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噪声职业危害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6-14 03:52:06

煤矿噪声职业危害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煤矿噪声危害现状,并提出合理的防治对策。 方法:对某矿区582名矿工(观察组)和44名行政管理人员(对照组)进行听力测定和健康检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该矿区煤矿职工永久性听阈位移发生率超过一半,且井下作业噪声危害度更易伴随暴露时间的增长而加重(p

【关键词】煤矿噪声;职业危害;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1-119-02

煤矿噪声是指煤矿生产所产生的干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声音,不仅能引起工人的噪声性耳聋,对其他器官亦可产生不良影响。国内外报道称噪声可以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的增高,认为噪声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1,2]。鉴于此,我们选取某一矿区在岗工人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该矿区的噪声危害现状,并探讨应对对策。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某矿区626名在岗工人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582人(井上工人为观察组1,井下工人为观察组2,均为煤矿接触噪声人群),对照组为行政管理人员,共44人[3]。

1.2检查项目包括[4-8]:

1.2.1基本情况: 包括性别、年龄、工种、工龄等项目。

1.2.2综合检查: 包括听力测定,血压、心电图等。

1.2.3听力测定方法:根据GB Z188-2006噪声作业体检规范,采用经校准的丹麦产AC33型电子听力计,所有对象受检前均要求脱离噪声环境至少48小时以上。

1.2.4 永久性听阈位移诊断:永久性听阈位移判定标准参照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GB Z49-2007。

1.2.5血压测定方法:采用水银柱式血压计,在休息 15 min后,连续测 3 次。结果根据 WHO 推荐标准。

1.2.6心电图测定方法:使用C3000型12导联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测量。

1.3统计分析:所得资料录入EXCEL软件,并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煤矿职工永久性听阈位移发生情况: 煤矿职工永久性听阈位移发生率为56.23%。观察组1为41.38%,观察组2为60.40%,对照组为38.64%,经分析,井下工人和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永久性听阈位移发生率存在差异(p

2.2煤矿职工永久性听阈位移严重程度分布情况: 职工重度噪声性耳聋的发生率为3.83%。井下工人的发生率为10.90%;井上工人中重度噪声性耳聋的发生率为10.15%,行政管理人员的发生率为0%。见表2。

2.3煤矿职工永久性听阈位移严重程度分布情况: 煤炭生产一线工人噪声聋的患病率为36.79%,语音频段听阈升高56分贝以上者占4.16%,显著高于行政管理人员(p

2.4工龄因素对噪声接触危害的影响: 井上工人3个工龄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井下工人3个工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5高血压、心电图异常检出情况: 煤矿职工血压异常发生率为21.18%,心电图异常(窦性心动过缓、心电图ST段及T波异常)发生率为6.55%。血压异常的比率以行政管理人员居高,心电图异常的比率以实际作业工人居高。

3结论

通过分析可发现,该矿区煤矿职工永久性听阈位移发生率超过一半,以井下作业人员尤为严重,行政管理人员因接触强度和时间较少,损害相对轻微。职工的永久性听阈位移以听力损失和轻度耳聋为主,中度以上耳聋的比例较小。对一线接触噪声的井上作业和井下作业人员的对比发现,井下作业更容易随着暴露时间的增长而加重噪声危害影响。研究还发现,该矿区职工患高血压的比重较大,但高血压的患病情况与其工作性质的差异并无明显的关联。

4讨论及对策研究

我国作为一个产煤大国,煤矿工人数目庞大,维护工人健康是职业卫生研究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着风锤、电钻、电车、罐笼等多种噪声源,加上井下作业空间狭小、封闭、声波难以扩散,使煤矿开采变成了一个高噪声危害的职业[9]。要处理噪声这一职业病危害因素,需从控制或降低环境噪声、加强个体防护两方面入手。因此,提出干预措施如下[10-15]:

对矿区职工进行噪声危害和预防的培训和咨询服务,提高对噪声危害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改进生产工艺,逐步淘汰高噪声的仪器设备,采用吸声、消声、隔声等材料降低生产环境中的噪声强度,并设立必要的警示。

给职工配发合适的耳塞、防声罩等噪声个体防护用品,并对护耳器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

完善换岗和换班制度,对于高噪声暴露的部门减少人均的暴露时间。

定期组织职工体检,实时掌握职工的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邸兆信,李盛,王金玉,等.兰州市噪声危害企业职业病防治现状调查[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7):727-728.

[2]李凤琴,何进凯,杨晓慧,等.高温噪声作业人员血脂水平的调查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2,28(13):1583-1584.

[3]蔡青.常州市新北区某企业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12):1289.

[4]冯洪杰.噪声作业500明工人听力检查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9,25(12):1253- 1254.

[5]邸兆信,李盛,王金玉.某玻璃制造厂噪声危害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9):935-936.

[6]王建新,康庄,高建华.《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的修订[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8,26(3):181-183.

[7]王建新.《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 49 - 2007 的几点说明[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8,26(3):183-184.

[8]李艳.某炼钢厂接触噪声人员听力损失情况[J].职业与健康.2012,28(10):1202-1203.

[9]胡芳,吴玉霞,夏斯伟,等.上海市普陀区生产性噪声接触工人危害及防护认知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2,29(7):437-440.

[10]黄健,邱英,杨想军.某热电厂改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2,28(20):2470-2472.

[11]邱毅,杨超敏.职业性噪声聋防治研究进展[J].应用预防医学.2012,18(1):59-62.

[12]王心韬,王志勇,林新国.运动鞋制造行业噪声危害分析及防控对策探讨[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2,18(4):53-55.

[13]王平,刘树峰.噪声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及预防措施[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1,5(11):703-704.

[14]白瑞.职业性噪声聋成因及防护对策[J].现代职业安全.2011,122:98-99.

[15]刘彩霞.探讨噪声性耳聋及防护措施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3):62-63.

上一篇:松解手法及体疗治疗顽固性冻结肩48例体会 下一篇:论新时期如何加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