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分析

时间:2022-06-17 09:06:54

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使得国与国之间、社会各部门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科技资源、技术、人才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党的十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当前,我国还存在科技实力整体水平不高、科技创新体制有待完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有待加强等突出问题。在此背景下,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高度重视科研协同创新机制的研究,多措并举,不断提高欠发达地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是指企业公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究机构)三大主体在政府、金融、技术支持机构等的协同合作下,投入各自拥有的资源优势和能力优势,共同进行技术研发和科技攻关的协同创新活动。各利益攸关方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资源,充分发挥科研管理机制对科技创新的激励、支持和引导作用,为我国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做出贡献,推动科研协同创新联盟的形成。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是激励国家科技发展的必要途径,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 协同创新是目前的趋势

当前,国外针对联合创新所做的研究较少,且主要是宏观层面的,其研究的趋势中已经隐含了创新过程中企业内部各职能、各创新对象、企业与环境协同的思想。协同创新作为一种有效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的创新方式,已经逐步受到国内理论界、实务界的重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单个技术创新的作用往往是有限的,企业的技术创新往往以组群的方式出现,必须以系统的观点,从战略的高度和组合的角度,来研究联合创新联盟中的利益分配机制、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它们的有机结合和协同作用才能促进企业间长期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纵观国外学者的研究报告,都已突破SCI为基础的科学引文计量研究的束缚,逐步走向科研机构及企业公司科技绩效的评价。

在国内,20世纪80年代,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关于科研协同创新效果的评价研究逐渐兴起,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从早期以定性评价为主的研究逐步转变为采用模型和指标体系的定量评价研究,如德尔菲评价法、灰色评价法等被广泛用于科研实践中。科研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的加速器,需要各种相关因素的相互配合,而构建新型的科研创新评价体系和信息管理系统,为科技发展服务,是当务之急。国内关于科研协同创新效果的评价,目前还局限于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方面的评价指标。

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讲话中强调,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杨睿(2012)认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的重要环节。徐言生(2011)指出,加强科研工作,通过学校统筹、专业组织、教师实施等方法,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促进二者协同发展。魏海燕(2012)通过总结国内外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的异同点,分析出我国高校科研方式存在的问题,用协同理论去分析科研问题,试图构建出我国科研协同创新评价体系,对我国科研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人才素质和能力,以科技研发、技术支持、科技成果推广为重中之重。

2 协同理论和科研联合创新的要素

协同理论,又称协同学或协和学,是系统科学中的一个分支理论,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系统中的多个子系统或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协作,通过非平衡的变相在自组织系统中形成有序统一的宏观结构。在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会形成新的空间、时间或多功能的有序结构,自组织的序参量也会对系统中的其它变量产生影响,通过不同变量之间的作用形成协同效应。协同理论可用于考察科研协同创新体制的评价研究,通过对协同理论的科学计算,计算出合理的信息数据,成为科研评价体系中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向。

一般来说,高校中的科研协同创新体系是以高校科研评价为背景,主体包括政府部门、高校教师、科研人才、企业公司等,通过对多方资源的整合和自组织活动,将科研体系中无规则、无秩序要素进行充分合理再利用,通过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合作与能力创新,建立起有效的自组织管理体制,全面实施科研协同创新发展战略。评价内外因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科研目标、科研主体和科研方法;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安全因素、科研人员素质、科技管理水平等。通过二者的完美结合,构建起有效的科研协同机制。

3 科研协同创新体系的集对分析

科技发展与研究成果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涉及到研究人员、技术人员、企业主、社会大众等多个方面,贯穿于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如果二者的关系处理得好,就会明显地提高我国在世界科技竞争中的地位,满足我国深入开展科研体制改革的愿望。从集对分析的角度将科技发展与研究成果视为一个具有同异反关系的集合对子,利用集对分析理论建立一个新的科研协同创新模式,从而找出二者之间的协同关系和变换规律,为科研体制的创新提供合理化路径。对集对中不确定性与确定性的相互作用以及不确定性与确定性的两个集合所进行的一种数学而系统的分析,并且对其进行度量刻画,这样两个集合在我们论述问题所需要背景中就可以得到两者同异反联系度表达式,而且可以推广到分析由小于、等于4个集合所组成的系统,由此我们就可以去深入展开有关系统的预测、联系、仿真、演化、控制、突变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

