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有效教学中如何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时间:2022-06-14 05:43:50

语文有效教学中如何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摘 要】新教改突出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求证欲来引导学生进入主体地位,通过课堂互动、求同求异、鼓励说议以及变换教学手段来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反馈课堂效果进一步维护自己的“主体权”。

【关键词】主体地位 预习 互动 说议 教学手段

新课标理论下,评价语文课堂的标准是学生能否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引起”“维持”“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是有效教学的前提。那么,如何保证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呢?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求证欲

激发学生求知求证欲是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开端。《论语・述而篇》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不到学生想努力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就不要去开导,不到他们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也就是说,有了浓厚的求知求证的欲望,学生才会寻找并争取自己的应有位置,我们才能开始“引导”。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求证欲呢?

1.精心设计预习内容,激发学生主动汲取知识

课前预习是学生主动汲取知识的开始,是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开端。教师精巧的预习设计,会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兴趣,他们会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资料,获取知识并作出初步的思考。学生有备而来,上课时表达劳动成果的愿望会促使他们积极提出问题、参与课堂探究,对老师的讲解进行主动的分析判断,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热烈,主体地位水到渠成。如在学习《祭十二郎文》一文时,结合“自读提示”,我设置了这样的预习题:文章中有哪些表达和渲染悲情的手法?学生课后认真阅读体会原文,有的甚至上网查看了《祭妹文》,进行对比归纳总结,上课时大家踊跃发言,问题迎刃而解。

2.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和体悟

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和体悟是自主研习的深化。传统教育中,教师更多的是“授之以鱼”,因此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毫无主体地位可言。语文课堂就是要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直接自主地进入教材、了解教材和体悟教材,认知、理解、深化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体悟,就是引导读者与作者初步沟通,学生以自己的认知为中心对作品的内容进行自由认同或求异判断,同时也完成了知识的解答和经验的积累。因此,学生思考关注点已不仅仅是课文内容,还有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于是学习内容大幅拓展,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通过课堂互动来保证学生主体地位

严渊问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老师怎么走学生就怎么走,学生处于诚惶诚恐被动的追随位置,无主体可言,难怪“回瞠若乎后矣”。

1.教师要正确定位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

知识面前,人人平等。《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亲其师,信其道。首先,教师要以亦师亦友的身份介入教学过程,以其热情、诚恳、幽默、智慧和人格魅力,和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其次,教师不是知识的源头,也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一样,是学习的参与者,在课堂上要变传统的重灌输、重说教、重评判教学话语为平等、对话、研究的课堂语言。

2.创设情景,适时激励,为学生搭建认知的舞台

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一个主动认知的舞台,并且要“维持”这个舞台的正常高效运转。这个舞台上有疑问,有思考,有话题,有争论,学生有话可说敢说愿说,有感可抒敢抒愿抒,师生一起投入、感悟、共鸣。教师还要起到催化剂的作用,适时充分肯定激励,通过新颖的问题,或者互换角色,维持学生求知的自信和兴奋状态,保证他们始终处于学习链的最前端。

三、求同求异,鼓励学生大胆说议

有效教学下,学生“假主体”状况必须引起我们注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最后归纳定位,表面非常圆满,但是,整个过程中几十个不同的思维个体思考的结果却如出一辙,没有异议。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在整个引导中,教师引导是传统的思维绑架,学生互动是沿着既定的路线得出教师宿定的结论。

有位教师讲母爱,她首先深情地讲述了这样一个情景:地上一只小麻雀被猫追,树上一只大麻雀奋不顾身冲下来用翅膀拍打猫,这说明了什么?大家热烈讨论,最后得出结论:麻雀妈妈真伟大,母爱真伟大。可是,有人问,大麻雀奋不顾身冲下来难道不能是父爱?问题出在哪儿呢?因为感知对象是母爱,教师又讲那个情景,两点一线,学生就被压在五行山下了。因此,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说议,不仅要求同,还要求异,这对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大有裨益。

四、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实践证明,同一种情景,同一种模式,哪怕非常有效,反复进行多次后,学生必然会产生厌倦情绪。我们可以变化教学手段,甚至利用各种条件变化教学环境,让他们兴趣盎然。比如讲《琵琶行》时,通过多媒体播放合适的音乐,能让学生很快进入到主体感悟角色;讲《荷塘月色》时,有条件的带学生亲临荷塘,或者制作出漂亮的月下荷塘的课件,不用引导,学生就能入情入境,主体地位自然得到保证。

五、通过反馈,学生进一步维护自己的“主体权”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每一个动作,如果要完成,就需要反馈。”鞋大小只有脚知道,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当然是教学效果的第一评价者。我们要保证学生对课堂内容、授课方法、学习效果的评判权、发言权,促进教师在下个教学环节中更好地为自己“服务”。学生不评价反馈,主体地位就会被削弱。

学生参与评价可以在课堂结束前几分钟进行或者在课后由科代表组织收集。可以就教法而言――哪些教学有效,哪些是无效劳动。可以就教学内容而言――回顾一下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总结学习所得。教师要放下架子,接受学生的建议,更好的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作者单位: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

上一篇: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建议 下一篇:坚守高三语文复习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