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精致化”管理的反思与实践

时间:2022-06-17 03:04:54

学校“精致化”管理的反思与实践

当下的学校管理已经进入“精致化”时代。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告诉我们:大境界、大事业都是由易事、小事累积而成的,他们的成败往往由细节决定。一所学校能否真正成为精品学校,关键在于学校精致化管理的智慧。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教育局大力推行的“精致化”管理,又把“精致化”管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教育管理理念追求的不仅在于“细”,更在于过程和结果的完美性,因此,操作起来更加困难。对此,笔者所在的学校结合这一教育管理理念和本校的实际情况,不断转变思想,拓展新思路,出台新举措,致力于“精致化”管理,努力赋予学校管理质的飞跃。

一、赋予“精致化”管理以人文光辉,彰显学校精神

教育的实践对象是“人”,是学生,教育所追求的是学生的生命成长,是学生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和谐,是学生生命价值的实现。学校管理的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的“教育性”,他是基于“生活”,源于“生命”,而又臻于“生长”的调控过程。生活是琐碎的,然而生命又是崇高的,其生长是不容懈怠的。“精致化”管理自然而然成为学校管理课题领域中的应有之义。

“精致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文化。要求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要让积极向上的这种意识、这种文化成为学校每一个成员的自觉行动。学校就是要用学校精神来支撑和维系,让各个管理层面都围绕这种精神来制定规划和措施,同时将这种理念渗透于管理的方方面面,渗透于管理的全过程,这样“精致化”管理才会有保证,才会有灵魂,才会独树一帜。

近年来,我校把“目标教育――发展好我们的学生、成长好我们的教师、经营好我们的学校”作为学校办学的基本理念,走内涵发展之路,并向社会积极推行先进的教育理念。学校努力为师生的发展创设广阔的空间,提供充分展示成功的机会,激发无限的创造热情,营造完美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适合的教育,让每一名教师都找到适合的发展,让学校成为师生健康生活成长的精神家园。如今,在“精致化”管理之下,学校的目标教育特色日渐成熟,彰显学校文化的“诚毅精神”,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走“精致化”管理创新发展之路,形成个性与特色

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各校的素质教育理念和措施大都是一致的,然而“千校一面”却打造不出有真正内涵的精品学校,这是因为缺少“上海世博会”各参赛国紧扣主题又不失“匠心”的功夫。很多学校建设往往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犯了从“普通”到“普通”的形而上学错误。由此可见,学校管理者只有立足本地区学校教育实际,对本校的“特殊性”进行细致研究,精心谋划,并把素质教育的理念创造性地在本校师生身上予以实施,才能让“千校一面”变成“各显神通”。

1.着力自主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新课程改革的继续实施,现代教育装备技术的进步,将给学校管理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但管理者的教育理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学习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经营管理理念有待进一步完善,教育改革的难点、热点等各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学校必须以敢于挑战自我、勇于承担责任和不畏艰难险阻的勇气,走自主创新之路。

2.坚持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学校管理立足创新,还要善于吸纳外面的先进经验,二者紧密结合,有利于加快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利于完善学校的“精致化”管理发展规划,有利于围绕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大学校建设和制度更新,推动学校“精致化”管理的及时升级。

3.搭建新型管理平台,形成文化特色

具体要通过搭建信息管理、队伍建设、学校文化和人才成长四个平台,启迪师生智慧,发动全员参与,凝聚集体力量,全力以赴建设管理科学、绩效显著、文化鲜明的特色学校。

三、探索“精致化”管理的实施策略,提升管理实效

如何将“精致化”管理理念移入学校管理实践中去,是摆在广大校长面前值得探索的课题。

1.建章立制分层负责

学校管理要以国家的教育法律、教育法规为根本依据,结合本校的情况,制定所有的岗位职责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不断进行修改、充实、完善,形成本校的管理制度体系。这些制度成为学校所有人员的行为标准,并为大家提供权益保障。

学校管理可以实行以年级为主、管理重心下移、分条分线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党委、团委、工会、年级组、教研组及各职能处室的工作积极性。各处室中层干部既要学会分工合作又要有全局意识,将全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校管理成为一个循环有序的系统。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实行行政领导轮值制,中层干部承包年级制。这样就可以层层落实责任,使学校的工作“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干”。这种求“精”、求“致”的管理要求,就会成为全体教职员工具体可行的工作目标,并能内化为师生的潜在意识,形成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习惯。

2.构建“三全”运行机制

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一定弱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性,这是由学校教育实践的本质决定的。因此,学校制度的运行和总体工作目标的实现,更需要各职能部门的齐心协力。鉴于此,构建“三全”运行机制(即全面参与、全面实施、全面监控)就有其必要的现实意义,该机制强调人人都是管理者同时又是被管理者,将学校工作全部纳入管理系统,不留管理死角和盲点。

在管理实践中,还可以尝试运用“矩阵式机制”,即将学校的各功能组织作为横向结构,将各项具体工作过程作为纵向结构,二者交叉相联构成矩阵机制。各职能部门紧紧围绕学校的工作,即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分工,有协作,这样就能避免出现相互扯皮或管理死角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学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以保证学校管理从上到下政令畅通,按规行事。以基本制度为参照,结合以上两种运行机制,工作的制度化、有序化、标准化、精致化、特色化就能够较好地落到实处,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有效地提高学校管理运行中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真正展示出“点点滴滴求合理,细微之处见管理”的功夫。

3.刚柔相济的人文管理

当前,学校管理者都乐于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并积极推行竞聘上岗制度。学校以民主推荐、群众投票、领导考核的方式,把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同志充实到干部队伍中去,不断加强行政班子的执行力。

不过,制度和机制作为“管理工具”的刚性特征与学校管理的“教育性”和“生命化”特征决定了“精致化”管理必然是刚柔相济的人文管理。一个优秀的学校管理者,还要着力于柔性的人文管理的建设:让师生的生命多几分幸福的,让师生的生活多一份温馨的暖流。为此,在管理上就要坚持民主治校,真诚地面对每一位学生和教职员工,让他们有机会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管理者要经常换位思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教职工解决实际困难。这样,教职工就会产生“与学校共荣辱”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使学校管理真正成为“合法、合理、合情”的人文管理。

4.合理打造管理文化

“精致化”管理从校长方面看,是校长能力与水平的艺术体现;从学校文化上看,是学校认真负责精神的一种体现;从学校发展来看,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途径。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深谙“精致化”管理的奥秘,在管理学校、处置问题上力求于细微处见功夫。然而学校管理绝不仅仅是校长一个人的事,它实质上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每位师生就是构成这一系统的一个环节,校长也不过是其中之一。因此,“精致化”管理需要整合学校每一个人的力量,才有可能焕发生机与活力。

“精致化”管理是一种境界,它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高不可攀,它就存在于学校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我们必须不断改变粗放的工作方式,事事力求精致,长期坚持,形成习惯,铸就品质。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当我们赋予管理过程一个质的飞跃,“精致化”管理成为每一个教育者内在的一种理念时,它将不只是一种管理体制,也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它必将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此时,一种管理文化就自然生成了。

总之,学校“精致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管理的诸多层面,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和实践,不断加大教育“精致化”管理的创新力度,把管理伸向更微小的细节,精心对待每一件小事,精细完成每一个步骤,才可能打造出一所内涵丰富、品质精良的学校。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盛泽三中,江苏 苏州,215227)

上一篇: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思路探析 下一篇:实施高效化学课堂的“愉快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