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质量管控机制初探

时间:2022-06-15 11:22:40

高职教育质量管控机制初探

1持续改进

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不是仅对教育教学的实现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而是针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包括直接和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各过程。这种监视和测量,主要是考察各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当没有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或纠正措施,以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体系文件的符合性。运用P(Plan)、D(Do)、C(Check)、A(Action)循环的理念,分析已出现问题或潜在问题的原因,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重视内部审核

内审是监视与测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是全面性的,也可以是局部性的、抽样的。局部定期内部审核:教学管理部门组织的期初检查、期中检查、期末检查,每周进行的教学秩序检查;保卫组织的安全检查;总务组织的卫生检查等都是由职能部门组织的。而管理者代表主持的与年度行政工作考核结合在一起的全校性内部审核工作是全面性的定期内部审核。内审之前一定要召开内审员会议,对审核依据、审核范围、审核尺度要提出要求。内审员要避免检查本部门,还需要掌握ISO9000标准基本规范并熟悉被审核部门工作内容。内审时重点检查日常工作过程记录的规范化,同时要注意受控文件的管理。由于多数的监视、测量记录是可以保存的,为了后面的信息分析准确性,要求数据、记录检查尽可能地提供原始的、有效的资料依据。

1.2建立信息分析机制

领导层决策需要信息,否则决策和持续改进成为空话。信息提供包括主动信息和被动信息。主动信息包括日常工作过程的记录,它提供了对资源管理过程、教育教学服务、产品、服务的监视与测量的信息,这种信息是管理层通过主动实施监视与测量获取的。但是实际工作中,也有一些信息是被动接受的,顾客满意、顾客需求如教职工反映意见或学生投诉、教代会提案、举报、上访等即是如此。ISO9000要求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因此,顾客满意度测评和投诉热线等信息需要有一个机制进行有效的收集、整理、分析,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信息,也是最高管理者决策和持续改进的基础。

1.3重视跟踪和验证

高职院校通过引入ISO9000架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学校对各项工作的监控工作已经比较成熟,但后续的数据有效性分析及跟踪和验证相对较弱。这就要求每次内审要对上次出现的问题进行检查,尤其是对提出的改进措施进行验证,避免由于没有制定出有效的措施,没有预防潜在不合格因素,致使一些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因此,当发生不合格项或潜在不合格情况出现时,要分析产生不合格项和不期望情况的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潜在不合格项或不期望情况转变成不合格项。

2严格编制体系文件

2.1体系文件定位符合高职教育

为了保证质量管理文件的适应性,前期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包括向用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聘请企业专家召开座谈会等。收集的资料要满足国家有关高职教育、高等教育的有关法规、政策及相关制度,还应考虑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具体要求,充分收集专业所对应的行业要求。

2.2编制质量管理系统文件

编制质量管理系统文件必须要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高职职业院校质量管理体系采用三层文件体系较为合理:第一层为质量管理手册,涵盖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管理职责;资源管理;教育教学服务的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第二层是程序文件。只有明确学院各种岗位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才能确定学校各项工作应遵循的程序,从而使各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第三层作业指导书。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与原有的学院管理文件有效衔接,质量标准一定要以满足顾客需求作为主要标准,要制定质量标准和保证质量标准实施的措施文件。质量记录作为载体是一种特殊的文件,是监督和评价整个体系运行情况最直接,也是最基本的证据。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是“无记录,无行为”,通过对记录的监控便可以对整个体系的运行进行有效的监控。

2.3体系的运行

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学校应严格遵守ISO9000的八项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时刻坚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这一基本原则,对影响教育质量的各个环节采用PDCA的循环方式加以控制。通过满意度测评数据及时、全面地收集信息,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影响质量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因素,提出改进意见并实施纠正措施。

3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后起之秀,质量管理需要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刻不容缓。因此,引入ISO9000标准构建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规范高职院校各项管理工作,建立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的机制,可以提高学校自身竞争力。如何有效地将ISO9000标准融入高职院校的实际管理中去,必须按照ISO9000标准所倡导的过程管理、持续改进的思想。持续改进机制包括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监视与测量、跟踪验证、数据分析、纠正措施等基本要素。以ISO9000标准构建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时,不能生搬硬套,而应具体分析高职院校实际情况,遵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确定各个规程的接口、职责权限和规范流程,建立各部门作业指导书,制定工作标准到具体岗位,使持续改进的基本要素分解到各个部门,从而真正建立有效的持续改进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家长和社会满意度,促进高校办学的开放性和国际化,有利于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以社会需求为主导,质量标准多样化和创造性的更高要求为教育质量的特征,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使得高职院校各项建设沿着高职教育内涵全面发展,提高了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在严格按照ISO9000质量标准管理高职院校的同时,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作者:黎梅

上一篇:探究校园后勤改革的思考 下一篇:校园后勤文化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