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意识最容易疏忽的是他的两只脚。人一紧张、一焦虑,两只脚不知不觉地就会靠近椅子腿,紧紧地顶着椅子腿,或者是自己的两只脚紧紧相抵。难怪做心理咨询的时候,通常咨询师要能够看清楚来访者的全身,咨询师也会让来访者看清自己的全身。也难怪公安在审讯嫌疑犯的时候,都要嫌疑犯坐得远远的,以便能够看清他的全身。

人躯体中的内消化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同时主管人体两方面的功能,一个是人的情绪感受和反应,另外是人的消化过程。也就是说,人的消化过程和情绪感受是联系于一套神经系统之中。难怪一个人在情绪大好的时候,会胃口大开,在情绪低落难受的时候,会吃不下饭。这样一来,心理学界也就关注于从一个人消化通路上的体征反应来看出这个人内在的情绪感受。

当一个人处于紧张焦虑的时候,虽然他(她)可能不承认,但是很容易表现出如下这些迹象:嘴巴发干、干咳、吞口水,下意识地咬嘴唇、咬指甲,包括咬其他东西。抽烟有时候也表现了这样的心理活动,用嘴唇含住一样东西,可以起到镇静神经,控制焦虑的作用。难怪巴顿将军每当重要的战役打响之前,嘴里总喜欢含着一支雪茄。当助手来帮他点火的时候,他往往会把助手推开。他不是要吸烟,在那个时候,他更加需要的是嘴里含着一样东西的感觉。

一个人内在的异常和焦虑还会表现为较多地眨眼睛。通常一个人每分钟眨眼睛15下,女性比男性略多一些,约20下。但是当一个人感觉紧张焦虑,眨眼睛的次数就会明显增多,呼吸也会变得快而浅。而且,还会在鼻尖、额头等处出现冒汗现象。一般人出汗是全身出汗,假如某个人其他地方没有汗,光是额角、鼻尖,或者手掌心出汗,那就是属于心理性 的出汗,这些迹象往往是这个人内在紧张焦虑的外显反应。

有的时候还可以看到一种颇为有趣的与紧张焦虑症状相反的现象,心理学界称之为“转化反应”(Conversion reaction)。就是当一个人感觉紧张焦虑的时候,却会在外表上故意表现出一种“很轻松”的小动作。譬如,你会发现这个人用手指去理理头发,正正领带或衣领,或者轻轻拍拍自己肩膀处的衣服等。这时候你仔细去看,往往会发现这个人的头发其实一点没有乱,领带也很周整,衣服上也根本没有灰尘。来访者的这种小动作其实就是想掩饰其内在明显感觉着的某种不安和焦虑。

在人际对话的时候,还常常可以看见有人会用手指去碰自己的嘴唇,甚至用整个手去捂嘴巴。依照行为心理学的研究,一个人在说话的间隙,不自觉地用手去碰自己的嘴巴,往往也表示着这个人讲到这个地方,开始有些紧张焦虑了。有很大的可能在这个地方撒谎了,因为一个普通人对撒谎是会感到焦虑的。那么,有的时候是我在说话,对方在听我说话,偶尔也会看见对方在用手碰嘴巴。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这里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这个人这时特别想让自己显得突出一些,矜持一些。另外一种概率更高的可能,是这个人对你所说话语的真实性不自觉地感到怀疑。难怪你一意识到对方在用手捂嘴巴,你在讲话的时候就会不自在,往往就很难会有笑意和轻松的感觉。所以,在国外心理学界流行着一句口号:假如你想做一个良好的言说者,把你的手从嘴部挪开。

在人际对话的时候,还有一个挺有趣的现象,就是当两个人在认知和情感上趋于一致的时候,常常可以发现,两人在动作和体姿上也会趋同,这就是近年来心理学界有人指出的“人际同趋”(interactional synchrony)现象。譬如,当一男一女两个人坐在餐厅里的时候,你用不着走近去听。只要远远地看看,就可以知道这两个人的关系如何。如果两个人关系很好,那么在交谈的时候,突然那个男子端起杯子喝口啤酒,发生了这样一个比较大的动作以后,你马上看那个女子,那个女子的体姿动作居然会复制男子,或者会出现属于一个十分相近的动作。那个女子会端起杯子也喝一口饮料,或者,会拿起筷子夹一筷菜。假如那个女子一动也不动,那就说明他们两人的关系很一般。相反也一样,如果那个女子突然把自己的椅子往前拉了一点,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动作的时候,你看那个男子,多半也会出现一个类似的动作,会去动一下椅子,最起码也会把身体朝着对方方向靠近一些。假如男子没有相应的反应,那么,这时候他们的关系不属于十分亲密。

所以,在心理咨询的时候,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和对心理咨询师的感觉如何,从来访者的外形状态上也可以看出来。譬如,咨询师在交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用手去抚摸了一下自己的耳朵,假如你发现来访者居然也出现了一个与你相似的动作,可能他是用手去抚摸一下自己的脸颊,那就说明这个来访者心里已经很认可咨询师,表现为很容易接受面前这位咨询师的暗示了。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系。电邮:)

编辑/舒 娟 终校/于 洪

上一篇:普通高中同学关系心理辅导研究 下一篇:中等职业学生中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