结合上述的集对分析理论,科技发展与研究成果的联系度表达式可以转换成一定的几何模型,得到二者关系的协同角模型。随着科技发展与研究成果同一程度的增大,与之对应的差异区变小,对二者都是相当有利的。得出以下结论:α=30°是科技发展与研究成果的基本协同角;α=60°是二者关系的反关系平衡角;α=90°是二者关系的利益平衡角;超过90°,二者关系将出现不平衡状况。

利用集对分析原理对科研协同创新体系的内外机制进行考察,选取某地区近5年来影响科研协同创新体系的4大要素: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利用集对分析原理,做出该地区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各要素交互关联度。

4 目前我国科研协同体制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科研体制改革的历程来看,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还存在矛盾之处,不能起到有效地协调作用,科研的生产主体、科研的消费主体及科研中间组织的关系没有得到科学处理,需要进一步通过研究成果的转化达到促进科技发展的目标。我国通过加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投入,在以优化资源配置的科技体制改革中取得许多突出成就,增加了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竞争力,为未来发展赢得了主动权。但是,从阶段成果来看,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尚未实现,国家宏观管理体制尚未发挥有效作用,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协同体系尚未完全形成,通过上文中的集对分析可以发现科技发展与研究成果之间的转化还存在一些矛盾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4.1 科研协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科研协同创新体系中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四者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关系尚未理顺。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多以短期为主,缺乏长期的互利共赢合作,利益累计点多锁定于眼前的阶段性成果,不能很好地达到长效合作的战略性层次。利益相关者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归根结底是由于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有限,政府与市场各自所管辖的范畴有重叠和交叉,但国家的宏观科技管理体制未能发挥及时的引导作用,影响各方之间利益平台的建构。

4.2 科技进步与研究成果转化之间的正相关性弱

高校和科研机构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科研成果,但是对科技成果的利用效率低下。我国有大量的科研院校、研究机构为技术研发提供技术支持。目前,我国的知识创新能力较强,不论是科技论文的发表数量还是专利发明的申请数,都在国际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企业作为承担科技发展的利益主体,还只是从短期的经济收益出发,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远远不及发达国家,缺乏对科研创新领域的持续关注,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科技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远远落后于工业化国家。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就国内市场的现状看,具备创新能力的顶尖级人才大多集中于高校和科研院所,他们所研发的科技产品抑或提供的创新成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实用性较差。

4.3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直接影响经济效益

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被企业成功转化利用的效率较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大中小型企业来说,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收获大量的经济利益,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但是,由于科技中介组织的缺位,技术市场体系的建立受阻,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导致尽管有突出的科研成果,但也不能在技术与经济利益之间进行同等转化,协同创新体系的建立就无法带来经济收益。科技成本的投入未能带来直观的经济效益,势必挫伤企业政府对于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

5 对策建议

科研联合创新机制是以整体方式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放在技术创新、知识创新领域,为全面建成创新型国家努力奋斗。

5.1 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企业与市场联系最为紧密,了解市场中社会大众的真实需求,为进一步的科研创新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核心力量。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企业的经济开发与发展投入比例较小,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研发。企业中往往凝聚着大量的科学技术人才,需要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创造出有效的经济价值。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吸引高校和科研院所中高级人才的重要因素,我国企业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

5.2 构建按创新链各节点贡献比的利益分配机制

在协同创新初期阶段,由于协同各方彼此信任程度不高、协同创新前景不明朗,参与协同创新的各方比较关注眼前的实际利益,在此阶段以现金和物质形式出现的利益分配形式更能为人所接受;在协同创新高级阶段,随着创新团队中信任程度的增加和产业的扩张,智力股权(Intelligence Share)成为―种更好的利益分配方式,它有利于实现利益及时分享,让每一位参与者都真正把协同创新都当着自己的事业而关注其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建立完善的科研联合创新体系,是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共同愿望,是国家深化科技改革体制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政府与市场互利合作新机制,提升政府宏观管理能力,发挥市场规范的导向作用,转变企业技术在创新中的角色与地位,将进一步深化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创新机制,真正实现联合创新、科技进步、成果转化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补,达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目标。

(摘自《科学管理研究》2014年第1期,原标题《科研单位与政府企业联合创新模式》)

上一篇:极薄煤层工作面自移式顶梁支架的设计及应用 下一篇:生物课堂教学中艺术性语言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