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其经济影响

时间:2022-06-15 09:18:11

浅谈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其经济影响

摘 要 在人口结构已悄然变化的情况下,我国长期经济增长所得益于的人口红利正逐步消失。而由这所带来的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将带来诸多的经济影响。在产业和贸易方面,虽然短期对我国制造业造成发展压力和萎缩困境,并带来劳动力市场的失业难题。但长期来看,会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参与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和居民福利的改善。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人口红利 产业结构 劳动力密集产业 居民福利 产业革命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一、 中国劳动力市场变化及其原因

伴随2004年民工荒现象的首度出现,劳动力短缺问题的波及范围愈来愈广,影响程度也日益深刻。其一度从季节性的局部用工短缺演变为波及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等多个制造业核心地区的民工荒, 企业的用工成本持续上涨。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已经并将继续发生重大的变革,劳动力供给缺乏弹性和工人工资一直处于低位的情况,将不能被变化了的人口和城乡经济结构支撑下去。这就不得不提到中国的人口红利转折点,即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相应不再下降的转折点。由于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长和抚养比下降创造了人口红利,因此这个转折点意味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根据中国社科院所做预测,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逐年下降,预计在2013年前后达到峰值,届时劳动年龄人口总量接近10亿。自那时以后,劳动力的绝对数量不再增加。而且,在达到峰值之前,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率已经递减。因此,无论如何我们不能说劳动力仍是无限供给的了。我国作为世界上首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老龄化现象也充分体现了这一人口的结构性变化。

在这样的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变化下,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和产品竞争力的下降,将成为必然结果。而伴随着产品竞争力的下降,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失业又将成为我们必须应对的难题。而这一问题到来之迅速,之严重已经在我国显露端倪,例如家电龙头美的裁员32000人,雅戈尔裁员1.7万人,汽车龙头裁员5600人。作为制造业龙头企业的裁员行为,无疑释放出制造业发展的不良信号。面对人口红利消失引起的劳动力市场的双向难题,我们应分析它在不同方面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从而才能正确应对。

二、 劳动力市场现状对产业和贸易发展的影响

(一)劳动成本上涨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人口红利消失导致我国对外贸易中比较优势的丧失,由要素禀赋说(一国生产并出口较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以市场中仅有劳动和资本为例,随着劳动力要素成本的提高,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将不负存在。而且在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中,由于要素数量变化引起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有偏向的扩展,可知,伴随人口红利消失的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将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遭受更大的损失。这就需要改变过度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现象,加强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换。而无论资本、技术还是其他密集型产业,都需要资本市场和金融业的强大后盾支撑,需要金融业的改革与完善,加强资本要素积累,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信贷、出口政策等,以增强其与发达国家竞争时的后发优势。我国若利用好偏向出口品密集使用生产要素的这一变化,就相当有利于降低我国的劳动依存度,释放部分劳动力从事高端产业,比如新型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创新性行业。而这些行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制造业等传统领域的生产效率,带动其不断优化升级,从而实现良性的循环。

(二)劳动成本上涨对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影响。

自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以来,我国在人口红利的作用下,凭以廉价劳动力,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投资设厂,将中国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即初级产品的加工制造地。代工这一名词也就在我国流行开来。多年来,中国以这种方式从事加工贸易,积极投入国际垂直分工的下游制造环节,通过扩大产品市场以及更大的分工网络获得更多的贸易收益,积累了更多的资本。但是,在目前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我国正在逐步丧失世界制造工厂的产业分工地位。以汇丰银行的数据为例,我国的制造业经理采购指数从去年7月份开始就低于50,而这正代表着我国的制造业进入萧条,进入萎缩。而印度、越南和非洲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正在享受廉价劳动力所带来的大力发展制造业的机会,这就使得美国等国家的企业,正不断将产业转移投向生产成本比中国更低的国家。另一方面,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美国已经意识到自己实体经济的薄弱。其长期依靠过度内涵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实体与金融服务业发展不相适应和产业空心化等一系列问题。美国必将逐步引导其产业回流,特别是在中国的生产成本与美国的差距日益缩小的情况下。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称,到2015年,中国的制造业成本将仅比美国低5%到10%。我们必须对产业链分工的变化做好应对准备,加快中国从“制造大国”、“世界加工厂”向集设计、科技、创新为一体的“创造大国”。面对产业梯度转移的新的局面,我们应利用好这段转折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实现产业的软着陆和自然承接,防止再出现经济结构的断层。

(三)劳动成本上涨对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

由于我国长期作为低端制造业加工地,和世界代工角色,使得我国长期处于国际贸易的不利境地,承受“价格剪刀差”的不利后果。若我国能积极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促进产业链、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的优化升级,将长期有利于我国贸易条件的改善,使中国由贸易大国真正转变为贸易强国。这就需要我们寻找参与国际分工的其他优势,投入更多参与到创新中去,改变当前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生产方式停留在低水平重复的局面,逐步利用产品差异化,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这样一来,贸易条件恶化的情况将被逐步改善,我国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在这种新的优势的内生过程,同样需要政府制度的改革和引导,政府需要加强政治体制改革,为降低社会整体交易成本提供有利环境。

三、 劳动力市场变化对改善居民福利和市场容量的影响

在我国处于显著的二元经济结构时,劳动者的工资长期低于其边际产品价值,工人报酬不能通过劳动力市场被合理反映出来。这也就造成了我国经济不能有效充分地被国内消费拉动起来的重要原因。但由人口红利逐步丧失所带来的工人工资水平的提高,将是长期性的和结构性的转变,将有利于劳动者购买力的增强。从而国内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这也是改变我国经济发展对出口和投资依赖度过高的机会。

四、 人民币升值与劳动力市场现状共同作用对经济发展道路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一直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且人民币升值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们应把握好其升值进程,利用好其升值对我国经济转型的益处。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经济向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国内资源的节约。但是人民币升值的这一优化作用却会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条件下,通过劳动替代约束,被严重弱化。在当前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之后,没有国际定价权的我国企业不得不通过自主创新或引进技术来降低成本,促使单位产品资源消耗下降,从而弥补和改善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不利影响。

五、 结语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在短期内,肯定会使我国出口企业、制造业承受巨大压力,也将会带来国内失业问题。但长期来看,这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经济转型一次重要机遇。 一场新的产业革命正等待着我国的积极行动。

参考文献:

[1]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5.

[2]苏科五.国际贸易.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6.

[3]王清.机构预测2015年中国人口红利时代结束.华夏时报,2009年05月01日(1).

[4]蔡昉,中国人口红利正在消失.

上一篇: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的现状和政策优化 下一篇:体育营销如何“傍国际大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