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学生认识“0―9”

时间:2022-06-15 05:32:07

怎样教学生认识“0―9”

对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是数学知识符号化的开端,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前提、起始和核心。也可以说,“0―9”这十个数字是数学的根基,更是数学的精华所在。一年级的小学生要学好数学,首先要从牢固认识“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的意义开始。

我在《可爱的校园》这一课的教学中,先把新生带到校园内,让新生一边看一边说找到了哪些“数”,如“我们的操场上有8棵树”“我们的校园里有5间教室”等,然后让新生观察教室有几个门、几扇窗户等,最后出示情景图,为新生提供充分的机会,让新生轻而易举地说出图中有些什么。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新生看图说话的机遇,培养新生看图数数、看图算数的能力,这样既能激发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提高新生认知能力,也能开发智力。

呈现在学生眼前的信息一般是不规则的,教新生数数就要引导他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地观察。在数数的过程中,培养新生观察能力。在说数的过程中,我引导新生用数的形式来描述图中的信息。如“图上有几棵树?”这样,学生便开始数数。有些新生会漏数或多数,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我就让学生再数一数,从中纠正错误。

在提高认识的练习中,我采用“从学生的自己身体上找数”的教学方式,这对学生认识数有较好的帮助。当然,很多学生在认识数的符号与理解符号的意义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新生之间的基础也很不一样。一些新生能直接数数与读数,但对数的认识、数的意义并不像数数那样自然顺畅。

一、一年级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的特殊性

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以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开始与抽象逻辑思维相互促进的过程。林崇德教授在《关于一年级小学生数概念和运算能力发展的研究》中指出:“6至7岁一年级小学生的概括水平和幼儿的概括水平差不多,属于形象直观的概括水平。”所以我在学习中就依据“形象直观”的特性来引导他们建立数的概念。

我在学习一年级数学教材中体会到,对“10以内数的认识”的编写思路是:先集中认识“1―5”各数,之后单独安排学习第几、几和几、加减法。在学习“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时,把“6、7、8、9”合在一起认识,“10”单独认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在教学生认识“0―9”这十个数字的过程中,是这样做的:我把“0―9”这十个数字分成三组(第一组是认识“1、2、3、0”;第二组是认识“4、5、6”;第三组是认识“7、8、9”)进行教学比较好,学生也易于接受。在认识第一组数字“1、2、3、0”时,等学生把这一组的四个数字认识到熟能生巧,对第二组数字“4、5、6”有渴求学习的程度时,再进行认识“4、5、6”这三个数字的教学。依次类推,等到学生把第二组数字“4、5、6”这一组的三个数字认识到熟能生巧,对第三组数字“7、8、9”有渴求学习的程度时,再进行“7、8、9”这三个数字的教学。这样,对以后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就会轻而易举。

二、合理地使用数学模型、直观教具等必备工具,使学生学会使用直观教具认识基数和序数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中都表明: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有了教师的启发引导,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直观教具的第一印象,认识与理解数学符号(不仅仅是“0―9”)所代表的实际内容、实际意义就容易多了。

当今处在信息化时代,一年级小学生最喜欢动态的课件展示,教师一边展示实物,学生一边数数。有时实物一个一个地出现,有时两个两个地出现,有时三个三个地出现,有时全部出现……再加上奇妙的声像效果,学生会学得轻松自在,兴趣高涨。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其认识论中曾指出:任何学习和任何记忆必须以某些早先存在的结构为基础形成。我在教学中广泛使用计数器、小磁板、卡片、小小木棒、图片等多种多样的直观教具,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表示事物和数的表示意义,从而形成数字的记忆。

我在教一年级小学认识“0―9”这十个数字中,一开始是用“数小棒”“数手指”等方法进行的。随着时间推移,我教会学生使用“在小磁板上摆印有动植物的图片”进行识数。这样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直观地体会到数字是怎样按顺序出现的。但是在数数的过程中,什么时候用什么样教具最合适,还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改变,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有张有弛,教与学会显得更加流畅、生动和有趣,从而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比如,我在对一年级的12名小学生进行分组教学中,教他们认识“4、5、6”的教学时,我先让12名小学生把自己的6根小木棒摆成一排,然后我问他们:“谁能拿出左边的4根小木棒?”12名小朋友很快把左边的4根小木棒拿在手上向我展示。接着我又说:“请小朋友们把手中的4根小木棒放回原处,再从左边数一数,第4根小木棒是哪一根?并拿出第4根小木棒。”大家想了一会儿,有3个小朋友看着我还是拿出了第一次的4根小木棒。于是我就问小朋友:“小朋友,4根小木棒和第4根小木棒一样吗?”这样一年级小学生能够清楚地区分第几和几个,也就有了“数感”的最初意识。

教师应充分利用身边实物,帮助学生做好基数和序数认识和理解。

一是对“1―9”基数概念的认识。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图片等进行数数训练:门前的树上有几只小鸟、操场上停着几辆汽车、今天花坛里开了几朵花……当然也可以就地取材,说说教室内有……

二是做好对序数含义的理解。充分利用课间活动的情境,如课间做操排队第几是谁、座位在第几组第几位等。

三是对“1―9”数的大小比较的渗透。利用实物图、对应关系图,认识“谁大于谁,谁小于谁,谁等于谁”,以及“从小到大排列”或“从大到小排列”等知识点的学习。

从一年级小学生数数、说数中我发现,一年级小学生认识“基数”要比认识“序数”容易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序数”资源,让一年级小学生充分感知。

三、教学生数数和算数会用铅笔尖点数,做到眼到、心到、铅笔尖到

我在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进行分组教学中,教他们学习“6的组成”时,我先出示5颗放在一起的珠子后,提出要求“只用眼睛,不用手,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珠子”。学生用眼睛看着数,并不由自主地用小手在“空中”指着。这样数的结果是,三名小学生正确,三名小学生数错。这时我让学生再数一遍,并且允许他们动手用铅笔尖指着数,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他们伸出握着铅笔的小手,用铅笔尖一个一个地点数。这样数的结果是,六名都正确。我又提示到:“怎样数能数得更快些呢?”其中有三名学生说出“2个2个”的“对数”的办法。这时教师也要有效地引导一年级小学生由自然、直观的数数,向高层次抽象的认数、算数过渡。

总之,对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牢固认识“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不容忽视。教师要做好对“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的认数、读数、数数、写数、用数的教学,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责编 张亚欣)

上一篇:孔子的养生思想与现代学校健康教育 下一篇:数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