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6-15 08:39:55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学校开设的课程都应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个中心。历史作为一门涉及面广,学生学习时间较长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若给予足够重视且方法得当,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影响。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及培养方法

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对历史学科内综合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概念。跨学科知识的传授可以采用教师联合备课的方法,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根据学科内容建立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把历史知识与政治、地理等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学习。

1.美术欣赏能力。

历史学研究内容涉及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是人类社会发展中许多优秀成果的总结。这些研究对象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审美内容,例如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学和书法作品等。教师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审美水平,让学生得到“美”的体验,受到“美”的熏陶,领悟社会和文化之美,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与生活情趣。

2.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制胜的法宝。高中历史中有许多与创新有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进行社会变革的人和事、进行科学技术革新的人与事。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应对某些历史事件给予固定的解读,而应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得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仅在这一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即可。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广阔的视野,这为学生思维的活化、创新意识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实践又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培养的。具体做法是鼓励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多开展研究性、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和生活观察,发现问题,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多种能力。

3.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是对一系列信息进行提炼总结的能力。在信息社会,概括能力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教学内容囊括了人类社会几千年发展中的方方面面,所包含的信息量巨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对那些具有共通性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例如,在讲解每一朝代的文化和艺术的内容时,每讲完一个朝代,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类归纳;当讲授完几个朝代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归纳总结各个朝代文化和艺术所具有的鲜明特点。

4.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基础。没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概括能力等都不能有效提高。只有切实提高理解能力,才能懂得如何欣赏美,才能知道如何创新,才能进行有效的归纳总结。要想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历史老师就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理解去认识历史事件,从而将这些历史知识储备在脑海中,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历史知识。

5.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沟通的效果。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某些有争议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讨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例如,在讲解一些没有定论的历史人物或事件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辩论,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结论

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树立“高中历史教学不应是向学生灌输历史知识,而应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课程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的理念。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重视对上述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应注意到各方面能力培养间的相互关联性,切莫顾此失彼。 [Z]

上一篇: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下一篇:辅助图在方向问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